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2)

(2011-02-01 15:03:21)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2  中医药院校排序情况分析

 

综合得分名次靠前的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第一批成立的五所中医药大学,特别是其学术地位得分更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这一结果与这五所中医药大学建设历史较长、国家和地方投入相对较多、学科建设步伐较快、师资力量更为雄厚有很大关系,在其他5个单项排序中,位居前列的也主要是这五所学校。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五所中医药大学中的个别指标明显偏低,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术成果得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师资源得分都是连续2年在第9名之后,与其学校地位不相符合。2000年中医药院校排序情况见表4

4  网大2000年中医药院校排行榜 *

排名

大学名称

综合

得分

学术声誉得分

学术地位得分

学术成果得分

学生情况得分

教师资源得分

物资资源得分

6

北京中医药大学

66.70

27.0

6.20

0.60

74.20

25.50

14.60

6

上海中医药大学

55.8

 

40.80

1.20

97.50

21.90

36.00

7

南京中医药大学

55.1

 

40.80

4.60

90.70

24.70

31.70

17

广州中医药大学

44.1

 

37.60

3.50

80.20

10.80

25.70

19

成都中医药大学

40.8

 

22.80

2.10

75.40

25.50

14.90

2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40.5

 

33.40

2.10

78.10

20.50

6.70

27

湖北中医学院

34.6

 

13.50

3.00

84.30

10.20

13.50

33

浙江中医学院

30.0

 

10.70

0.80

73.10

8.70

15.40

34

江西中医学院

28.8

 

9.50

2.80

74.00

1.70

18.70

36

广西中医学院

28.3

 

6.90

8.50

61.00

12.00

10.50

36

湖南中医学院

28.3

 

16.90

2.10

54.90

14.10

11.00

39

福建中医学院

27.4

 

9.90

0.80

64.70

10.20

12.60

40

天津中医学院

27.3

 

13.50

0.50

71.50

2.00

13.50

43

河南中医学院

26.9

 

10.40

1.80

65.70

7.50

11.60

44

长春中医学院

26.7

 

7.80

3.20

72.30

2.40

12.80

49

山西中医学院

26.1

 

0.00

0.10

65.60

17.30

8.30

 

陕西中医学院

26.1

 

9.50

2.10

67.20

0.00

18.50

57

安徽中医学院

23.3

 

8.70

0.20

66.50

0.00

12.10

63

辽宁中医学院

21.9

 

16.30

2.10

13.00

26.00

12.30

73

贵阳中医学院

19.3

 

5.20

0.30

55.70

0.00

11.30

76

甘肃中医学院

18.6

 

1.70

0.30

58.60

0.00

9.70

83

山东中医药大学

16.3

 

18.70

1.50

10.80

12.00

11.30

84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15.2

 

0.00

0.00

--

34.50

8.10

92

云南中医学院

4.4

 

2.60

0.60

1.30

0.00

11.60

 * 2000年网大排行榜区分重点及大学类别,本表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属于非重点医科类大学排行榜中,仅

   北京中医药大学属于重点医科类大学排行榜,该校参照系有别于其他中医药院校。

 

从连续2年的排行榜比较中可以看到,部分中医药院校近年来的进步较快。如辽宁中医学院、山东中医学院的综合得分,分别由2000年的第1922名上升到2001年的第59名,6个单项指标均从10名以后上升到绝大多数在10名以内,虽然不排除其2000年数据统计可能不完全的因素,但总体进步仍是十分明显的。而与其他中医药院校相比,位居西部地区的甘肃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无论综合得分还是单项得分,连续2年都名次靠后,分值较低。

总的来看,综合得分有赖于各单项的全面发展,尽管部分学校的个别单项实力较强,例如山西中医学院的教师资源得分、长春中医学院的物质资源得分、安徽中医学院的学术成果得分都在前10名之内,但因其他单项实力较弱,仍无法改变综合得分落后的局面。当然,这一结果也是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所决定的,不同的指标体系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排序变化,例如由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发表的《中国大学评价》侧重于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结果就与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有很大不同。

中医药院校与西医医科大学相比,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以2001年各自前3名的得分进行比较可见,差距主要反映在学术成果、学术地位和教师资源上,而学生情况、物质资源方面差异不大,甚至还略好于医科大学。而与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相比,即使名列前茅的中医药院校所存在的差距也是极大的,表明中医药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3  有关问题的讨论

 

3.1 大学排行榜的意义和作用

对大学进行定量评价并排序是建立在科学计量学基础上的新生事物,无论国内外均是在近20年时间发展起来的。大学排行榜的产生对于客观评价大学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吸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促进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对教育产业不断开放之际,大学排行榜还将起着促进大学竞争、引导资金和生源流向的作用,可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公正、客观、权威的大学排行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将会明显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学排行榜多数是民间(主要是媒体)设立的,少有官方主持的大学排行榜。这一点从各国有影响的大学排行榜的发表单位可见一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泰晤士报》和《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英国)、《明镜》周刊(德国)、《麦克林》杂志(加拿大)、《钻石周刊》(日本)等。因此,我们应及时更新观念,对国内民间兴起的、影响力日渐增大的大学排行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据以分析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3.2 评估的指标体系

总体上,对大学的评估内容已逐渐从单项指标向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发展。但由于各自的指导思想或出发点不同,其指标体系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因而对不同的大学排行榜应注意区别分析。目前,国内外多数大学排行榜侧重于大学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评估,比较注重学校声誉、科研能力、师资力量、学生来源、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指标。也有一些大学排行榜侧重于某一方面,例如日本《钻石周刊》使用的都是与企业相关的指标,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发表的《中国大学评价》则认为应以大学对社会的贡献作为排序的唯一衡量标准,大学对社会贡献了高级专门人才和优质科研成果,其它贡献则缺乏数据支持,故其指标体系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

评估指标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大学排行榜都会根据实践情况不断调整指标及其权重,而且指标及权重的确定都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之上。从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来看,每年都有一定的调整,目前一级指标的覆盖面比较适中,同时也考虑到学校规模影响而在二级指标中尽量采用了人均指标,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二级指标偏少的问题,如权重占20%的“教师资源”仅有一项二级指标——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难以准确反映教师资源的情况。

此外,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对不同类别大学之间的比较,尽管已做了一部分工作,例如增加了人文社会学科指标,人均科研经费收入采用了一定的算法以区分文理科等,但尚未较好地解决,而这实际上也是众多大学排行榜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针对具体某类大学,增设指标并排序,应是解决的办法之一。中医药院校就存在既是医科类大学,又具有中医药特点的问题,有必要对其合理的评估指标进行专题研究。

3.3 数据的可信度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收集的数据分客观数据和主观数据两部分,大部分客观数据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一小部分为向学校调查获得的数据。应该说客观数据部分基本上还是准确的,问题在于有些大学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求的统计工作可能不很重视,因而导致了统计资料的不全或错误,而在网大向学校调查过程中校方又没有积极配合,这部分学校的排名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主观数据为社会声誉调查,由于提供的大学候选单位较少,问卷回收率低(2000年仅回收了304份,2001年未注明),使得许多大学缺少该项得分,有分值的其数据可信度也较差。社会声誉是国内外大学排行榜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内容,要做好这项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还有待于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努力,同时排行榜发布单位也应扩大调查的范围,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有效。

 

                                                            发表于《中医教育》20021月第21卷第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