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军(中道巴菲特俱乐部理事长)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各行各业的有成就者无不如是,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找到正确的导师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巴菲特亦是如此。他能成为投资界泰山北斗,与年轻时找到了伟大的导师有很大的关系。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创始人,出版过《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两本投资专著,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投资,并创立了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证券分析》这本书,70年多来不断再版,一直被视为投资界的《圣经》。
巴菲特11岁开始买了第一只股票,也曾研究过技术分析,画过图表,但因为方法不对,其股票投资一直没有大的进步。
1950年,19岁的巴菲特阅读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对巴菲特来说,阅读这本书使他有了对投资真谛的顿悟。巴菲特说:“对我而言,这书对我就好像是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遇到圣徒保罗一样。”
后来巴菲特听说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教授,所以在1951年便申请入哥伦比亚大学,在格雷厄姆门下学习,并成为其得意门生。
一年后,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为继续和老师学习,主动要求免费为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但是遭到了老师的拒绝,被拒绝后,巴菲特回到了奥马哈。一直到1954年,巴菲特在他父亲的经纪公司巴菲特—福尔克公司工作,做股票经纪人。
但巴菲特并没有放弃,不断和老师联系,最终感动了老师,在1954年,老师答应了他可以到其公司工作。巴菲特在老师的公司工作了两年,直到1956年,格雷厄姆解散了他的公司,并退了休。这段时间内,巴菲特学到了很多投资的精髓,为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但对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创建了一个伟大的企业伯克希尔公司来说,格雷厄姆的智慧是否已经足够了呢?
巴
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在斯坦福法学院《关于生活智慧》的演讲中说:“如果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就停止学习的脚步,伯克希尔很可能会故步自封,不会
有质的蜕变,沃伦会成为富人——作为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嫡传弟子,他所得到的真传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兜里装满财富。但如果他停止不前的话,伯克希尔不
可能达到今天的境界。”
所以,巴菲特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还与另两位巨人有关。
巴菲特总说,他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费雪是另一位价值投资大师,认为“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的企业,比用低廉的价格买入平庸的企业要好得多”。
和费雪一样,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也让他更上层楼。巴菲特这样评价他的伙伴:“查理把我推向了一个不像格雷厄姆那样只购买便宜货的方向,这是他真正给我的影响。他把我从格雷厄姆观点的局限中拉了出来,这是查理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所以,巴菲特是不断学习他人经验的典范,先后站在三位巨人的肩上,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正如动画片中所说,对一个期望成功的人来说:“成功的秘诀在于看清自己是在给谁做球童——如果你梦想成为全明星球员的话。”
(版权提供方:幸星公司www.xing-xing.com)
丁文亚J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