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空线索》“背叛”经典时间理论

(2007-03-17 00:46:24)
标签:

丹泽尔

华盛顿

分类: 夸人的

昨天晚上应“电影中国”网站之邀去看即将上映的美国大片《时空线索》。这是英国导演托尼·斯科特和好莱坞王牌制片人杰里·布拉克海默的第六次合作,是他和影星丹泽尔·华盛顿的第三次合作,是一部离经叛道的“时空穿梭”片。

《时空线索》“背叛”经典时间理论

看完片子的最大观感是,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在技术层面的差距得用世纪(时间)或者光年(距离)来计。这个“技术”,不仅是指依托于科技的电影工艺,比如和尖端科技和成山钞票相伴的电影特效,而且包括智力范畴的编、导、演各项艺术修养。如果说《时空线索》是一个人们常常用来说事的木桶,其最长的一块板子是想象奇诡的剧本:探员道格·卡林调查港口爆炸案,来到秘密的时空实验室,他惊奇地发现,这里能看见过去发生的每一幕,包括犯罪行为。在过去的时空穿梭片中,神人们尽可以乘着月光宝盒或者穿梭机器纵横古今,但他们无法在今日世界对古人的一举一动实时监控。“时空实验室”的机器设备忠实记录人们在机场、加油站、自动取款机、商场、办公室甚至高速公路上的言行,它既给人一种神乎其技的惊乍,又给人一种深重的隐忧:越来越密集的探头会不会真的把世界变成毫无隐私的真人秀?看到这里,我精神一振。

更妙的设计在影片中段:道格忽发奇想,用红外线笔照射了荧屏上四天前的画面,奇迹发生了!画面上的女人居然有了反应,整个监视系统随之崩溃。等系统恢复正常后,道格与技术人员发生了争辩:他认为红外线的例子说明过去是可以改变的。对方则搬出了艰涩难懂的术语和霍金的时间理论来予以否认。最后,道格说服了技术高手们,把自己“传真”回过去英雄救美。我想起了韩片《触不到的恋人》,不管李政宰如何无限接近全智贤,他改变不了阴阳相隔的命运。我想起了西片《12只猴子》,布鲁斯-威利斯出尽全力,还是躲不过机场的致命一枪,人类大劫难还是发生了。我还想起了更经典的《终结者》,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施瓦辛格先反派、后正派,连番血战也不能阻止地球的核毁灭。也就是说,过去的同类片中,多情或者孔武的男主角穿梭时空只能上演一段精彩的剧情,却不能改变既成事实。在《时空线索》里,道格真的改变了时光的轨迹。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科学理论和科技产品始终是响当当的角色。我把电影中的科学魔术称为“伪科学”。当然,此“伪科学”不同于何院士、司马南等人殊死搏斗过的伪科学,我是指科幻电影捕风捉影、徒有其形地依托于某个科学理论,然后放胆想象出奇幻的视觉效果,它是纸上谈兵,不能较真的。有些片子纯粹是把科技当作料来挥洒,甭管是动作片还是枪战片,总要弄些电脑追凶、刷卡门禁、病毒捣乱之类的玩意儿,要的就是个逼真气氛,真正抓人的还在情节和场面上。还有些片子动了真格的,把科技和哲学问题放在一起格物致知,比如《异形》表达了人们对神秘外太空生物的莫名恐惧,《侏罗纪公园》是现代人对古生物冷汗阵阵的后怕,《黑客帝国》思考了人类究竟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计算机程序,《我,机器人》体现了人类对智能疯长的机器人尾大不掉的深重忧虑,那么《时空线索》有何过人之处呢?

关于时间的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祖父矛盾理论”:就是说假设你要回到过去谋杀你的祖父,如果你成功了,一个新的世界就会出现,你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你不可能回到过去谋杀你的祖父,也就是说,你无法改变过去。《时空线索》则试图证明:我们不但能改变未来,还能改变过去。这是影片最出挑儿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