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桩离奇的凶杀案

(2015-02-11 23:41:21)
标签:

杂谈

这不是半夜鬼故事,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前天晚上,在义乌,又和我初中同窗晓蓉聊起1990年发生在我们身边打那桩血案。二十五年了,它至今是个困扰我们的谜。

 

那时,我们都念初一,案发时间是初一结束的那个暑假。那时晓蓉住在厚河街,家门外有一条河,被污染了,瓶瓶罐罐都往里丢。晓蓉喜欢玩枪,让爸爸从广州买了一把高压气枪和一箱子弹(在公安局备案了),放学没事就打河里的瓶瓶罐罐练枪法。她还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的录像。娟子住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那时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清秀,瘦弱,但为人大方。她们俩是好朋友。

 

那天下午,娟子找晓蓉玩,看她拿着枪在河边打瓶子,也拿过枪打了一通。后来娟子向晓蓉借了一盘侦探的录像带,她就回家了。晓蓉万万没想到,这竟是她见到娟子的最后一面。那天深夜,娟子惨死家中,脖子有深深的勒痕,估计是被勒死的,凶手在她死后还在她脑袋顶上插了一把刀。奇怪的是,门窗并没有被撬痕迹,门是死者从里面打开的,而家里的财物也没有任何丢失,显然非劫财。

 

那个屋子,实际上是他们家一间堆货的仓库,她住在楼下,她弟弟住在楼上,一板之隔。父母不住那里。凶手没有发现她弟弟,弟弟睡得很沉逃过一劫。凶手走时没有锁门,后来是邻居发现门开着满地血腥,惊吓之余报了警。她父母是在警察出警后赶来的,看到血泊中的女儿,母亲差点晕倒,后来看到五岁的儿子没事,案发后马上送往上海避难。此后就让他在外地读书了。何怨何仇,谁对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如此下毒手?

 

晓蓉依例被找去做笔录,讲述她见到娟子的最后一面。我们班还有其他同学被找去做笔录,但最后仍无突破。警察去我们同学阿远家里找他做笔录,是因为娟子那天下午打过电话到他家,但是没有人接,警察寻找这条线,已无所获。警察找萍儿,是因为娟子那天下午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是萍儿,但萍儿对她们分开后的事情毫不知情。警察第一次找她做笔录时,是在案发现场附近,她误打误撞,闯入警戒线,娟子死亡的惨状留在她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

 

我们私下认为这肯定是仇杀,而且是与父母结怨的,应该是熟人作案。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这个案件久久未能侦破,晓蓉气得跑去骂办案民警。那时我们班算是全市最好的班级吧,同学父母很多是公检法领导,有很好的资源背景,竟然破不了案,让晓蓉不可理解。同学中间私下里也有人猜是不是未成年人作案,因为听说现场时有很多搏斗痕迹的。但未成年人半夜三更去杀人,这种可能性太小。限于当年条件,这个案件始终破不了。同学艳艳父亲是负责此案的刑警之一,如今已经退休,谈起此案也不无遗憾。

 

不知过了多少年,萍儿总是做着同一个噩梦。娟子深情凄惨地坐在她家客厅沙发上让她辨认一个人的相貌,说“你认清这个人,他是凶手!”但每次她使劲辨认,也看不清凶手的脸。十年梦魇后,终于有一天,萍儿在梦中对娟子说“你不要再叫我辨认了,我真的认不清楚。”从此以后,娟子再没在她梦中出现。写到这里,我的后背都有点发凉。

 

二十多年后,我们这个班级,出了大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出了大老板,大工程师,有教授有博士,还有在上海和杭州的公务员、医生、律师。同学聚会,谈起此案,无不唏嘘。晓蓉现在是杭州某单位的党委书记。她心里一直有一个心愿,她要去查阅当年案卷,寻找蛛丝马迹,为娟子的死亡找到答案,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昨天我路过上海,和阿远一起吃饭,他如今是上海某风投公司副总,不过他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学法律的,晓蓉也是学法律出身,加上我这个至今还在做法律的,我们三人组就责无旁贷肩负起了追查真相的重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