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分享 -- 甄小美闹觉
(2012-05-16 12:57:07)
标签:
甄小美广州自行车儿童座椅哭闹正面管教冷静理智妈妈闹觉尖叫 |
分类: 正面管教 |
在路上闹觉
昨天上完课接了甄小美,骑着自行车回家,甄小美坐在后面的儿童座椅里。骑着骑着,忽然车子歪了一下,然后又歪了一下 -- 肯定是甄小美睡着了,头来回晃导致。
我提高声音叫了一声:“甄小美!”她立刻回答:“What?!”
“啊!”我心里一喜:“原来她没...”。“睡着”两个字还没想完,甄小美猛然“哇”大哭起来,而且哭声马上转成尖叫:“啊!I wanna sleep(我要睡觉)!”-- 她刚才只是本能反应,是真的被我惊醒了。
我一边骑车一边用一只手摸摸她:“我听见了,我听见了。你想睡觉。”可这根本不管用,甄小美一下把我的手打开,又怒又恨地继续尖声哭叫。我靠边下了自行车,甄小美坐在儿童座椅里哭得撕心裂肺,往来的路人都看我们。我伸出双臂,想抱抱甄小美:“妈妈抱抱吧,好么?” --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式 -- 可她不但不让我抱,哭得声音还更大:“No! No!”不停挥舞胳膊,把我的双臂打开。我很少见到甄小美这样。
好吧,不让抱,那试试看抚摸。我又试图摸她的大腿和脸蛋,心里想,哪怕哭声小点也好。同时跟她共情,表示理解:“我知道你被我叫醒了很不高兴,很生气。你想继续睡,没问题呀,你闭上眼睛,继续睡吧。”可甄小美完全不听我说,反而更愤怒了,坐在自行车上使劲推我:“You go away!”差点把自行车带倒。
更多路人看过来,我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心里还有一丝虚荣而愚蠢的想法:我还是教家长辅导课的呢,怎么现在倒搞不定自己的孩子了!?
甄小美孩子哭叫:“I wanna sleep!You woke me up!I wanna sleep!”我好言相劝:“我明白,那你就睡吧。”但她继续泪眼模糊地重复这几句话,不停地责备我。我又换了另一个我们平时常用的“深呼吸”方式:“我知道你现在很烦燥,被妈妈忽然叫醒非常烦燥。来,深呼吸,记得吗?深呼吸,你就会觉得好多了。”还是不管用,她根本不听!
我被她的哭叫和责备折磨地有点不耐烦,真想厉声制止她哭!这时候,我觉得只要她停止哭就一切太平。但忽然早上班里一位妈妈(好象是广州的虫虫妈妈)的话在我脑子里想起:“关键是态度。”
我现在的态度是什么?有点慌乱;有点尴尬;开始不耐烦 -- 这样怎么能安慰孩子呢?孩子重要,还是路人看我的眼光重要?我明白了。
我深呼吸一下:“你想继续睡觉对吗?”甄小美哭着点头。
“不想让妈妈抱?”甄小美哭着摇头。
“不想让妈妈碰你?”还是哭着摇头。
“不想停下自行车?”哭着点头。
“想妈妈继续骑自行车,你好睡觉?”哭着点头。
“但你这样哭叫,会让我觉得紧张,我可能会骑不好。这样子吧,我开始骑,你尽力让自己平静,好不好?”以我对她的了解,她一定会接受这个建议,而且能做到。
果然见效。很快坐在后面的甄小美不哭了。
刚才不是好了吗?
很快到了楼下,甄小美没有睡着,还有点抽抽嗒嗒。我停下自行车,把座椅的安全带解开,把甄小美抱出来。刚放在地上,她又像按了开关似的大哭起来,仍旧伴随着尖叫。我赶紧锁好自行车,还没把我的包从车筐里拿出来,甄小美的哭闹升了级:“Sleep!Sleep!I can't sleep!(睡觉!睡觉!我不能睡觉!)”
天哪,不会吧,刚才不是好了吗?我觉得好无奈。没想到,甄小美这时对着我张开双臂:“Mommy, hold me!(妈妈抱我!)”
我把甄小美抱起来,她搂着我的脖子,把头放在我的肩膀上,哭声马上小了:“I wanna go home(我要回家)。”我亲亲她挂满泪水的脸蛋:“我们现在就是回家呀。”
甄小美不哭了,一边走她一边对我说:“Something bad happened just now....”我知道她只是想表达自己,并不是真的发生了坏事。她继续说:“I was the only one who was tired(我是唯一很累的人)!”-- 我忍住不笑。
我们慢慢地走,甄小美好象回到了小宝宝的状态,软软地靠在我身上。我反省自己:“那时候我还有没有其他方式?我还可以用‘转移方向’的方式 -- 唉,这是我最不擅长的。要在这方面加强。”好像上天听见了我的想法,忽然我们听见一声猫叫,甄小美立刻抬起头:“Is that Peace(是苏皮吗)?”我笑:“我怎么知道呢?我又不是猫。你看我长得像一只猫吗?”甄小美也破涕为笑:“妈咪,你其实长得像一只猫。”
我只睡了这么多
进了门甄小美看到苏皮,兴奋地跳下来,扑去抱苏皮。我出了一口气,开始收拾东西。
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甄小美站在客厅中间,又开始大哭:“Mommy I wanna sleep!”我简直难以相信,有没有搞错,还要折腾几个回合呀!
我过去想抱她,她又像在路上那样,把我的手猛地打开:“I dont want you(我不要你)!”然后自己倒在沙发上,对着我哭喊:“You go away! go to another room(你走开,去别的房间)!”-- 这个要求过分了。我没有说话,走进厨房(厨房没有门,甄小美可以看到我)开始忙碌,让甄小美在沙发上哭。
她又喊了一遍让我去别的房间,然后仰面朝天地躺在垫子上,大声哭。这时我一点也不着急、生气、烦燥。我默默在心里数她的哭声,知道不超过6声,她就会有改变。果然,她哭到第4声,站起来,哭着伸开胳膊转向我:“我要妈妈!”
我过去把她抱起来,慢慢地晃,抚摸她的后背。几秒钟后,甄小美的哭声停了。我们俩坐在沙发上,她靠在我怀里:“I wanna sleep, but I can't! Only at that time, I can sleep! But you woke me up, I just fell asleep! (我想睡觉,可是我睡不着!只有刚才那一个时间,我才能睡着。可是我刚睡着你就把我叫醒了!)”-- 现在的表达多清楚!
我点头:“我非常理解。就像昨天咱们和保俞姐姐去做指甲,你记得吗,妈妈这样坐在沙发上,一下子就睡着了。我很幸运,没有人叫醒我,所以我睡了10分钟。”甄小美瘪着小嘴巴,伸出两只小手掌比划:“Yes!”她把两只手分开一些:“you slept this much(你睡了这么多),”然后把两只手掌合得很近很近:“But I only slept this much(但我只睡了这么多)!”
我搂紧她笑,忍不住亲她:“没错。你比划得非常准确!你太可爱了!”
甄小美也笑了。我们依偎了5分钟,甄小美的闹觉全部结束,恢复了活泼快乐的常态。
“拉回来”的力量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事后我都觉得庆幸,庆幸“正面管教”以及其他的思想学习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建立起了一个力量,能在我快要失去冷静和理智的时候,把我“拉回来”-- 这个力量会让我、让甄小美、让我周围的人终生受益。
我也知道,这个力量不是产生一次就永远保持,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练习和实践,才会渐渐越来越强大,才能战胜天生的人性弱点,成为牢固的行为习惯。
昨天上完课接了甄小美,骑着自行车回家,甄小美坐在后面的儿童座椅里。骑着骑着,忽然车子歪了一下,然后又歪了一下 -- 肯定是甄小美睡着了,头来回晃导致。
我提高声音叫了一声:“甄小美!”她立刻回答:“What?!”
“啊!”我心里一喜:“原来她没...”。“睡着”两个字还没想完,甄小美猛然“哇”大哭起来,而且哭声马上转成尖叫:“啊!I wanna sleep(我要睡觉)!”-- 她刚才只是本能反应,是真的被我惊醒了。
我一边骑车一边用一只手摸摸她:“我听见了,我听见了。你想睡觉。”可这根本不管用,甄小美一下把我的手打开,又怒又恨地继续尖声哭叫。我靠边下了自行车,甄小美坐在儿童座椅里哭得撕心裂肺,往来的路人都看我们。我伸出双臂,想抱抱甄小美:“妈妈抱抱吧,好么?” --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式 -- 可她不但不让我抱,哭得声音还更大:“No! No!”不停挥舞胳膊,把我的双臂打开。我很少见到甄小美这样。
好吧,不让抱,那试试看抚摸。我又试图摸她的大腿和脸蛋,心里想,哪怕哭声小点也好。同时跟她共情,表示理解:“我知道你被我叫醒了很不高兴,很生气。你想继续睡,没问题呀,你闭上眼睛,继续睡吧。”可甄小美完全不听我说,反而更愤怒了,坐在自行车上使劲推我:“You go away!”差点把自行车带倒。
更多路人看过来,我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心里还有一丝虚荣而愚蠢的想法:我还是教家长辅导课的呢,怎么现在倒搞不定自己的孩子了!?
甄小美孩子哭叫:“I wanna sleep!You woke me up!I wanna sleep!”我好言相劝:“我明白,那你就睡吧。”但她继续泪眼模糊地重复这几句话,不停地责备我。我又换了另一个我们平时常用的“深呼吸”方式:“我知道你现在很烦燥,被妈妈忽然叫醒非常烦燥。来,深呼吸,记得吗?深呼吸,你就会觉得好多了。”还是不管用,她根本不听!
我被她的哭叫和责备折磨地有点不耐烦,真想厉声制止她哭!这时候,我觉得只要她停止哭就一切太平。但忽然早上班里一位妈妈(好象是广州的虫虫妈妈)的话在我脑子里想起:“关键是态度。”
我现在的态度是什么?有点慌乱;有点尴尬;开始不耐烦 -- 这样怎么能安慰孩子呢?孩子重要,还是路人看我的眼光重要?我明白了。
我深呼吸一下:“你想继续睡觉对吗?”甄小美哭着点头。
“不想让妈妈抱?”甄小美哭着摇头。
“不想让妈妈碰你?”还是哭着摇头。
“不想停下自行车?”哭着点头。
“想妈妈继续骑自行车,你好睡觉?”哭着点头。
“但你这样哭叫,会让我觉得紧张,我可能会骑不好。这样子吧,我开始骑,你尽力让自己平静,好不好?”以我对她的了解,她一定会接受这个建议,而且能做到。
果然见效。很快坐在后面的甄小美不哭了。
刚才不是好了吗?
很快到了楼下,甄小美没有睡着,还有点抽抽嗒嗒。我停下自行车,把座椅的安全带解开,把甄小美抱出来。刚放在地上,她又像按了开关似的大哭起来,仍旧伴随着尖叫。我赶紧锁好自行车,还没把我的包从车筐里拿出来,甄小美的哭闹升了级:“Sleep!Sleep!I can't sleep!(睡觉!睡觉!我不能睡觉!)”
天哪,不会吧,刚才不是好了吗?我觉得好无奈。没想到,甄小美这时对着我张开双臂:“Mommy, hold me!(妈妈抱我!)”
我把甄小美抱起来,她搂着我的脖子,把头放在我的肩膀上,哭声马上小了:“I wanna go home(我要回家)。”我亲亲她挂满泪水的脸蛋:“我们现在就是回家呀。”
甄小美不哭了,一边走她一边对我说:“Something bad happened just now....”我知道她只是想表达自己,并不是真的发生了坏事。她继续说:“I was the only one who was tired(我是唯一很累的人)!”-- 我忍住不笑。
我们慢慢地走,甄小美好象回到了小宝宝的状态,软软地靠在我身上。我反省自己:“那时候我还有没有其他方式?我还可以用‘转移方向’的方式 -- 唉,这是我最不擅长的。要在这方面加强。”好像上天听见了我的想法,忽然我们听见一声猫叫,甄小美立刻抬起头:“Is that Peace(是苏皮吗)?”我笑:“我怎么知道呢?我又不是猫。你看我长得像一只猫吗?”甄小美也破涕为笑:“妈咪,你其实长得像一只猫。”
我只睡了这么多
进了门甄小美看到苏皮,兴奋地跳下来,扑去抱苏皮。我出了一口气,开始收拾东西。
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甄小美站在客厅中间,又开始大哭:“Mommy I wanna sleep!”我简直难以相信,有没有搞错,还要折腾几个回合呀!
我过去想抱她,她又像在路上那样,把我的手猛地打开:“I dont want you(我不要你)!”然后自己倒在沙发上,对着我哭喊:“You go away! go to another room(你走开,去别的房间)!”-- 这个要求过分了。我没有说话,走进厨房(厨房没有门,甄小美可以看到我)开始忙碌,让甄小美在沙发上哭。
她又喊了一遍让我去别的房间,然后仰面朝天地躺在垫子上,大声哭。这时我一点也不着急、生气、烦燥。我默默在心里数她的哭声,知道不超过6声,她就会有改变。果然,她哭到第4声,站起来,哭着伸开胳膊转向我:“我要妈妈!”
我过去把她抱起来,慢慢地晃,抚摸她的后背。几秒钟后,甄小美的哭声停了。我们俩坐在沙发上,她靠在我怀里:“I wanna sleep, but I can't! Only at that time, I can sleep! But you woke me up, I just fell asleep! (我想睡觉,可是我睡不着!只有刚才那一个时间,我才能睡着。可是我刚睡着你就把我叫醒了!)”-- 现在的表达多清楚!
我点头:“我非常理解。就像昨天咱们和保俞姐姐去做指甲,你记得吗,妈妈这样坐在沙发上,一下子就睡着了。我很幸运,没有人叫醒我,所以我睡了10分钟。”甄小美瘪着小嘴巴,伸出两只小手掌比划:“Yes!”她把两只手分开一些:“you slept this much(你睡了这么多),”然后把两只手掌合得很近很近:“But I only slept this much(但我只睡了这么多)!”
我搂紧她笑,忍不住亲她:“没错。你比划得非常准确!你太可爱了!”
甄小美也笑了。我们依偎了5分钟,甄小美的闹觉全部结束,恢复了活泼快乐的常态。
“拉回来”的力量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事后我都觉得庆幸,庆幸“正面管教”以及其他的思想学习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建立起了一个力量,能在我快要失去冷静和理智的时候,把我“拉回来”-- 这个力量会让我、让甄小美、让我周围的人终生受益。
我也知道,这个力量不是产生一次就永远保持,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练习和实践,才会渐渐越来越强大,才能战胜天生的人性弱点,成为牢固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