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的家乡味道
(2025-10-03 15:12:17)
标签:
芋红芽芋吃法紫溪铅山 |
分类: 原创 |
芋作为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由来已久。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中医食疗学专著——唐代的《食疗本草》中,就有“主宽缓肠胃,去死肌,令脂肉悦泽”、“煮汁饮之止渴”、“冬蒸服则不发病”等记载。苏轼在《苏沈良方》中还专门有一篇“记食芋”提到吴远游的观点,认为芋只宜“热啖”,冷啖则“坚顽少味,其瘴固宜”。
实际上,苏轼与吴复古(号远游)的政治理念并不相同,但两人却因养生之道结缘,而成为莫逆之交。吴复古是潮州唐宋八贤之一,其号“远游”乃因宋神宗赐号“远游先生”而得名。吴辞官隐居后遍交名士,自创“养生之道”,主张“和顺自然”,一直活至97岁,可见其养生理念确有值得称道之处。
老家的芋,在秋天可以一直种在地里,晚一些时候再挖出来,以便冬季食用。这种芋又称为“冻芋”,早在辛弃疾的词中就有提及。公元1200年,辛弃疾在铅山隐居时创作了唱和词作《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其中有“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的词句。
芋分芋子(芋艿)和芋母,一般都要“刨”皮后烹饪。我们通常都用菜刀刨,左手执芋,右手执刀,操作时右手中指稍微抵住芋,然后从左向右刨皮。刨芋皮也算是个技术活,不熟练的人干不了,所以如今多半是用专门的工具来刨了,损失的食材会相对多一点。芋子也可以焯软后剥皮以供烹饪,好处是不用刨皮,不怕过敏,坏处在于芋子软了,不好切片炒制。
芋子的口感软糯,味道清香甘甜,烹饪时往往会佐以鲜香、干韧之品如墨鱼干、板鸭、咸肉、香菇等以入味。紫溪的全芋宴中,就有墨鱼煮芋头、芋头蒸板鸭、芋头煮咸肉等菜品。新鲜肉类同样适合与芋“合作”,芋头煮泥鳅、芋头烧牛肉、芋头烧排骨等都是传统的芋类美食。除芋子外,相对脆硬的芋母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只是烹饪时更多的是切成丝状食用。
小时候正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平时的肉食很少,吃芋也更加偏于清淡。葱油芋头汤、清炒芋头片、芋头羹是那时候最常见的菜式,如果能再放入少许墨鱼干、香菇,那就是顶天的美味了。记得当年妈妈还曾经用萝卜秧煮芋头羹,味道别具一格,一直回味至今。可惜现在菜市场基本看不到卖萝卜秧,餐桌上也因此少了一道美味。
芋子最简单的吃法,是带皮清蒸或水煮,剥皮之后直接食用或蘸糖、蘸酱料食用。这种吃法不仅简单,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芋的本味和营养成分,但也存在容易饱腹、胀气的问题。小伙伴们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即将芋子放在足够热烫的灰烬中煨熟。有时候在家中锅灶下,更多的是在野外燃篝火煨,冬天偶尔也会放在烤火用的火笼中。
长大之后,四处奔波之余也见到了更多的芋制作方法。除了添加食材不同、饭芋一体等之外,更多的是制作成甜品、糕点,如芋头泥、拔丝芋头、糖霜芋头、芋头糖水、芋头糕、芋头饼之类。芋的药膳也逐渐受到重视,网上看到的就有红豆芋头汤、芋艿大蒜汤、芋头药膳煲、芋头薏米粥以及用芋粉制作的散结茶饮、药膳汤方等,未来完全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地进行探索、创新。
虽然在外也能吃到芋,但品尝家乡美食始终是独此一档的念想。这两年因为每月在县中医院的工作室业务,我回乡的次数多了许多,口舌之欲得到满足,以至于平时抵御美食诱惑的定力都提高了不少。人们常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分享”,作为一个在外工作直至退休的游子,真诚希望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也希望包括红芽芋在内的家乡美食,能够有机会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