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盖茨和巴菲特接受新华网专访:中国之行并非劝人们捐赠

(2010-09-18 06:22:20)
标签:

财经

分类: 转载关于巴菲特的文章
盖茨和巴菲特接受新华网专访:中国之行并非劝人们捐赠
2010年09月14日 12:16:29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4/c_12550932.htm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4/12550932_11n.jpg

“股神”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崔静、吴晶)即将再次踏上中国之旅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14日以亲笔信的形式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他们在信中指出,此次访华意在与中国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

  他们表示,做慈善可以有多种方式,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其对慈善事业的热忱将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在整个中国社会,我们都看到了慈善的力量!”“我们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够聆听和学习中国的经验,并分享把财富尽可能多地回馈社会所带来的兴奋和喜悦。”

  这是盖茨和巴菲特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公开阐述中国之行的目的。他们在亲笔信中说:“还有几周时间,我们就要再度访问中国。在此次行程中,我们将有机会与中国一批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了解中国慈善事业的概况,并且分享捐赠如何对社会和世界产生影响的经验。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盖茨和巴菲特在信中明确表示,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与那些对慈善活动感兴趣的人分享经验。“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4/12550932_121n.jpg

  此前,盖茨和巴菲特共同发起一项名为“财富捐赠承诺”的倡议,号召美国富豪将自己的一半财富捐献出来,得到40个美国富豪家庭的支持。因此,当二人宣布将于本月末在中国举办一场慈善晚宴,邀请50名中国富豪参加时,很多人认为,这个聚会的主题将是“劝捐”。

  对此,盖茨和巴菲特在给新华社记者的亲笔信中说,“‘财富捐赠承诺’只是众多慈善形式的一种。我们尚不了解,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模式是否合适。”“中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此中国的慈善模式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盖茨和巴菲特说,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今,当代中国人更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为后人树立慈善榜样。这些努力很可能会对中国现代社会慈善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们还同时强调,慈行善举并非仅限于富裕阶层。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并不亚于一个富裕的人捐赠大笔财产,两者同样值得赞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致信回应新华社记者采访
2010年09月14日 15:18:03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4/c_12551849.htm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4/12551849_11n.jpg

…………………………………………………………………………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 在即将到访中国展开“慈善之旅”前夕,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14日针对新华社记者提出的书面问题,发出《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回应新华社记者采访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还有几周时间,我们就要再度访问中国。在此次行程中,我们将有机会与中国一批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了解中国慈善事业的概况,并且分享捐赠如何对社会和世界产生影响的经验。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不久前,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了美国非常富有的40个家庭已经同意加入“财富捐赠承诺”。对于参与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而只是一个承诺——保证其在有生之年或过世之时,将自己大部分的财富投入慈善事业以回报社会。我们特别高兴成为这项“捐赠承诺”行动的一部分;同时,也被许多加入“承诺”的人们的义举和慷慨深深感动。在相互学习中,我们受益匪浅。

  然而,“财富捐赠承诺”只是众多慈善形式的一种。我们尚不了解,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模式是否合适。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解答那些对我们慈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问题。中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此中国的慈善模式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两人都深受20世纪伟大慈善家的影响。以洛克菲勒和卡耐基为代表的慈善家给美国慈善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他们是慈善的领袖和榜样,并鼓舞了很多伟大的捐赠者追随他们的脚步。

  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今,当代中国人更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为后人树立慈善榜样。这些努力很可能会对中国现代社会慈善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慈行善举并非仅限于富裕阶层。在整个中国社会,我们都看到了慈善的力量!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并不亚于一个富裕的人捐赠大笔财产,两者同样值得赞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做慈善可以有多种方式,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其对慈善事业的热忱将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我们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够聆听和学习中国的经验,并分享把财富尽可能多地回馈社会所带来的兴奋和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