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大学生沦为弱势就业群体?
岸江
在当今我国社会上普遍存着不少制度化、体制化的顽疾,致使大学生在就业机会面前沦为弱势群体。呼吁政府像重视农民工问题一样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不仅仅需要国家来培养,还需要国家来保护。大学生是国家人力资源中的精英,不能够眼看着国家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一股脑都去“卖猪肉了”!
大学生是就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来源,他们具备相对全面和完善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最不可缺少的建设者。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力都取决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仅靠农民工的群体势力,国家的发展后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不健康的。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他们所具备的无数个条件中,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是最重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建设的大局,国家近两三年来,在农民工问题上出台了很多建设性的政策,然而,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个国家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兴亡的大计,非洲绝大多数国家之所以贫穷,其最根本、也是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国家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是其整个从业者文化层次高。
当前,我们的社会有十大问题需要解决,它们就是让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沦为弱势群体的主因。
问题一、高校好大喜功,利益驱使,盲目扩招。如,研究生过度扩招以后,不但难以保证质量,而且已经开始对本科教育产生不良影响。本科教育质量下降,势必影响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问题二、高校分布扎堆,人才过于集中在发达地区。据调查,北京高校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高大80%,而同属“国”字头的在安徽的中国科技大学本地就业者达50.2%,兰州大学本地就业者达74.5%。
问题三、高校专业设置趋同,“人才”扎堆,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问题四、政府计划经济思想仍作怪,社会仍然缺乏人才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问题五、高校缺失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误导学生认为学好专业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导致学生缺乏真才实学,面对就业的竞争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广州十几名研究生“大胆”卖猪肉就是悲哀之例证;
问题六、高校教育行为短视,缺乏培养高级人才之规划,市场所需精英已成稀薄之势;
问题七、高校利欲熏心,急功近利,就像风尘女子一样,卖弄专业数量(外表妖艳),忽视专业质量(内在美),导致毕业生无特色、缺优势;
问题八、大学教师不务正业化(另文专述),高校缺少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教师思想得浮躁,
培养的人才平庸(不是大学生的错);
问题九、社会上就业理念落后,自我认知缺失。正确的就业理念决定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产生正确的结果;
问题十、政府、高校就业指导滞后,毕业生知识转化率低;
问题十一、企业、部门缺乏培养、储备人才的长远系统规划,选人条件过于苛刻,结果高能低用,造成员工不安,跳槽频率高,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问题十二、社会舆论误导,上大学是唯一成就事业的途径。
问题十三、政府、社会不正之风盛行,人际关系复杂,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录用,而非国家人才过剩。全国有县处级以上官员52万多人,他们中的子女,乃至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各种关系人员的子女没有多少少找不到工作的?吧;
分析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将导致的危害及其原因,会让任何一个忧国忧民、有责任心人忧心忡忡,彻夜难眠。
大学生就业难病魔缠身,其原因主要来自国家政府、社会及高校自身,他们应承担绝大部分责任,简单归纳“12种顽疾”导致了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沦为了弱势群体,而且显得日益重病缠身。其结果,必将严重影响国家民族劳动力质量的负面分化,理应引起各方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