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学科评估”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1)

(2011-02-01 15:08:01)
标签:

健康

分类: 原创

1  学科评估工作概况

1.1  评估的范围

2002年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了两轮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

学位中心学科评估工作采取“自愿申请参加、免收评估费用”的模式开展,各学位授予单位只要有一个及以上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即具有培养研究生并授予学位的资格),均可申请参加该一级学科的评估。

1.2  评估的指标体系

学科评估采取“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与国际上主流的教育排名评估指标体系接轨,同时结合我国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国家级重要评估项目相关指标体系的要点保持相对一致。指标体系中“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项一级指标为客观指标,反映该学科的整体水平;“学术声誉”一级指标为主观指标,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成就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指标体系分为“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六类,各门类指标体系在保持基本结构一致的前提下,具体指标有所不同。同一个指标不同门类拥有自己特色的指标项,如考查论文发表时医学采用MEDLINE收录,理学主要采用SCI收录、工学主要采用EI收录等,但工学也可能发表SCI收录文章,因此,对不同门类指标体系均设立“收录论文数”指标,把SCI、EI、MEDLINE等各门类特色指标项融合在这一个指标中,再通过折算系数将融合的指标项计算得到一个指标值。这样,该指标既能反映不同门类的特色,又保持了评估体系基本框架的一致性。

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1、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学术队伍

教师情况

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总数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比例

专家情况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数(仅对设立院士的学科门类)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数

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数

科学研究

科研基础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数

省部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数

获奖专利

获国家三大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数

获省级三大奖及“最高奖”、省级哲学(人文)社科成果奖数,以及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中医药科技奖数

获发明专利数(仅对“工学、农学、医学”门类)

论文专著

CSCD或CSSCI收录论文数

人均CSCD或CSSCI收录论文数

SCI、SSCI、AHCI、EI及MEDLINE收录论文数

人均SCI、SSCI、 AHCI、EI及MEDLINE收录论文数

出版学术专著数

科研项目

境内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

境外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

境内国家级及境外合作科研项目数

人均科研经费

人才培养

奖励情况

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数

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数

学生情况

授予博士学位数

授予硕士学位数

目前在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数

学术声誉

学术声誉

学术声誉

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即在学术声誉调查的同时,征求专家对指标权重的意见,再综合处理后得到权重集。

1.3  评估的工作程序

学科评估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并对参评单位进行了预先明示:

数据采集。通过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官方数据源获取公共数据,通过参评单位申报获取参评学科数据。

数据公示。将各单位申报的数据在参评单位内公示,参评单位可通过帐号、密码登录网上系统查看相关单位的申报信息,并可提出异议。

数据核查。首先根据数据采集标准和内涵的界定通过系统自动校验和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数据进行形式审查,然后将公共数据核查情况、重复数据检查情况、公示异议情况和数据形式审查情况等汇总反馈至有关单位进行核实确认或要求提供佐证材料,才予以最终认可。

声誉调查。每学科邀请数十名专家参加学术声誉调查,对参评单位的学术声誉按学科进行排序,同时,征求专家对指标权重的意见。

结果计算。用波达法对学术声誉排名进行处理,用线性规划法对核实后的客观数据进行处理,再按照指标体系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得到评估结果。评估结果的处理采取“精确计算,淡化排名”原则,即精确计算得分,但按整数化后的数据进行排序。

结果发布。考虑到科研院所的特殊情况,高校和科研院所评估数据进行统一计算,公布时分别排列。评估结果将首先发送至参评单位和参与声誉调查的专家,并在《中国研究生》杂志、学位中心网站、教育科研网和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腾讯等)上公布。

2  2009年学科评估中医药院校排序情况

2009年学科评估中,中医药院校(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参评一级学科主要为1005中医学、1006中西医结合、1008中药学。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还参加了1205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估并获得第17名;湖北中医学院参加了1002 临床医学学科评估,获得第26名。

2.1  中医学

该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10个,本次参评4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6个,本次参评1个;还有2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8所,另有科研院所1所。中医学学科评估排名见表2:

2、2009年参评高校中医学学科评估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90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81

84502 中国中医科学院

3

78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4

73

10507 湖北中医学院

5

68

10471 河南中医学院

6

67

10247 同济大学

7

66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8

65

10716 陕西中医学院

9

61

在参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其它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则处于第二层次。

2.2  中西医结合

该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19个,本次参评6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14个,本次参评1个;还有1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9所,另有科研院所1所。中西医结合学科评估排名见表3:

3、2009年参评高校中西医结合学科评估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83

84502 中国中医科学院

83

10246 复旦大学

3

81

10610 四川大学

4

77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5

76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6

70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7

69

10716 陕西中医学院

8

64

10730 兰州大学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10

61

中西医结合学科评估得分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复旦大学位居前3位且得分比较接近,其次为四川大学和河北医科大学。

2.3  中药学

该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16个,本次参评7个;还有6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13所,另有科研院所1所。中药学学科评估排名见表4:

4、2009年参评高校中药学学科评估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1

84

84502 中国中医科学院

2

82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80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4

79

10316 中国药科大学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6

77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7

69

10486 武汉大学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

9

68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10

67

10471 河南中医学院

10

66

10507 湖北中医学院

11

65

10475 河南大学

12

63

10716 陕西中医学院

13

61

中药学学科评估得分中,前三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得分均在80分以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紧追其后,相邻两校之间的差距都比较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