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星文
李星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865
  • 关注人气:1,9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武风云》不是甄子丹的滑铁卢

(2010-10-10 22:43:48)
标签:

甄子丹

杂谈

分类: 讲理的

“十一”长假期间,甄子丹主演的《精武风云》票房过亿。对于很多明星和导演来说,票房过亿虽然不再像五年前那样遥不可及,至少也是一份过得去的成绩单了。可是对于运势正旺的甄子丹来说,他听到的却是另一番说辞:《精武风云》在口碑和票房上双双受阻,是否意味着甄子甄子丹的个人品牌开发过度?

《精武风云》不是甄子丹的滑铁卢

《精武风云》质量平平,甚至不是一部成熟的电影。很难想象,香港最“有文化”的导演陈嘉上会监制出这么一部带有“义和团”情结的电影,出过那么多佳作的刘伟强会导演出这么一部剧情苍白混乱的作品。阵容是强大的,镜头是美妙的,却无法挽回情节失控的弥天大错。片中值得一看的也就是甄子丹的动作戏了:《导火索》里的混合格斗,《叶问》里的咏春碎拳,《龙虎门》里的以寡敌众,《杀破狼》里的刀刀溅血,硬硬的都在。“跑酷”的绝活儿虽说是在《十月围城》里用过一次了,但这回把它拿到一战的战场上,还是兔起鹘落,夺人心魄。这些场面很难说有统一的风格,但都属于“甄功夫”的范畴。


这样一部局部大于整体的电影,票房破亿仍有余力,向着1、5亿元进发,其实已经取得商业上的成功。鉴于影片在口碑传扬方面虚弱,其成绩基本上全是靠着明星效应创造的。细加分析,黄秋生和黄渤都是不错的演员,但吸金能力不强。舒淇虽然很有男观众缘儿,但中国女明星的市场号召力和她们在商业片中的角色一样,历来居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走进影院看片的观众多数都是冲着甄子丹的身手来的。


这不是无端的臆测,而是有数据为证。从《叶问》(1、1亿)开始,经《十月围城》(2、7亿)《锦衣卫》(1、5亿)、《叶问2》(2、4亿),直到这部《精武风云》,甄子丹已经连续五部作品票房过亿。如果说只有一部电影拔了尖儿,那可能是侥幸或者偶然,五战五捷就只能是实力使然。尤其是《精武风云》,在其他方面缺乏亮点的情况下,仍能有此票房表现,更证明了甄子丹当下的无敌人气。


公允地说,《精武风云》之失主要责任在编导,甄子丹作为主演和动作导演,只能做好份内的工作,无法为影片的整体质素负责。但是,这部口碑欠佳的作品还是应该引起甄子丹的深思:怎样才能红得更长久?尽管甄子丹一再表白一年演四部电影还有余力,对功夫电影的热情和灵感还在喷发,但从《精武风云》来看,其打戏固然不失水准,却是综合和翻炒多,原创和锐气少,这是否因为常年奔波片场,消耗太多而沉淀太少?同样是“中国人打洋人”,为什么两部《叶问》微辞甚少,而《精武风云》就骂声不歇?


甄子丹出道很早,经过漫长辛苦的打拼,东奔西走的漂泊,这两年修成正果,一时门庭若市,片约无数。趁着世道火红、紫气东来,多上几部戏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既然已经贵为“功夫之王”,就要注意当下的身份和长远的身价。说起来,这其实是一回事,如果连续接戏不慎而失了水准,观众用脚投票,那就得不偿失了。有个现成的例子,香港电影九十年代初的黄金时代,都是台湾人拿着钱等着导演和演员开工,可是等香港电影质量下滑了,台湾投资商比谁闪得都快。时至今日,甄子丹应该爱惜羽毛,不为速利所惑,不为人情所误,选好剧本和合作者,争取每出一部都是有分量的作品。这是观众的期待,也是他个人路向的最佳选择。


有些批评把《精武风云》之咎过多归于甄子丹,这是不公平的。不过,现在的娱乐圈沿袭了西方的“明星制”,一部作品好了,风光大半归演员,甚至幕后人员的功劳也算到了演员头上;一部作品不好了,批评大半也要落到演员头上,甚至不是演员的责任也加到了演员身上。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都是常见的,演员既然全盘笑纳了鲜花掌声,就要准备迎接所有的暴风骤雨。对于过激批评,甄子丹不必在意,他肯定清楚:观众是健忘的,只要下部作品好了,他们就会转怒为喜。

 

在歌剧《原野》中邂逅最风情“金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