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信息”准妈妈 小马过河
(2009-04-27 13:10:06)
标签:
准妈妈叶酸补钙流产恐怖信息二茬罪身体自信甄小美剖腹产怀孕育儿 |
分类: 孕期 |
恐怖信息
刚怀孕的时候,我心里很惶恐:“我每天早上喝咖啡,还是煮的咖啡、喜欢吃咸咸的培根、喝可乐、常常晚睡晚起、常喝酒、周围抽烟的环境比比皆是...我的生活习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怀孕8周第一次产检,我看到一个怀孕的护士穿着防辐射服。我心里又忐忑:“哎呀,我没有给宝宝采取防辐射措施呢。我每天用那么长时间电脑,宝宝会不会.不健康?”
书上和很多医生说,怀孕的前三个月易流产,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吃刺激食物、不要有性爱、不要……不要……这些数不请的“不要”让我心里的担心和恐惧日益增长。
还有很多前辈、老人告诉我更多“恐怖信息:不能吃酱油,否则孩子脸上会长斑;必须补钙,否则孩子会得软骨病;必须吃叶酸,否则孩子会弱智;不能喝茶喝咖啡,否则孩子会变傻;不能吃羊肉,否则孩子会得羊癫疯;不能染指甲,否则孩子会被化学污染;不能用唇膏,否则会从食道进入孩子的血管;不能多做B超,对胎儿有辐射……
最恐怖的信息,几乎都是关于分娩,关于自然生还是剖腹产。我对不同人回答过很多次:“我愿意自己生。”可是我也听过很多次同样的回答:“最好还是剖腹产,不然肯定受‘二茬罪’,先经历疼痛,最后受不了,还是要剖。”后来,我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我真的能自己生孩子吗?”
分析“恐怖信息”
我把“恐怖信息”写下来,先把毫无道理的划掉,然后对看似有道理的信息上网搜索,中文找不到就用英文找
有些是该听的 -- 例如避免剧烈运动,不抽烟(包括二手烟)、不喝咖啡,不喝酒*。
有些是没道理的 --
例如不吃酱油、不吃羊肉、不能爬高、穿防辐射服等等。我没有穿过防辐射服,也没有终止使用电脑和手机。我认识的很多妈妈都没有穿过防辐射服。
还有些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 -- 例如我学到,怀孕前三个月,孕妇的饮食和胎儿营养来源没有直接联系。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刺激食物”的内容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我的身体各方面均衡健康,所以没有必要服用叶酸、钙等等。
还有些“恐怖信息”,是我无能为力的 --
怀孕后期的连续三次B超显示宝宝脐带绕颈,有时候一周,有时候一周半。我和丈夫虽然心里不安,但不再惶恐。我们冷静下来,花了很长时间搜索、学习“胎儿脐带绕颈”。结果发现,70%以上的胎儿有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大部分会随着胎儿在子宫内游转而自行松开,也有些会一直绕到出生,由助产士解开。只有极少会影响分娩,导致缺氧而需要剖腹产。
我跟丈夫说:“既然这样,我无能为力。看宝宝自己的吧!我相信她没问题。万一需要外力帮忙,那我就接受剖腹产呗。我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自然分娩的人,更不是唯一剖腹产的人。” 我相信肚子里的孩子,更相信上天会眷顾我们。
宝宝出生的时候,脐带绕在脖子上,由助产士解开。
了解、听从自己的身体
丈夫跟我说:“Get in touch with your body,listen to your body,she knows what's going on,what she can do and what she can't do。Just follow your womanhood。(听从你的身体,她最清楚。她明白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遵循你的女性直觉就好)”
孕早期的妊娠反应过后,我食欲大增,冰激凌、肉、辣椒、咖喱、巧克力等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为工作的原因,坐飞机、坐长途汽车、坐出租车、住宾馆、用电脑、手机...都没有让我觉得不舒服,我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肚子里的孩子也健康。
但是我也记得某俱乐部开业,我和同事去参加晚上的典礼。那时候我怀孕不到两个月。以前熟悉的音乐、气氛等等,突然变得非常难以忍受,我待了半个小时就离开了 -- 我的身体不舒服,说明我的孩子也不舒服。
怀孕6个月,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我早上6点起床。一天内从东四环到西二环附近的世纪坛;从世纪坛再到北三环的国展;从国展再到东二环的建国门;从建国门再到北四环的人民大学;从人民大学再到建国门;全天对角穿城两次。晚上10点,因为交通管制,我叫不到出租车,从建国门徒步走到东三环,最后终于坐上一辆公交车。那时候我的肚子不太明显,加之车上非常拥挤,没有人注意到我是孕妇,没有人给我让座。晚上11点半,我终于回到家。但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这一天的工作虽然让我有些劳累,但心情非常愉快,很有成就感,所以睡了一晚就又精神奕奕了,没有造成任何不适。
怀孕9个月,我去做离子烫,想把头发拉直。因为我知道有了宝宝以后,早上往往会没有时间洗梳,而我又不想蓬头垢面。理发店的人怎么也不愿意给我烫头发,说“烫发剂会通过头发毛孔进入血液,让你流产。”经过我冷静耐心地讲解,四个小时后,我的头发变得直顺光滑。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个很明智的决定。
怀孕期间,身体自行发生变化,不受人为决定的指挥。相反,大脑对身体变化的反应、明白、理解,常常落后于身体的变化,孕妇会觉得不解、迷茫、疑惑,进而容易觉得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尤其是没有足够知识的情况下)。
我们家有个带大窗户的阳台,我常常在那里静坐。闭上眼睛,深呼吸,抛开头脑里所有的杂念,只是静静地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她是否健康?感受孩子是否健康?
通过学习和静思,我逐渐了解了自己的身体,也逐渐了解了体内的宝宝。这是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的宝宝,我自己最清楚。那些“恐怖信息”也就不再显得恐怖了。
小马过河
后来我慢慢意识到,现在怀孕的一代,大多和我一样是独生子女。我们的父母只养育过一个孩子,从孩子出生到长大,爸爸妈妈永远是“新手父母”,总都带着“没有经验”的紧张和彷徨感,不容易体会“让孩子自然成长”的轻松和快乐的感觉。
现在,这个独生子也要有第一个(也许是唯一的)孩子,两代“新手父母”的生育压力和焦虑,自然而然地变得无比巨大。(我个人观察:一些曾祖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观念往往比祖父母更放松和天然,即使他们没有很多文化知识,但他们养育过多个孩子,不是“新手父母”。)
此外,电脑、手机、空调、冰箱、微波炉、飞机、咖啡、可乐、西餐等等,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只有二、三十年,对很多出生在四、五十年代的长辈来说,这些都是他们不熟悉的生活内容,他们难以拥有足够的经验,会因“不懂”而产生不信任和担心的天然反应。
同时,我自己看到的大部分国内育儿书只有干巴巴的理论条文,没有足够的例证,更没有足够的、令人信服的个人实际经验和体会。有时同一本杂志会在不同月份刊登观点完全相悖的文章,还有些育儿书籍明显是作者从网上摘抄的文章片断“攒”出来的“快餐书”。
所以,新一代的爸爸妈妈、准爸爸妈妈,一方面很难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支持,另一方面又难以找到方便、快捷、实用、可信的知识信息,每次听到“恐怖信息”时,当然会生出无数的担心和惶恐。如果自己再不擅或者懒于学习,那这些“恐怖信息”就会在心里挥之不去,影响自己、家人的情绪,更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记得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小马过河》:“老牛说河水很浅,只到自己的膝盖;而松鼠说河水很深,甚至还淹死过它的同伴(多么恐怖!)。小马第一次过河,不知道该听谁的。它回去问妈妈,妈妈问它:‘那你自己尝试了吗?’。小马明白了,自己去尝试,发现河水既不深也不浅。小马快乐地过了河。”
我觉得大部分“新手父母”都像过河的小马,有各种各样的恐惧和担心。可能也要像小马那样,听松鼠的观点,也听老牛的观点,然后努力学习思考,了解自己,再亲自尝试,那就一定能享受怀孕和养育孩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