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撞更2》:在一地鸡毛中迷失

(2013-03-15 19:11:53)
标签:

娱乐

分类: 逗闷子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是一部一听就知道充满喜剧色彩的片子,一个不懂事的半大孩子,遇上一个老想找麻烦的中老年妇女,必然是鸡飞狗跳的。因为第一部的成功,第二部应运而生。第一部说的是叛逆型的儿子拿婚姻做筹码与更年期老妈做斗争的故事,第二部说的是当了爹仍然未出心理青春期的儿子和更加事妈的母亲继续缠斗。名字是好名字,有画面感,带着啼笑皆非的喜感。名字也只是个筐,凡是家庭里的小矛盾、小碰撞、小欢喜、小磨难,都可以入戏。

《青撞更2》:在一地鸡毛中迷失

过去3年,是家庭伦理剧大规模扩军的三年。到了2012年,演员们不是奋战在打鬼子的战场上,就是耕耘在家斗戏的方寸之地。媳妇斗婆婆和丈母娘收拾女婿,是家斗戏中最常见的两种模式。这两对冤家,家庭关系很近,血缘关系全无,不得不在同一口锅里搅马勺,又缺乏骨肉相连的包容感,斗得天昏地暗。但是,再好吃的菜式也有吃腻的一天,急赤白脸地吵了一年,家斗戏已是行到水穷处。穷则思变。


忽如一夜春风来,2013年元旦钟声响过,荧屏上换了人间:恶婆婆、怪丈母娘统统下课,育儿戏作为主力登场。宋佳、陈思成主演的《小儿难养》打响当头跑,大女人和小男人角色倒错,台词时尚又机灵,开门赢得碰头彩。然后,杜淳、马伊俐主演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就上来了,一个小孩从肚子里就开始折腾父母和爷爷奶奶,出生之后更是状况不断,人仰马翻。再过一段,还有佟丽娅、雷佳音主演的《断奶》拿着奶瓶上阵。说一窝蜂也罢,说英雄所见略听也罢,今年春天的荧屏之上,奶香四溢。


家庭剧的最高境界是,穿透日常生活的琐碎平庸,揭示出时代的底色和人生的况味,《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空镜子》做到了。一般境界是,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表象,尽管穿刺不深,但没串味儿,《鸽子哨》《夫妻那些事》做到了。当然也有一些戏,把琐碎和罗嗦当作了原汁原味儿,缺乏对一地鸡毛的洞察和提炼,汤汤水水儿地化生活为剧情。有时甚至做一些不太高明的夸张和扭曲,自以为是艺术上的发挥。《青撞更2》就是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剧之间,其中不乏让人会心的桥段和台词,家齐面对“老妈挑剔,媳妇抑郁”的窘境,就很让人同情。但也有很多时候琐屑得让人只想快进,剧中刘莉莉扮演的婆婆,对于怀孕后的儿媳妇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就过了,过得出离了人之常情。不是说这种“牢头”型妈妈不存在,问题是把极端个案放大书写,细加描画,除了撑长度,没有美学和社会学的价值。文艺作品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不能稀释生活、矫情生活。


演员是好演员。马伊俐几年前怀孕、育儿的经历,到电视剧中又走了一遍。她不是那种动辄嘶喊的演员,总是以细微的神色和反应来演绎内心世界。杜淳的演艺之路处在“倒勾”状态,前几年20郎当岁时,演的是《51号兵站》里少年老成的“小老大”和《敌营十八年》里机敏沉稳的江波,如今长了几岁奔了三,倒演起心浮气躁、心志未熟的毛头小伙子来了,《北京青年》里的何北和这部剧里的邓家齐,都属于这一类。刘莉莉演“事妈”,李光复演和稀泥的老爸,也不吃力。问题就在于,编导所提供的人物气血不足,故事扁平庸常,没有太多发挥空间。也许“青撞更”的创意在第一部里已说尽,到第二部里就难免气力不继。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看电影相当于下馆子,看电视剧等于家常便饭。《青撞更2》这样的剧盯饱是没有问题,白天忙忙碌碌,晚上哈哈一乐,一天就过去了。但如果要求高一些,电视剧是娱乐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还可以做得更深刻、紧凑、细腻、精致一些。

(腾讯专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