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网:股神巴菲特的八个“秘密”

(2010-10-06 08:35:39)
标签:

财经

分类: 转载关于巴菲特的文章

股神的八个“秘密”

 

2010年09月30日 10:44:42  来源: 新华财经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9/30/c_12622506_2.htm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9/30/12622506_81n.jpg

    1.少年叛逆偷过东西

    巴菲特12岁时,随家人从内布拉斯加州搬到华盛顿。环境的改变使巴菲特变得叛逆。巴菲特在学校的成绩很差,常常逃学,还到百货商店偷东西。父亲发现后,警告他说如果不改正的话,不给他靠送报赚钱的机会。结果从小就很有商业头脑的巴菲特妥协了。

    2.中学时期自己买地

    早在中学时期,巴菲特已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他16岁时通过送报攒了2000美元。他拿出其中的12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州购买了一块16公顷的土地。他在当地请了一个农民帮他耕种土地。此后,巴菲特开始在学校介绍自己是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场主。

    3.被哈佛商学院拒收

    巴菲特19岁时曾报读哈佛商学院。凭他超乎年龄的丰富的股票知识,巴菲特信心满满。但最后被学院拒收。后来,巴菲特发现他的偶像、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于是,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4.差点贱卖自己的公司

    上世纪60年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是一家为生存而挣扎的纺织品公司。当时,巴菲特已经和波克夏公司的老总谈好将以每股11.50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卖给后者。但是当对方试图再把股价压低12美分时,巴菲特发怒了。后来,他改变了出售公司的决定并把波克夏公司老总手头拥有的股份也买了过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9/30/12622506_91n.jpg

    5.与原配离婚一生遗憾

    回忆起原配夫人苏珊在1977年独自从内布拉斯加州搬到加州,巴菲特说:“那件事本不该发生。那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当时,巴菲特已经拥有7200万美元的家产,但是,他的全副身心仍然放在怎样赚更多的钱上。随着巴菲特专心致志于投资活动而疏于照顾家庭,苏珊也愈来愈投入社区生活,由此萌生去意。

    6.本来喜欢百事可乐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喜欢喝可口可乐,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本来是百事可乐的拥趸,曾经每天都要喝四五瓶百事可乐。在50岁生日的时候,巴菲特还收到一个外形像六罐装百事可乐的生日蛋糕。但在1987年,一个朋友介绍他尝试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樱桃口味可乐,巴菲特喝过后非常喜欢,由此爱上了可口可乐。

    7.成功欲望极其强烈

    巴菲特骨子里是一个事业心和成功欲望极其强烈的人。他11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在35岁之前成为一名百万富翁,结果他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巴菲特曾有一句名言:“投资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

    8.“股神”也有失手时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有失手的时候。在上世纪80年代,巴菲特入股美国航空公司。但是该公司股票随即出现暴跌。巴菲特说:“刚付了款,公司股价就暴跌了,从此一蹶不振。我还在电话语音信箱留言自嘲说:‘我是沃伦·巴菲特,我是一个飞机狂。’”(王希怡)



 巴菲特谈传记:“别太夸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9/30/c_12622506_8.htm


    上世纪90年代末,施罗德在撰写一份有关巴菲特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报告时接触到巴菲特,深得后者赏识。巴菲特于是邀请她帮他写传记,与她聊了数千小时,还提供大量个人档案和朋友数据助她撰稿。他还说:“如果我的说法与任何其他说法不同,那你就选一个没那么夸我的版本。”


    小时候的沃伦·巴菲特在学校里成绩很差,还经常离家出走,还常常到社区里的商店偷体育运动商品。有一次,巴菲特的父亲发现他的衣柜里堆满了高尔夫球,因而起了疑心。父亲作出最后通牒:除非改正错误,否则的话不准他再去靠送报纸来赚零用钱。


    “这个通牒对我很奏效。”巴菲特说。他从此“改邪归正”,并靠送报纸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在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农场买了一块16公顷的土地,当时他只有16岁,还是华盛顿中学的学生。巴菲特在当地雇了一名农民帮他耕种土地,有关协议持续至今。


    拒绝帮妹妹还债


    爱丽丝在传记中披露了一些似乎有损巴菲特形象的轶事。例如在1977年,巴菲特的原配夫人搬出了他们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家。巴菲特回忆往事时说:“这不该发生。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当时,巴菲特已经积攒了大约7200万美元的身家。但是,他仍然把全副心思放在怎样赚更多的钱上,“家人变成了第二位。”巴菲特向爱丽丝解释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巴菲特的妹妹多丽丝因为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失利而濒临破产。她恳求当时坐拥20多亿美元的哥哥出钱帮她渡过难关。但是巴菲特拒绝了妹妹的请求,理由是他觉得这样做等于资助那些不理性赌博的投机者。“我本来可以帮她承担几百万美元的债务。但是,你知道,我觉得那帮人本来就该死。”


    11岁立志当百万富翁


    据透露,巴菲特经常和太太与子女签协议。一次,巴菲特认为他已经成年的儿子豪伊的体重应该控制在182.5磅以下,如果豪伊超过这个重量,就要把两人共同拥有的农场的总收益的26%交出来,如果体重在182.5磅以下,巴菲特则把22%的总收益交出来。


    巴菲特在童年的时候就宣布自己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现在拥有500亿美元家产的他显然早已远远超越了这个目标。巴菲特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据传记披露,巴菲特的成功不仅靠过人的投资天赋,更关键是他那股永不停歇的冲劲。


    据说,在巴菲特出席的一个晚宴上,主持人问巴菲特,你认为使你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巴菲特回答说:“专注。”而当晚有另一个人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那就是比尔·盖茨,唯一比巴菲特更富有的美国人。

 

“股神”的趣事


    人生的第一本帐本


    6岁的时候,巴菲特开始卖口香糖,而且那时候就显示出,他是个做生意挺有原则的人。


    巴菲特爷爷在奥玛哈(Omaha)经营一家超市,巴菲特从爷爷那里批货。《雪球》书中,他说:阿姨送给我的一个绿色小托盘,上面隔成了5个小区域,可以让我放水果、薄荷、双重薄荷等等口味的口香糖,……我会在社区里面一户一户的敲门卖口香糖,通常是晚上去卖。


    巴菲特回忆,我记得一个叫做维吉尼亚.麦可维(Virginia Macoubrie)的女人说,“我要买一片水果口味的口香糖。”年仅六岁的巴菲特回答她,我们是不会分拆口香糖来卖的。


    我的意思是,我有我的原则!一包口香糖要价5美分,但她却只想花1美分在我身上。巴菲特告诉作者施洛德,他小小年纪时,心里的想法。


    施洛德指出,对6岁的巴菲特来说,他很想卖掉口香糖,但只有买卖还不足以让他改变原则;如果拆开单卖1片,意味着他得承受另外4片卖不掉的风险,卖掉一整包,他可以赚到整整2美分利润,铜板实实在在的握在手心里面。2美分,就像最初的几片雪花,是(巴菲特)未来财富雪球的基础。施洛德说。


    而小小年纪的巴菲特,把他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记录在一本小小的紫红色登记簿,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本帐本。

11岁赚取第一桶金


    巴菲特生于1930年,父亲经营着一家证券经纪公司,对巴菲特了解股票及债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菲特从小就对数字有一种本能的渴望,7岁时,他曾因高烧住院,在空闲时小巴菲特经常在纸上写下一串串数字,当护士问他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时,他说代表着自己未来的财富。


    而与对数字的渴望一样迫切,少年巴菲特似乎天生就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欲望。虽然家境殷实,但从9岁起,他就开始摆摊卖饮料,并通过统计自动售货机里各种饮料的瓶盖数,来推断哪种饮料更受欢迎。


    少年巴菲特对股票的痴迷程度毫不亚于其他孩子对飞机模型的喜爱。他常去爸爸的公司帮忙抄写股票价格,11岁时,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城市设施优先股,并在上面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5美元。12岁时,他已发誓自己要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


    凭借“觉得赚钱还能看着财富慢慢累积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一如此单纯的想法,巴菲特在青少年时期从事了很多种职业:销售饮料、杂货店小伙计、送报员、高尔夫球童以及股票推销员,他甚至还开了两家公司专门从事二手弹子机出租生意和出售二手高尔夫球,而且还用自己赚来的钱买了40英亩的土地成了小地主。


    这些不同种类的生意给巴菲特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未来从商的信心。他极度信赖数字,所有的决策都依赖于数字的推断。中学时期,他在商业和投资领域的天才已经被人们广泛关注,在毕业纪念簿上,人们给他的评语是“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1947年,已经赚了5000多美元的巴菲特卖掉了自己的弹子球公司,进入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不过,在这里,巴菲特无法从模糊宽泛的理论教学中找到“赚钱的技巧”,他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费城的一家股票经纪公司中,并开始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寻找投资人。1949年,巴菲特出人意料地放弃了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转到自己更熟悉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在后来的3年中,巴菲特继续自己的送报和高尔夫球生意,并将其发展壮大,从单纯的推销员变身为管理者。


    由于形象不修边幅,巴菲特去哈佛商学院读硕士的申请被拒绝,在失望之中,他读了格雷厄姆所著的《聪明的投资人》一书,马上对其爱不释手,于是,在1949年8月,他成功地拜于股票分析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正式开始了他辉煌的投资生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