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家病案测试DeepSeek
(2025-03-06 11:53:12)
标签:
deepseek丁甘仁医案测试比较可操作性 |
分类: 原创 |
最近几个月,DeepSeek一直是大众的热门话题之一。有不少人会试图从这里寻找医学上的解释,甚至有拿着DeepSeek的诊断报告在专家门诊与医生“深入”探讨病情的。为了比较DeepSeek与中医名家的观点是否一致,我从《丁甘仁医案》中选了一个“脘胁痛”的医案进行分析。
医案原文如下:
傅右
桂枝心各三分,仙半夏三钱,左金丸(包)六分,栝蒌皮(炒)三钱,陈皮一钱,薤白头(酒炒)一钱五分,云茯苓三钱,大砂仁(研)一钱,金铃子二钱,延胡索一钱,枳实炭一钱,炒谷麦芽各三钱,陈佛手八分,神仁丹(另开水冲服)四分
二诊
炒白芍一钱五分,金铃子二钱,延胡索一钱,云茯苓三钱(朱砂拌),仙半夏二钱,陈广皮一钱,栝蒌皮二钱,薤白头(酒炒)一钱五分,紫丹参二钱,大砂仁(研)一钱,紫石英三钱,陈佛手八分,炒谷麦芽各三钱。
三诊
打开DeepSeek官网,点击“开始对话”按钮,免费与DeepSeek-V3对话。在对话框输入医案首诊信息:病人有胸胁痛的宿疾,目前产后半月,胸脘痛大发,痛的厉害时伴呕吐拒按,吃不下饭,形寒怯冷。舌苔薄腻而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
DeepSeek很快就弹出了分析和建议:
根据描述,病人产后半月出现胸脘痛,伴有呕吐、拒按、食欲不振、形寒怯冷等症状,舌苔薄腻而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这些症状可能与产后气血虚弱、寒邪侵袭或气滞血瘀有关。
辨证分析:
1、胸胁痛宿疾:病人有胸胁痛的病史,可能与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有关。
2、产后气血虚弱:产后半月,气血尚未恢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或内生寒邪。
3、胸脘痛、呕吐、拒按:疼痛剧烈,伴有呕吐和拒按,提示可能有气滞、寒凝或血瘀。
4、形寒怯冷:表明体内有寒邪,或阳气不足。
5、舌苔薄腻而灰:舌苔灰腻提示寒湿或痰湿内阻。
6、脉象左弦紧、右迟涩:
o
o
治疗思路:
1、温阳散寒:因有形寒怯冷、脉迟涩,需温阳散寒,可用干姜、附子等温阳药物。
2、理气止痛:胸脘痛剧烈,需理气止痛,可用香附、延胡索、木香等。
3、活血化瘀:若有血瘀迹象,可加用川芎、当归、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
4、健脾和胃:呕吐、食欲不振,需健脾和胃,可用陈皮、半夏、茯苓等。
5、疏肝解郁:左脉弦紧提示肝气郁结,可加用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药物。
参考方剂:
·附子理中汤加减: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具体用药建议(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温阳散寒:干姜、附子、肉桂。
·理气止痛:香附、延胡索、木香。
·活血化瘀:川芎、当归、桃仁。
·健脾和胃:陈皮、半夏、茯苓。
·疏肝解郁:柴胡、郁金。
注意事项:
产后体质虚弱,用药需温和,避免过于峻烈。
饮食宜温热,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和剂量。
因为有反映说DeepSeek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第二天我再次输入同样的信息进行询问,果然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根据病人的症状描述,胸胁痛、胸脘痛、呕吐拒按、食欲不振、形寒怯冷,舌苔薄腻而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可以初步判断为肝郁气滞、寒湿内阻的证候。以下是对病情的分析及治疗建议:
病情分析:
1、胸胁痛、胸脘痛:
o
o
2、呕吐拒按、吃不下饭:
o
o
3、形寒怯冷:
o
4、舌苔薄腻而灰:
o
5、脉象左弦紧、右迟涩:
o
o
辨证:
·肝郁气滞:胸胁痛、脉弦紧。
·寒湿内阻:胸脘痛、呕吐、形寒怯冷、舌苔灰腻、脉迟涩。
·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呕吐、形寒。
治疗原则:
1、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
2、温中散寒:祛除寒湿,温补脾胃。
3、化湿和中:健脾化湿,调和脾胃。
推荐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良附丸加减:
·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缓解胸胁痛。
o
·良附丸: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o
加减:
·加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止呕。
·加茯苓、白术:健脾化湿。
·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
·若寒湿较重,可加苍术、厚朴:燥湿健脾。
注意事项:
1、饮食调理:
o
o
2、保暖:
o
3、情绪调节:
o
建议:
建议病人尽快就医,由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方药和剂量。产后体质较弱,治疗需兼顾气血调理,避免过用辛燥药物伤阴。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让我们来比较分析一下。
丁甘仁在原病案中的诊断是产后感寒,导致中焦气机逆乱、食滞交阻。因疼痛剧烈,故急则治其标,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二陈汤、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以“散寒理气,和胃消滞”。之所以要选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应该是考虑病人“旧有胸胁痛之宿疾”,当下存在胸阳不振、胃气上逆的表现。另外,医案中还加用了砂仁、佛手、谷麦芽、神仁丹,以加强理气、消食、止呕的力量。
DeepSeek的两次分析在格式上略有不同,结论方面也有差异,对病情分别认为是“产后气血虚弱、寒邪侵袭或气滞血瘀”和“肝郁气滞、寒湿内阻”。在提供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建议之后,都列有注意事项和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本回答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的提示。
第一次分析相对松散,根据每条信息分别提出了可能的病机,并罗列出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疏肝解郁等“治疗思路”,附子理中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等“参考方剂”。第二次分析的针对性相对更强,所列的“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温中散寒、化湿和中)更具有可操作性,还明确提出“推荐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合良附丸加减,具体的加减用药随后也有提示。
比较原病案和DeepSeek的两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DeepSeek的分析虽然内容比较齐全,但总的来说还属于逐条信息的分析模式,推理的整合能力较弱,对核心病机的把握还比较欠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治法、方药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原病案的描述比较简略,限于历史条件对疾病的认识也有一定局限性,其辨证论治也还有可商榷之处。比如,“旧有胸胁痛之宿疾”和这次的“胸脘痛大发”在部位上不够具体,结合感寒食滞即痛甚呕吐来看,其胸痛部位应为胸骨之后(胁痛与平素肝气不舒有关),符合胃食管反流所致胃脘痛的临床表现。如果采用旋覆代赭汤合良附丸、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