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首七绝的诞生

(2025-02-27 19:08:27)
标签:

七绝

创作

过程

镜中听梅

经验

分类: 原创

正月将过,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在清晨的公园,明媚阳光下盛开的梅花还是让人们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公园里的春梅以红色为主,白色、粉色也有不少。有的在湖岸孤芳自赏,有的三五成群争妍竞艳,更有成片的梅林花枝繁密、色彩斑斓,吸引了许多观赏、拍照的游客。

如果要选报春的花,梅花肯定是其中的一种,自古以来诗人也总喜欢以梅花为题谱写诗篇。不过,诗人创作诗词多是有感而发,并不是一见梅花就有创作的冲动。因为历代写梅花的诗词数以万计,我个人也写过不少,所以对梅花往往只是看看而已,但今天的这个场景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首七绝的诞生

一树粉白色的梅花之前,一位老者头戴鸭舌帽,胸前反挂背包,端着带长焦镜头的相机,正微蹲双膝近距离拍摄梅花。摄影爱好者在公园里拍摄花卉并不稀奇,老年爱好者也司空见惯。但耳朵上佩戴的老式助听器,帽檐下花白的头发,以及全神贯注的神态等,还是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对那一瞬间的触动,很难一下子就明白是因为什么。回过头想了想,寒梅瑰丽、花报春来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更多的应该还是因这位听障老人专注、执着的神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感动,当然也有对时光流逝和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感慨,或许还有一些感同身受的意味蕴含其中

接下来梳理一下当时的场景、联想以及事后的思考,用词语罗列出来:公园,春天,清晨,阳光,寒冷,梅花,瑰丽,粉白,红色,老人,白发,听力,助听器,鸭舌帽,背包,相机,长焦镜头,摄影,近景,全神贯注,似水流年,老年生活,人生态度,爱好,情感,未来……

顺着那一瞬间的感觉,从老人的助听器和摄影中的色彩,联想到了漫将淡彩化春声”这句诗,并考虑放在七绝的最后一句。“声”字作为韵脚,故初定押平水韵的“庚韵”。按照第四句“漫将淡彩化春声”的平仄,倒推全诗为平起首句押韵的平仄格式

具体格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其中,括号内的“平”、“仄”都是可平可仄的。

起承转合是文章的常用写法,在绝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最后一句诗的含义来看,可以将全诗的主题定为“镜中听梅”。据此初步拟定七绝提纲:别说年纪大了听力不行,在寒冷的早春老人照样整装出行。镜头下的梅花应该也有知觉,从花的色彩中就能“听”到春天的声音。

由于第一、二句均须押韵,诗句的草拟、修改还要考虑韵脚方面的要求。在修改的过程中,不仅词句会反复斟酌,全诗的提纲也会略作修改。几经磨合、调整之后,七绝《镜中听梅》就初步完成了:听音莫谓老难明,照样寒装路上行。镜下梅花应有识,漫将淡彩化春声。

最后一步是格律检测。把整首诗放在“诗词吾爱”网的诗词工具中,选择“平水韵”及对应的平仄格式(七绝,平起首句押韵),按下“开始检测”按钮,马上就会弹出是否存在押韵、平仄方面问题的结论。当然,如果对韵部和平仄格式非常熟悉,这一步自己把握也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