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段与一阶段的区别:更新、更深、更多成长
标签:
不当行为目的表二阶段家长课堂育儿正面管教 |
分类: 正面管教 |
正面管教中常用“洋葱”这个英语中常见的比喻,来形容课程内容和人的性格。意思是:这两者不只有一层含义,每深入一层,就会有新的领悟和提高。
二阶段周一班的十几位妈妈,已经进行了试听课和第一次课。我们的感触不少。
已学过的工具
二阶段课程中的“不当行为目的表”和“家庭会议”, 在一阶段也讲过,但侧重点不同。这两个正面管教的核心大工具, 需要大量讲授、理解、和练习,提高家长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之后,才能够自如运用。
1)“不当行为目的表”使用的难度
通常是:1 把孩子的正常行为定义成不当行为,例如睡觉尿床;2 无法准确辨别自己的感觉。例如“烦躁、生气”,这是带有普遍性词语,“烦躁、生气”后面,还有什么深层感觉?;3 随着事情发展,孩子的“不当目的”也发生变化,例如从“要过分关注”变成“报复”,增加家长的辨别难度。
二阶段的第二次课,“炸弹变花瓶 -- 照顾好自己”,里面,会和大家一起更深入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更准确的情绪和感觉。
2)“家庭会议”的使用难度
通常是:1 被家庭矛盾困扰太深,而难以判断问题核心。例如家长看到的,是“爷爷奶奶总让孩子看电视”,而是既要解决的,是“怎么看电视大家都接受?”2 被自己的标准束缚太紧,难以真正民主。“家庭会议”变成了“一家之主命令说服会”;3 还没有掌握足够的平等态度、掌控能力,“家庭会议”变成了针对问题核心人物的“家庭法庭”......
二阶段的第一次课“有效跟进”,其中会复习和加深“启发式提问”这个工具的技巧,让家长的语言更精确。第三次课“逻辑结果”,则会帮助家长更深领会“民主”的态度,掌握“调整标准”的技巧。
上了第一次试听课“不当行为目的表”后
Kathy(微博:瑜儿看世界)说:
“二阶段的试听课后,决定要上这个的周末班!个人感觉这次比第一阶段的课讲得更深入,通过角色扮演,让我们连贯练习以前学过的各个工具,这样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我需要这一个步骤。”
杜杜(微博:杜杜在这)说:
“上完正面管教二阶段的第一堂课后,回来看到乱乱的家和调皮的孩子都很顺眼啊。 呵呵,这就是正面管教的正能量,它能让你的内心变得阳光起来,不光对孩子,还有对家人,对周围的一切。
我的感受是:
1、上课的妈妈都是2个月到8个 月前上过一阶段的课程,所以在总结“现在的挑战”中,基本都是在探究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找孩子发生的问题,或是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过,这并不代表 家庭中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或冲突了,大家学习后,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成功的处理了育儿方面的很多问题。但当遇到一些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时, 会对正面管教工具是否能使用正确、得当、得心应手持怀疑、摇摆、否定的态度。所以我想这是大家都来上二阶段课的目的吧。
2、对温柔和坚定的界定更清晰了。
3、“不当行为目的表”, ELLY让我们模拟了四个场景分别代表孩子的四个目的,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真正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一阶段中,我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过这个环节,我已经比较清晰的理解这个表的用法了。
4、家长帮助家长,也是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某家庭中发生问题的实际情景。这个环节,诚如ELLY所说,这个家长遇到的问题也许是所有家长都会遇到的,我们在穿越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5、上ELLY的课,一直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舒服。所有妈妈的行为和状态,她都发自内心的接受,理解和肯定。你不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妈妈,其实所有的妈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本我以为我是最糟的。OK,我又在二阶段找到了自信。
其实,现在我孩子还挺闹,还挺调皮,不爱叫人,在别人眼里还不算听话乖巧的孩子,但现在他会独自上下学,会遵守承诺,会和我之间有些特殊的暗号,会认真的 说,妈妈,我不接受你这样的决定。。。其实,我也总是发脾气,总会吼,总会催,总会啰嗦,但我会在孩子说暂停角的时候迅速安静下来,我会在发了一场脾气后 真诚道歉,我也能在孩子开心或难过的时候紧紧拥抱他。”
新工具
一阶段没有讲过的工具,则有:有效跟进、平衡自我与家人、逻辑结果、自然结果等。与前面的“不当行为目的表”、“家庭会议”一样,这些都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大工具。能够加强家长从理解、表达,到分析、应对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一次正式课
昨天第一次正式课:有效跟进。“有效跟进”指的是,当孩子对已经达成的协议不遵守,家长怎么办?
这个工具设计:相互尊重;诚实平等表达情绪;有健康界限的解决方法;以及家长对自己要做什么很清楚等。后面有7个问题,包括“我是否和孩子陷入批评和评价,而偏离了问题本身? ”、“我有没有保持对孩子、对自己的尊重和尊严? ”、“我是对孩子说教、讲道理,还是保持自己的话语具体、清晰、简洁?”、以及“我应该做的下一件正确的事情是什么?” -- 最后一个问题最难。
老实说,上完课我感觉效果不好。大部分妈妈显得迷茫,甚至有点疲劳。而且,后半节课,我的态度有点急,不够平和。反而给本来就有些迷茫的家长带来更大压力。
家长反馈
伍莹佳(微博:宝恩恩)和梁良(微博:可可莉斯)说:
“虽然有点难,但我们都在思考。可是很害怕自己说的不对,不敢说。家长二阶段对已经学过的工具增加了新要求(比如对“启发式提问”增加了“不要预设答案”),反而让我们觉得更迷惑,小心翼翼的。很怕说错”
何平(微博:深圳何平)、杜杜等:
“的确迷茫,的确不太容易,但大家都在思考,需要时间慢慢消化。”
李娟(微博:elva在春天里)回复她使用“启发式提问”解决女儿吃饭拖拉的问题:
“多米用最快速度吃完饭,并且帮我收拾碗筷......”
阿曼分享:
“我也有奇妙的事:三个宝宝出奇的快乐。顺利得很,真的我们放下了,她们能感觉到。我回来看他们的眼神都不一样。”
更有趣的是,Kathy写了一段话:
“Elly,我很心疼你。你现在觉得挫败、沮丧,甚至有点愧疚(这的确是我的感觉,很准确!),是因为今天的课堂效果不如你预期的那么好。我猜你一定希望能既不拖堂,内容刚好讲完,大家还能很好吸收并踊跃发言。” (典型的共情语言!我立刻笑了)
她还说:“在这里永远不怕犯错,因为我会从错误中学习”。我从这节课学到了:改善中文表述;将这节课调整至“逻辑结果”之后;用更多实例练习。
通过大家的反馈,我对工具的中文翻译进行了改动,将容易模糊的“最后期限(精确到分钟)”改为了“具体、清晰的界限,及双方达成一致的逻辑结果或自然结果”。并且对“与孩子的协议”进行了更清楚具体的定义。还有,将这个课调整到“逻辑结果vs自然结果”之后。
所以,二阶段的知识不但更新,还更深。希望能够帮助妈妈们姿态更平等,心态更平和,能力更大。包括我自己。
试听课照片


第二次课照片



我给甄小美讲了这次课带来的挑战,然后想告诉她我学到了什么,我刚说:“我学到的是...”甄小美接过去:“有耐心。”
一语中的!
二阶段周一班的十几位妈妈,已经进行了试听课和第一次课。我们的感触不少。
已学过的工具
二阶段课程中的“不当行为目的表”和“家庭会议”,
1)“不当行为目的表”使用的难度
通常是:1 把孩子的正常行为定义成不当行为,例如睡觉尿床;2 无法准确辨别自己的感觉。例如“烦躁、生气”,这是带有普遍性词语,“烦躁、生气”后面,还有什么深层感觉?;3 随着事情发展,孩子的“不当目的”也发生变化,例如从“要过分关注”变成“报复”,增加家长的辨别难度。
二阶段的第二次课,“炸弹变花瓶 -- 照顾好自己”,里面,会和大家一起更深入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更准确的情绪和感觉。
2)“家庭会议”的使用难度
通常是:1 被家庭矛盾困扰太深,而难以判断问题核心。例如家长看到的,是“爷爷奶奶总让孩子看电视”,而是既要解决的,是“怎么看电视大家都接受?”2 被自己的标准束缚太紧,难以真正民主。“家庭会议”变成了“一家之主命令说服会”;3 还没有掌握足够的平等态度、掌控能力,“家庭会议”变成了针对问题核心人物的“家庭法庭”......
二阶段的第一次课“有效跟进”,其中会复习和加深“启发式提问”这个工具的技巧,让家长的语言更精确。第三次课“逻辑结果”,则会帮助家长更深领会“民主”的态度,掌握“调整标准”的技巧。
上了第一次试听课“不当行为目的表”后
Kathy(微博:瑜儿看世界)说:
“二阶段的试听课后,决定要上这个的周末班!个人感觉这次比第一阶段的课讲得更深入,通过角色扮演,让我们连贯练习以前学过的各个工具,这样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我需要这一个步骤。”
杜杜(微博:杜杜在这)说:
“上完正面管教二阶段的第一堂课后,回来看到乱乱的家和调皮的孩子都很顺眼啊。 呵呵,这就是正面管教的正能量,它能让你的内心变得阳光起来,不光对孩子,还有对家人,对周围的一切。
我的感受是:
1、上课的妈妈都是2个月到8个 月前上过一阶段的课程,所以在总结“现在的挑战”中,基本都是在探究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找孩子发生的问题,或是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过,这并不代表 家庭中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或冲突了,大家学习后,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成功的处理了育儿方面的很多问题。但当遇到一些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时, 会对正面管教工具是否能使用正确、得当、得心应手持怀疑、摇摆、否定的态度。所以我想这是大家都来上二阶段课的目的吧。
2、对温柔和坚定的界定更清晰了。
3、“不当行为目的表”, ELLY让我们模拟了四个场景分别代表孩子的四个目的,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真正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一阶段中,我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过这个环节,我已经比较清晰的理解这个表的用法了。
4、家长帮助家长,也是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某家庭中发生问题的实际情景。这个环节,诚如ELLY所说,这个家长遇到的问题也许是所有家长都会遇到的,我们在穿越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5、上ELLY的课,一直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舒服。所有妈妈的行为和状态,她都发自内心的接受,理解和肯定。你不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妈妈,其实所有的妈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本我以为我是最糟的。OK,我又在二阶段找到了自信。
其实,现在我孩子还挺闹,还挺调皮,不爱叫人,在别人眼里还不算听话乖巧的孩子,但现在他会独自上下学,会遵守承诺,会和我之间有些特殊的暗号,会认真的 说,妈妈,我不接受你这样的决定。。。其实,我也总是发脾气,总会吼,总会催,总会啰嗦,但我会在孩子说暂停角的时候迅速安静下来,我会在发了一场脾气后 真诚道歉,我也能在孩子开心或难过的时候紧紧拥抱他。”
新工具
一阶段没有讲过的工具,则有:有效跟进、平衡自我与家人、逻辑结果、自然结果等。与前面的“不当行为目的表”、“家庭会议”一样,这些都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大工具。能够加强家长从理解、表达,到分析、应对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一次正式课
昨天第一次正式课:有效跟进。“有效跟进”指的是,当孩子对已经达成的协议不遵守,家长怎么办?
这个工具设计:相互尊重;诚实平等表达情绪;有健康界限的解决方法;以及家长对自己要做什么很清楚等。后面有7个问题,包括“我是否和孩子陷入批评和评价,而偏离了问题本身? ”、“我有没有保持对孩子、对自己的尊重和尊严? ”、“我是对孩子说教、讲道理,还是保持自己的话语具体、清晰、简洁?”、以及“我应该做的下一件正确的事情是什么?” -- 最后一个问题最难。
老实说,上完课我感觉效果不好。大部分妈妈显得迷茫,甚至有点疲劳。而且,后半节课,我的态度有点急,不够平和。反而给本来就有些迷茫的家长带来更大压力。
家长反馈
伍莹佳(微博:宝恩恩)和梁良(微博:可可莉斯)说:
“虽然有点难,但我们都在思考。可是很害怕自己说的不对,不敢说。家长二阶段对已经学过的工具增加了新要求(比如对“启发式提问”增加了“不要预设答案”),反而让我们觉得更迷惑,小心翼翼的。很怕说错”
何平(微博:深圳何平)、杜杜等:
“的确迷茫,的确不太容易,但大家都在思考,需要时间慢慢消化。”
李娟(微博:elva在春天里)回复她使用“启发式提问”解决女儿吃饭拖拉的问题:
“多米用最快速度吃完饭,并且帮我收拾碗筷......”
阿曼分享:
“我也有奇妙的事:三个宝宝出奇的快乐。顺利得很,真的我们放下了,她们能感觉到。我回来看他们的眼神都不一样。”
更有趣的是,Kathy写了一段话:
“Elly,我很心疼你。你现在觉得挫败、沮丧,甚至有点愧疚(这的确是我的感觉,很准确!),是因为今天的课堂效果不如你预期的那么好。我猜你一定希望能既不拖堂,内容刚好讲完,大家还能很好吸收并踊跃发言。” (典型的共情语言!我立刻笑了)
她还说:“在这里永远不怕犯错,因为我会从错误中学习”。我从这节课学到了:改善中文表述;将这节课调整至“逻辑结果”之后;用更多实例练习。
通过大家的反馈,我对工具的中文翻译进行了改动,将容易模糊的“最后期限(精确到分钟)”改为了“具体、清晰的界限,及双方达成一致的逻辑结果或自然结果”。并且对“与孩子的协议”进行了更清楚具体的定义。还有,将这个课调整到“逻辑结果vs自然结果”之后。
所以,二阶段的知识不但更新,还更深。希望能够帮助妈妈们姿态更平等,心态更平和,能力更大。包括我自己。
试听课照片


第二次课照片



我给甄小美讲了这次课带来的挑战,然后想告诉她我学到了什么,我刚说:“我学到的是...”甄小美接过去:“有耐心。”
一语中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