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名家病案测试DeepSeek

(2025-03-06 11:53:12)
标签:

deepseek

丁甘仁医案

测试

比较

可操作性

分类: 原创

最近几个月,DeepSeek一直是大众的热门话题之一。有不少人会试图从这里寻找医学上的解释,甚至有拿着DeepSeek的诊断报告在专家门诊与医生“深入”探讨病情的。为了比较DeepSeek与中医名家的观点是否一致,我从《丁甘仁医案》中选了一个“脘胁痛”的医案进行分析。

医案原文如下:

傅右  旧有胸胁痛之宿疾,今新产后半月,胸脘痛大发,痛甚呕吐拒按,饮食不纳,形寒怯冷。舌苔薄腻而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新寒外受,引动厥气上逆,食滞交阻中宫,有气不得下降,颇虑痛剧增变。急拟散寒理气,和胃消滞,先冀痛止为要着,至于体质亏虚,一时无暇及也。

桂枝心各三分,仙半夏三钱,左金丸(包)六分,栝蒌皮(炒)三钱,陈皮一钱,薤白头(酒炒)一钱五分,云茯苓三钱,大砂仁(研)一钱,金铃子二钱,延胡索一钱,枳实炭一钱,炒谷麦芽各三钱,陈佛手八分,神仁丹(另开水冲服)四分

二诊  服药两剂,胸脘痛渐减,呕吐渐止,谷食无味,头眩心惊。苔薄腻,脉左弦、右迟缓。此营血本虚,肝气肝阳上升,湿滞未楚,脾胃运化无权。今拟柔肝泄肝,和胃畅中。

炒白芍一钱五分,金铃二钱,延胡索一钱,云茯苓三钱(朱砂拌),仙半夏二钱,陈广皮一钱,栝蒌皮二钱,薤白头(酒炒)一钱五分,紫丹参二钱,大砂仁(研)一钱,紫石英三钱,陈佛手八分,炒谷麦芽各三钱。

三诊  痛呕均止,谷食减少,头眩心悸。原方去延胡索、金铃子,加制香附三钱,青龙齿三钱。

 

打开DeepSeek官网,点击“开始对话”按钮,免费与DeepSeek-V3对话。在对话框输入医案首诊信息:病人有胸胁痛的宿疾,目前产后半月,胸脘痛大发,痛的厉害时伴呕吐拒按,吃不下饭,形寒怯冷。舌苔薄腻而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

 

DeepSeek很快就弹出了分析和建议:

根据描述,病人产后半月出现胸脘痛,伴有呕吐、拒按、食欲不振、形寒怯冷等症状,舌苔薄腻而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这些症状可能与产后气血虚弱、寒邪侵袭或气滞血瘀有关。

辨证分析:

1、胸胁痛宿疾:病人有胸胁痛的病史,可能与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有关。

2、产后气血虚弱:产后半月,气血尚未恢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或内生寒邪。

3、胸脘痛、呕吐、拒按:疼痛剧烈,伴有呕吐和拒按,提示可能有气滞、寒凝或血瘀。

4、形寒怯冷:表明体内有寒邪,或阳气不足。

5、舌苔薄腻而灰:舌苔灰腻提示寒湿或痰湿内阻。

6、脉象左弦紧、右迟涩:

o   左脉弦紧:可能与肝气郁结或寒邪凝滞有关。

o   右脉迟涩:提示气血运行不畅,可能有寒凝或血瘀。

治疗思路:

1温阳散寒因有形寒怯冷、脉迟涩,需温阳散寒,可用干姜、附子等温阳药物。

2理气止痛胸脘痛剧烈,需理气止痛,可用香附、延胡索、木香等。

3活血化瘀若有血瘀迹象,可加用川芎、当归、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

4健脾和胃呕吐、食欲不振,需健脾和胃,可用陈皮、半夏、茯苓等。

5疏肝解郁左脉弦紧提示肝气郁结,可加用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药物。

参考方剂:

·附子理中汤加减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具体用药建议(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温阳散寒:干姜、附子、肉桂。

·理气止痛:香附、延胡索、木香。

·活血化瘀:川芎、当归、桃仁。

·健脾和胃:陈皮、半夏、茯苓。

·疏肝解郁:柴胡、郁金。

注意事项

产后体质虚弱,用药需温和,避免过于峻烈。

饮食宜温热,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和剂量。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因为有反映说DeepSeek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第二天我再次输入同样的信息进行询问,果然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根据病人的症状描述,胸胁痛、胸脘痛、呕吐拒按、食欲不振、形寒怯冷,舌苔薄腻而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可以初步判断为肝郁气滞、寒湿内阻的证候。以下是对病情的分析及治疗建议:

病情分析:

1、胸胁痛、胸脘痛:

o   胸胁痛多为肝气郁滞的表现,肝经循行于胸胁,气滞则痛。

o   胸脘痛可能与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有关,寒湿阻滞中焦,气机不畅,导致疼痛。

2、呕吐拒按、吃不下饭

o   呕吐拒按提示胃气上逆,可能与寒湿内阻、脾胃虚弱有关。

o   食欲不振为脾胃运化功能减弱的表现。

3、形寒怯冷

o   形寒怯冷提示体内有寒邪,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

4、舌苔薄腻而灰

o   舌苔薄腻为湿邪内蕴的表现,灰色可能提示寒湿较重。

5、脉象左弦紧、右迟涩

o   左脉弦紧为肝气郁滞、寒邪内盛的表现。

o   右脉迟涩为脾胃虚寒、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

辨证:

·肝郁气滞:胸胁痛、脉弦紧。

·寒湿内阻:胸脘痛、呕吐、形寒怯冷、舌苔灰腻、脉迟涩。

·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呕吐、形寒。

治疗原则:

1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

2温中散寒祛除寒湿,温补脾胃。

3化湿和中:健脾化湿,调和脾胃。

推荐方药:

柴胡疏肝散良附丸加减

·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缓解胸胁痛。

o   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甘草。

·良附丸: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o   高良姜、香附。

加减:

·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止呕。

·茯苓白术:健脾化湿。

·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

·若寒湿较重,可加苍术厚朴:燥湿健脾。

注意事项:

1、饮食调理

o   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o   宜食用温性食物,如姜汤、小米粥、山药等。

2、保暖

o   注意腹部和胸胁部的保暖,避免受寒。

3、情绪调节

o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加重肝郁。

建议:

建议病人尽快就医,由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方药和剂量。产后体质较弱,治疗需兼顾气血调理,避免过用辛燥药物伤阴。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让我们来比较分析一下。

丁甘仁在原病案中的诊断是产后感寒,导致中焦气机逆乱、食滞交阻。因疼痛剧烈,故急则治其标,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二陈汤、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以“散寒理气,和胃消滞”。之所以要选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应该是考虑病人“旧有胸胁痛之宿疾,当下存在胸阳不振、胃气上逆的表现。另外,医案中还加用了砂仁、佛手、谷麦芽、神仁丹,以加强理气、消食、止呕的力量。

DeepSeek的两次分析在格式上略有不同,结论方面也有差异,对病情分别认为是“产后气血虚弱、寒邪侵袭或气滞血瘀”和“肝郁气滞、寒湿内阻”。在提供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建议之后,都列有注意事项和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本回答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的提示。

第一次分析相对松散,根据每条信息分别提出了可能的病机,并罗列出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疏肝解郁等“治疗思路”,附子理中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等“参考方剂”。第二次分析的针对性相对更强,所列的“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温中散寒、化湿和中)更具有可操作性,还明确提出“推荐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合良附丸加减,具体的加减用药随后也有提示。

比较原病案和DeepSeek的两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DeepSeek的分析虽然内容比较齐全,但总的来说还属于逐条信息的分析模式,推理的整合能力较弱,对核心病机的把握还比较欠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治法、方药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原病案的描述比较简略,限于历史条件对疾病的认识也有一定局限性,其辨证论治也还有可商榷之处。比如,“旧有胸胁痛之宿疾和这次的“胸脘痛大发”在部位上不够具体,结合感寒食滞即痛甚呕吐来看,其胸痛部位应为胸骨之后(胁痛与平素肝气不舒有关),符合胃食管反流所致胃脘痛的临床表现。如果采用旋覆代赭汤合良附丸、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