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中医门诊部、诊所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2017-08-29 08:35:11)
标签:

上海市

中医门诊部

中医诊所

现状

问题

分类: 原创

    一、大力发展中医门诊部、诊所的意义

   1、中医门诊部、诊所所需的投入少,对仪器设备的依赖也小,可广泛分布于城乡各地,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2、以社会资本为主体举办中医门诊部、诊所,有利于深化医改,解决因常住人口大幅增长等导致的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整体不足问题。

   3、中医门诊部、诊所具有中医药特色浓厚的特点,易于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

    二、现状与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全市共有中医门诊部77所、诊所216所,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加13所和20所。其中,中医综合门诊部61所,民族医门诊部1所,中西医结合门诊部3所,以药铺为基础的坐堂门诊部12所;中医内科专业为主的诊所94所,以中医针推伤专业为主的诊所61所,兼具中医内科与针推伤专业的诊所6所,中医坐堂医诊所18所。

   77所中医门诊部中,有15 所纳入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占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单位的15.31%。中医诊所中尚无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

   2013年,全市中医门诊部、诊所的中医类别(含助理)执业医师772人,占全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含助理)执业医师总数的12.01%;门急诊人次共计149.2万,占全市中医门急诊人次总数的3.81%。2009年至2013年,全市中医门诊部、诊所的门急诊人次年均增加11.71%,略高于全市中医门急诊人次总数年均11.25%的增幅。

   总的来看,近年来全市中医门诊部、诊所的机构数量有所发展,服务人次也不断增加,但发展步伐较慢,在全市中医药服务总体中的比重仍然较低,还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解决。

1、政策上的“玻璃门”、“弹簧门”依然存在

   2009年以来,从国家到上海已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医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政策障碍看似已不存在,但实际上有不少仍以“玻璃门”、“弹簧门”形式出现,主要表现在准入资格(规划、设备、技术)、土地、财税,以及人事管理、晋升职称、学术地位等方面。

   特别是机构设置中的“额度”、“选址”等限制,直接影响了新设中医门诊部、诊所的成功率。对于社会资本而言,新办中医门诊部在多数区县已成为“不可完成”的任务。

2、纳入医保定点的部分标准不合理

   目前我国医保覆盖人群比例已经达到95%以上,是否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对中医门诊部、诊所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大部分尚未纳保、服务量相应不大的机构而言,目前医保部门评定是否纳保的标准中,设置“近三年服务量”指标就不够合理,对诸如受群众欢迎之类无法定量的标准,多数机构也持有不同意见。此外,医保定点对具有“简便验廉”优势的中医门诊部、诊所无倾斜性政策,纳入医保定点后的服务项目与价格机制也不够灵活。

3、部分规定不利于中医药特色发挥

   比较典型的有中药房问题。中医历来有医药不分家的说法,但按现有规定,中医诊所不能附设中药房,一方面不利于发挥中医诊疗的功能,增加了病人的不便;另一方面,也使诊所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影响了开办诊所的积极性。同时,传统中医诊所特有的自制中药制剂(包括外科、肛肠等特色制剂),也因相关规定而实际上处于无法应用的状态。此外,中医师注册分科过细,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的使用受到限制,不利于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特色。

4、高水平中医人才难以从公立医院走出来

   医疗服务方面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层缺乏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中医门诊部、诊所作为对投入、场所、仪器设备依赖较小的医疗机构,理应能够吸引高水平的中医师,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较好的中医药服务。但由于与事业编制的医疗机构相比,社会办中医门诊部、诊所人员在晋升职称、学术地位、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高水平中医人才很难从公立医院走出来。由于多点执业规定的限制,公立医院医生到中医门诊部、诊所进行多点执业的渠道也不够通畅。此外,鼓励名老中医办诊所的政策在方向上似有偏差,此类人员更适于通过合作开办中医门诊部。

    三、几点建议

   1、研究、清理政策上的“玻璃门”、“弹簧门”,建议设立区域内社会办医疗机构最低服务数量比例的考核指标;

   2、取消设置中医门诊部、诊所的额度、选址限制,探讨中医诊所附设中药房、应用中药自制制剂等方面的政策突破;

   3、鼓励国有资本和名老中医、社会资本共同合作开办中医门诊部,特别是海派中医流派专科门诊部,以及国内其他省市名老中医、优势专科来沪开办中医专科门诊部;

   4、研究、探索吸引中高职称中医人才开设中医诊所以及到中医门诊部、诊所多点执业的政策;

   5、研究、探索拓展中医诊所在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服务方面的职能。

    四、相关数据

1、2012年京、津、沪、渝中医类指标比较


2012年京、津、沪、渝中医类医院机构、床位、人员情况

地区

机构数

床位数(张)

人员(人)

编制床位

实有床位

总数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执业医师

其中:中医类别

北京

136

16901

15519

25604

20382

7969

5079

天津

37

6044

6358

11083

8931

3486

2000

上海

24

7141

7879

12103

9941

3612

1915

重庆

52

11254

12636

13708

11382

3656

1486

2012年京、津、沪、渝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及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

地区

人口(万人)

床位数(张)

床位数/万人口(张)

全国

位次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万人口(人)

全国

位次

北京

2069

15519

7.50

1

13146

6.35

1

天津

1413

6358

4.50

16

5336

3.78

5

上海

2380

7879

3.31

29

6162

2.59

16

重庆

2945

12636

4.29

18

10477

3.56

7

2012年京、津、沪、渝政府办中医类医院患者负担、医师产出情况

地区

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

内:

药费

()

出院者人均医疗费()

内:

药费

()

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

医师人均担负年诊疗人次

医师人均担负年住院床日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

北京

302.07

229.23

13552.69

5743.36

918.22

3976.62

612.62

15.91

天津

240.44

179.98

10819.04

5204.28

922.73

3278.72

 567.51

 13.11

上海

232.63

160.05

10295.26

4710.59

876.05

5126.60

 750.96

 20.51

重庆

174.43

101.33

5633.32

2613.23

512.20

1864.31

1090.08

7.46

2、上海市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按区县分布(单位:所)

区县

医院

门诊部

诊所

合计

中医

中西
结合

中医
综合

中医
专科

中西
结合

民族

中医
诊所

坐堂医
诊所

黄浦区

1

16

10

1

28

徐汇区

15

11

26

静安区

2

3

5

长宁区

11

1

1

6

1

21

普陀区

2

1

5

8

闸北区

1

1

2

1

5

虹口区

2

12

14

杨浦区

2

7

9

闵行区

8

17

1

26

宝山区

 

 

1

 

14

1

16

浦东新区

1

1

8

42

8

60

嘉定区

 

17

1

18

金山区

2

18

 

20

松江区

1

9

4

14

奉贤区

1

3

4

青浦区

1

3

4

崇明县

1

 

19

20

合计

3

1

73

1

3

1

198

18

297

32013年全市中医门急诊人次数

共计3918.40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2.23亿人次)17.57

其中:中医医疗机构2184.68万人次(占全市 9.80%)

      内:三级中医类医院1316.98万人次

          二级中医类医院(含民营)718.50万人次

          中医门诊部111.28万人次

          中医诊所37.92万人次

西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1733.72万人次

内:西医医院中医科室751.54人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982.18万人次

 完成于2014年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