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晚如何走出“大片困境”

(2006-01-30 00:07:47)
分类: 讲理的

除夕之夜,习惯性地坐下看春节晚会,习惯性地陷入茫然。又是一届平淡的春晚,没有一个节目像去年《千手观音》一样出彩儿。在赵本山对宋丹丹进行了颇不“厚道”的挖苦后,窗外的鞭炮声陡然升高。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楼下鼎沸的人声完全淹没了春节晚会读秒的高潮。

 

一年一度的春晚俨然已是一种新民俗。我发现,它已经陷入了一种中国式的“大片困境”。像张艺谋、陈凯歌拍的武侠、魔幻大片一样,春晚在揭锅前是长时间的娱乐热点,狗仔队贴身紧追,主创人员欲说还休,媒体报道台词、阵容的每一个细节,观众被撩得心痒难熬、虚实不辩,正式亮相后訾议横生。观众骂完后又陷入对下一次的期待中,看完了接着失望、、、

春晚如何走出“大片困境”

<吉祥三宝>

早年间,不管是因为娱乐的贫乏还是心理的单纯,春节晚会与观众的情趣同步共振了。现在为什么不灵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春晚没有让百姓真正参与进去。作为一种综艺节目,提供热点话题与大众互动是必备的杀手锏,《超级女声》的秘诀正在于此。而春晚给大熊猫起名字的互动环节根本无关百姓痛痒,对多数人仍是一种只看不动的单向游戏。这也罢了,更严重的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春晚跟不上观众飞涨的审美素质。现而今,观众是什么样的文艺视野?对于爱看现场的人来说,各种文艺演出一年到头在剧场折腾,从国际顶级表演到民间原生态艺术都能看见。不去现场有音像制品,那是一个更为包罗万象的世界,凡是人类的优秀艺术都可以通过自家的荧屏大饱眼福。再不济还有免费的电视节目,春晚这拨人在日常的晚会和电视剧中也是露面频频。

 

面对这样一批一直在进步的观众,央视弄了个“开门办春晚”的门脸唬人。除了地方电视台选送一两个方言节目以外,其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总导演还是央视的才俊们轮流坐庄,担纲的演员和创作班底还是老人居多。应该说,他们都是优秀人才,也很努力,但白娘子的水再大也漫不过金山寺去,从一个比较小的人员基数上产生的创作班子,不可能长期追随数以亿计的观众们的艺术眼界。尤其是一些文化素质高、思想活跃的精英人群,看看他们发表在网上和报刊上的文字就知道,其从生活中捕捉笑料的能力、其反讽和游戏的品位相当不俗,要让他们会心一笑和眼前一亮,对于中国大片和春节晚会的操刀者来说,似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如此,办好春晚并不是没招。关键是要正视问题。一说到春晚难办,总有导演哀叹:众口难调。可是,去年的《千手观音》一出,青年网友和农村大妈都叫好,众口怎么就不难调了?再早的《卖拐》一出,都市愤青和乡下老汉都爱看,众口怎么就不难调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智慧的东西就会受欢迎,并不是放在春晚就会受歧视、被埋没。而且观众的要求不高,有一两个这样的节目,整台晚会的印象分都蹭蹭地上涨。

 

智慧从哪里来?俗话说:真正的智慧在民间。今年春晚也有两个口碑不错的节目:《俏夕阳》由来自唐山市业余舞蹈队的12个老太太率一群小姑娘演出,因其来自民间的活泼泼的生命力大受欢迎。《吉祥三宝》是业余歌手布仁巴雅尔为女儿诺尔曼的三岁生日而作,因其真情实意而感动观众。它们指明了春晚复兴的方向:礼失求诸野。“天桥把式”郭德纲的火暴吹响了相声回归剧场的号角,春晚也别再矜持了您呢。

 

一位热心网友在看完春晚后迅速开出药方:“从《春晚》开始前三个月,按节目类型分类,像《超级女声》那样海选、 PK,进行现场直播,并把观众投票作为内容和程序,每类选出前五名为提名。然后像奥斯卡评奖那样,让评委到固定地点观看录像进行秘密投票,并使观众投票占一定比例,结果由专家和观众共同给出。到春晚当晚,像奥斯卡之夜一样宣布评选结果,把其中的节目串起来组成一台以表彰为侧重的晚会。”

 

这样做可谓一石三鸟,内容的悬念转化为比赛的悬念,吸引力大大增强;观众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选择,参与性大大增强;作品从少数人创作转化为全民创作,智慧含量将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一思路符合央视“开门办春晚”的精神。抛开叶公好龙的花架子,认真实践一下自己的想法,应该不难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