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跌割肉杂谈 |
分类: 刘建位各地讲座 |
|
|
“应该说,这次股市大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刘建位将这次股市的“大雪”与春节前的冰灾相比,“那个时候,就连中央气象台的台长也没有想到这 雪能下这么久,后果这么严重。”年初的雪灾造成了千亿级的损失,可这次股市大跌,从1月15日到3月12日,A股下跌了近31%,万亿财富随之灰飞烟灭。 牛市里赚钱容易,但当市场调整时,就如巴菲特致投资者的信中所说的那句话———“只有当退潮时,才能看清谁没有穿裤子就下水了。” 面对这样的行情,投资者该如何是好?在此,刘建位借用了“老马识途”的故事,向投资者阐述并分析了在美国历史上股市大跌的前、中、后 时期,在43年里创造了4000倍收益的“股神”巴菲特以及另一位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13年创造29倍收益)的非凡表现,以期帮助大家能尽快走出 目前的投资困境。 理财笔记 “迷雾之下,投资者的操作可以参考过马路的规则:一慢二看三通过。”刘建位这样建议厦门的投资者。 A.面对大跌不要恐慌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大泻590多点,其严重程度相当于今天的A股市场下跌800多点。面对这场突变,巴菲特和林奇都跑不 掉。“巴菲特所经营的投资公司是上市公司,他的股票在那次股灾中,一个月内缩水了25%。作为公司的大股东,他不能抛售股票。而且,他有99%的财产放在 自己公司的股票里。”刘建位说,“而彼得林奇经营的是开放式基金,股市大跌后他马上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尽管之前他已经保留了较多的一部分资金以应对赎 回,但还是远远不够。” 大跌当天,巴菲特整天都在办公室里面看资料。“该干嘛还是干嘛”,这是当天巴菲特对他的助手说的唯一一句话。其实,大跌的前三年,即1984年的时候,巴菲特已经认为当时的股票市盈率偏高,于是他便开始逐步减仓,最后只持有他“准备到死都持有”的三只股票。 “宁可不赚后面三年里的利润,巴菲特的选择让他在大跌中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而彼得林奇当时却只能有一个命令———抛,再抛!不过,他选择的是分批减仓。他的信念是:在大跌中不要恐慌,大跌之后会有反弹。“对自己投资的公司要有信心。大跌当天不要抛售,大跌之后两个月内逐步减仓,损失会小得多。”刘建位解释道。 由于有条不紊的操作,林奇捱过了股灾。 “巴菲特曾经奉劝投资者,面对大跌,一定不要恐慌。而林奇的说法更绝,他的观点是‘对于那些没有胆量看自己的股票下跌50%后还脸不红心不跳的人,没有资格做股票’。”刘建位说。 讲完巴菲特与林奇的故事,刘建位提到他的一位“笨”基民朋友。这位朋友2001年6月买了只基金,随后市场开始了4年的熊市。 “这4年里这位朋友天天被老婆骂,可是他就硬是跟基金耗上了,愣是不抛。一直捱到这轮牛市,这位朋友的基金最后不但没有亏,相反还赚了一倍。”刘说。 B.缓割肉、稳抄底 大跌之后,股民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有两个:一是要不要割肉?二是能不能抄底? 对此,刘建位认为,大跌之后,既不要急于割肉,也不宜盲目抄底。在割肉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看持股公司的基本面,不要轻易相信小道消息。即使要割,也要 一步一步来。而对于抄底,刘建位引用了彼得·林奇的一个比喻:下跌的股票就像一把降落中的小刀,谁都想抓住刀把,可是一不小心就抓到刀刃上。那怎么办呢? 等小刀落稳了,晃上几晃,这个时候再去抓最稳妥了。 1969年的时候,巴菲特感觉股市的估值已经过高,因此他选择了在牛市中退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股市分别上涨了14%、15%、19%,但随后的两年大跌,市值一下子蒸发了40%。激流勇退虽然使股神少赚了一部分利润,但是也使他躲过了危机。 “及时清理不好的股票,跌后不要急于割肉,这样有利于减小风险。”刘建位说。 C.像买房子一样买股票 “巴菲特也坦言自己不能预测股市的未来走势。”刘建位提醒厦门投资者,不要轻信所谓的专家的预测。《华尔街日报》曾经做过一次实验,请 了一批华尔街最优秀的专家筛选了一批股票,另外又让黑猩猩随便选了一批股票。经过若干年,黑猩猩选择的股票的收益率比专家们选择的股票高出了5个百分点。 刘建位建议厦门的投资者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股票。“虽然普通投资者不像专业投资者一样拥有那么多的时间用来研究,但是也可以从生活中 发现潜力股。”刘建位说。此外,他还建议投资者在选股票的时候可以看“三张牌”:第一张牌是名牌,公司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产品拥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毛 利率高。第二张牌是老牌,历史悠久,机制十分完善,即使是黑猩猩当董事长也能正常运转。第三张牌是大牌,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数一数二。 与此相对应,刘建位觉得有两种股票不能选择。一是自己不熟悉的股票,二是不好的股票,没有好的管理、好的业绩,这样的股票即使一时虚高也是短暂的。 “大家买的房子一般都升值了,为什么呢?因为买房子是件大事,大家十分慎重,千挑万选。买股票也同样,我希望大家把买房子时的认真劲用在炒股上———慎重而且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