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均衡发展的建议
(2011-03-14 08:24: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叙事(教学反思) |
要实现学科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行为。要重擎集体主义旗帜,呼唤集体主义精神。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凡是教师没有集合成一个集体的地方,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准确地对待儿童的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
具有集体协作精神,这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性格各异,基础不同,复杂多样。要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掌握各类学科知识,而且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这个综合性的任务不是某一个教师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许多教师协调一致,集思广益,共同施加影响。因此,教师之间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协作是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教师群体有集体主义精神,是促进学科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团结合作、协调发展的意识,既不可能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也不可能获得成功,“一个失败的集体不会有胜利者”。班级的任课教师就是一个小集体,应在班主任协调下,互相配合,互通信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兼顾各学科,均衡负担。及时了解学生动向和需求,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节教学关系。争取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好上加好,达到教学质量的优质发展。
教师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尽相同,智慧水平有高有低,思维方式风格各异,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教学绝招”,也有自己的“短板”,如果能在一个和谐的集体中交流探讨,协商合作,辨析碰撞,可以取长补短,增长智慧,升华思维。马卡连科说:“如果有5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的工作的话,那就要比10个随心所欲的单独工作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