标签:
家长课堂美国认证育儿正面管教刘小睿 |
分类: 正面管教 |
小睿:4岁3个月。小睿妈妈(微博:刘小睿的妈妈)是第一期的学员妈妈,是“正面管教”微博群里的顶梁妈妈!
****
晚上,我们要带小睿去听故事,所以计划早些吃饭。没想到,我和小睿爸刚进家门,就听到小睿的央求:要去楼上找Tina玩。
我看了看时钟,估计还有20分钟开饭,便同意了。同时提醒她:“只能玩20分钟噢,20分钟以后,妈妈就上去接你,然后和妈妈回来吃饭,好吗?”她爽快的答应了。
20分钟后,我上楼接小睿,小睿正拿着Tina的“小天才”儿童电脑专注的玩着游戏,见我来,马上说:“妈妈,我还想再玩一会再走。”说完还招呼我坐她旁边,一边玩给我看,一边让我也参与。在我俩一起玩了两个小游戏后,我说:“好,不玩了,咱们现在得回家吃饭,一会还要去听猴哥讲故事呢。”小睿听了有些不高兴也不情愿,但又不好“违约”,只好小声嘀咕:“我还想玩。”
我装作没听见。因为害怕迟到所以有些着急的拉着她手快速跟Tina全家告别。就在我俩下楼梯的时候,小睿开始“借题发挥”,先是不好好走,然后故意走得很慢,嘴里不时还在嘟哝:“我还想玩游戏,我不想回家。”我开始有些急躁,严肃地提醒她:“刘小睿,我们说好的,玩20分钟就回家。妈妈知道你想玩游戏,但现在没时间玩。而且妈妈也不喜欢你玩游戏。”
我生硬的话语让小睿更不开心了。正巧这会她有只鞋子掉了,试了几次也没穿上,她便开始冲我大声嚷嚷:“哎呀,还是穿不上,你帮我穿嘛!”
我没好气地回她:“你自己不会穿吗?这是你的鞋子。”她只好极不情愿地一边将手里的玩具递给我,一边用似乎“一点就爆”的愤怒语气冲我嚷:“那你帮我拿一下。”
我被激怒了!“原始脑盖大打开”,丢下一句:“早知道你这么不开心,妈妈就不让你去Tina家了,以后都不要去。”便先下楼梯。
小睿这时在我身后用接近哭喊的声音大喊:“不是、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
见小睿爸爸开门出来,我马上头也没回的走进屋里。隐约听到小睿爸爸在外面跟小睿讲道理和劝哄的声音,但小睿分贝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哭声更大。我知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在心里快速问自己:我现在该怎么做才是“正面、积极”的?“即时离开现场”的我比刚才要冷静不少---我决定先做我应该做的事:洗手、吃饭。
我刚坐下喝口汤,小睿就进屋了,她还在非常伤心的抽泣着。我平静地放下碗筷,一边看着她,一边张开双手,示意咱俩抱抱。小睿很快投入我怀里。我把她抱到阳台上---这是我俩最常“解决问题”和能让我俩快速冷静下来的“安静角”。
此刻,小睿果然情绪平静了一些,但还在抽泣。这时我想到了《正面管教》工具里的“从错误中恢复的4个R”—在这件事情中我的责任、和孩子心连心、和解道歉、解决问题。
我亲了亲小睿的脸蛋,对她道歉:“妈妈刚才在楼梯那里语气不好,也不应该说再也不让你去Tina家玩的话,妈妈跟你道歉。”小睿不说话,还在抽泣。我开始试着共情,但也许没找到那个点,都被她统统摇头否定:“不是不是都不是。”然后趴在我身上小声哭着。我很少见她这么伤心,心里有些愧疚,继续耐心地抚摸她的头和背,也不再说话,我觉得这时候“无声胜有声”,我只要让她知道妈妈很在乎她的感受,很爱她,就好。
过了五六分钟,小睿的情绪惭惭平静下来,我再次试着跟她沟通和好,她都很配合。但提出一个我不能接受的要求:呆会要妈妈抱着喂饭。当我平静地拒绝她之后,小睿再次伤心地哭起来,同时还挥动着胳膊,差点打到我,我表情马上又变得严肃,没想到这时她忍住抽泣凑过来亲了下我的嘴。这个动作让我很感动。因为以前我俩曾说过,当对方情绪不好或者生气的时候,就给彼此一个亲吻和拥抱,我们就会感觉好起来。我没想到在她这么生气伤心的时候还记得考虑我的感受。
同时,我也开始关注解决办法,给了两个我都能接受的选择:“你是想妈妈喂你几口然后你坐自己凳子上吃,还是想妈妈喂你几口坐在妈妈旁边吃?”小睿选择了后者。我俩边吃边聊,情绪完全恢复。
晚上关灯睡觉时,小睿突然搂着我亲了亲,甜甜地对我说:“妈妈我最爱你了,你是我最好最好的妈妈!”我听了心里又温暖又激动。还夹杂着饭前发脾气、说气话的愧疚感。问她:“那妈妈对你发脾气、说气话的时候,你还是觉得我好吗?”她爽快的回答:“还是觉得你好,还是好爱你。”
有什么比听到自己孩子说“你是我最好的妈妈(爸爸)”更能让我们有做父亲母亲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呢?!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必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和困扰”,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和孩子“心连心”、建立起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只有当彼此建立了充分的“连接”,育儿路上,所有的“术”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积极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