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我喜欢读书,但是由于教学工作太忙,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今年寒假,为了给自己充电,我认真读了《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这本书,读后感触颇多。全书共七章,有七十多篇文章组成,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经典案例,在后面都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和“思考与探索”。这本书所展示的,尽管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第八单元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主要是带学生了解台湾地震的一些内容,以Timmy这样一个幸存者为线,我的教学目标分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是了解台湾地震真个过程,技能目标是通过引导和设计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在地震中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教学步骤先是导入,然后是快速阅读,仔细阅读,读后活动,通过interview来巩固内容,加深学生的自保意识,最后以discussion了解一些常识和措施,拓展情感目标。

反思一、任务设计及学生的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引导他们完成既定的目标。按照Reading的教学五步骤,以任务贯穿始终。主要是回答问题,根据图片用简短的文字描述,T or F questions,让学生清楚如何写一篇关于自然灾害的文章,在头尾分别设计了Discussion.这个设计没有能让全班互动,只有优秀一点的学生跟我互动了,不过学生发挥的可以。可能我激励的语言少了点,让学生没有尝试的愿望。回答问题给了学生时间以及一些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整体回答还是很配合的。

    任务的设计必须真实化,要贴近学

    长期以来,为了应对考试,很多教师在教Reading的时候,眼睛只盯住了单词、句式和语法等,却忽略了活生生的语言背后的思维律动。我个人认为Reading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教学生如何去“阅读”、如何“有效的阅读”,教的应该是一种阅读的技能技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nb

   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叙事(教学反思)

    在流动的生命中,有一种永恒的快乐,它能让心灵宁静而淡泊——那就是用爱用心做教育。从教近十年后的今天转首回望,自己所钟爱的这片教育园林,已在耕耘中变得郁郁葱葱…

    从教以来,不论我是否担任班主任工作,我都积极地关心孩子的思想,经常和孩子沟通。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想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付出你的真心与真爱,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让自己深有感触的话:要让你的学生爱你,首先你得学会如何去爱你的学生。是的,有爱才有信任的目光,有爱才有希望,有爱的教育才造就了我们共和国优秀的一代!我平时对学生的关爱从一点一滴做起,处处事事都为学生着想,所以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我会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家访,将学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放在心上,写喜报、打报喜电话、发小奖品,坚持在卷子、作业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健康成长。就这样,我成了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深知新世纪的教师的知识“含金量”关系到下一代的整体素质,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知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象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多蠢!我居然以为已经掌握了这玄妙的艺术……”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一书就是这样平实而亲切地把教师引领到深刻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吸引我们情不自禁地成为忠实的读者,并思考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很多教师的生活太忙碌,忙到迷失了自己,忙到来不及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忙到生活只剩下忙碌了。所以
(2011-04-27 11: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案例

〖活动方案〗:

一、    暖身活动:乌鸦与乌龟

二、    进入主题:1,开场白

                  2,分组,猜词游戏

                  3,讨论,游戏感受

                  4,同学陈述观点

三、    总结:1,回顾整个班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3,给同学布置会后作业

              4,听《隐形的翅膀》,结束班会

〖序言〗:

这是一次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以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和回答问题,目的是让同学们训练反

(2011-03-14 08: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叙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优势及可发展的趋势,找到他们的薄弱部分,寻找差距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以便及时消除知识和能力盲点。特别是对某些学科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激励他们的学习信心、付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坚定的信念与毅力;并且帮助寻找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使他在逐步品尝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进步,实现学科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学科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行为。要重擎集体主义旗帜,呼唤集体主义精神。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凡是教师没有集合成一个集体的地方,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准确地对待儿童的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

具有集体协作精神,这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性格各异,基础不同,复杂多样。要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