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的艰难突围:到中国去

标签:
雅虎阿里巴巴互联网第三浪it |
yahoo第一次来到中国,不太舒服。
那时正值第一次互联网热潮,中国三大门户热闹上市,世界第一的雅虎,在中国不过是个小配角。
yahoo离开中国,很不舒服。
雅虎斥巨资收购3721,意图打开新的天地,不料此举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3721消失了,雅虎在中国的根据地也没了。就在第二次互联网热潮还没到来的时候,雅虎费尽周折,将自己的包袱甩给了阿里巴巴,作别中国。
杨致远同学当你在车库创业的时候,他爸爸曾问他做什么,回答说做一个买广告的网站。当年,杨致远早于很多人,已经看到了互联网带给人们一个美妙的世界。但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创建的yahoo有一天会沦落到靠ceo爆粗口为生。
现实总是比小说家还有戏剧性。雅虎新任CEO卡罗尔巴茨一句“Fuck you”发射到互联网上,整个世界都跟着喷嚏不断。雅虎前有google,后有微软,处于夹缝中,日子很难熬。于是换帅,杨致远黯然离去,卡罗尔组织咒骂兵团突围。
兵家来看,咒骂只是佯动。开源节流才是主力突围的关键。
如何突围?我们终于看到,yahoo兵发东方,再次回到阔别了4年的中国。
从1999年9月,中国雅虎网站开通,到2009年6月宣布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算是10年了。
真可谓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间,互联网经历了两次热潮,也走过两次低谷。
第一次高潮,从雅虎的公开上市募股开始,1999年达到一个波峰,在中国催生了三大门户,极大的推动了互联网普及。
第二次高潮,挑战者google崛起,2004年google上市,对yahoo是个不小的触动。这时期普及了web2.0,同时,产生了搜索、游戏、IM、电子商务等等优秀的企业,雅虎的优势逐渐被蚕食掉,领头羊也从当年的创新者转成一个保守者。
2008年,雅虎走进了峡谷中。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给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泼了一盆冷水,人们还没有回味过来的时候,第二个冬天开始了。雅虎很受伤,因为微软从背后杀来一刀。2008年2月1日,微软宣布要用446亿美元现金和股票,收购雅虎。但是杨致远觉得价格低,赶紧暗地里与 Google 结盟,以抬高自己筹码。微软咬咬牙最多出530亿,双方谈不拢最终还是黄了。
眼下正是低谷期。互联网的低谷,也是雅虎的低谷。杨致远辞职,卡罗尔上台。
没有中国,就没有前途。
这是任何一个全球化公司的共识。在3亿网民这个庞大市场的诱惑下,任何拒绝的理由都是苍白的。
何况,第三波热潮即将到来,大概再过3-5年,这三亿网民很快就会翻一倍,变成6亿。互联网实验室曾在《第三浪》这本书中分析了互联网潮汐发展的基本规律,网站和互联网类似一个生态系统,潮涨潮落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预计2011年,走出谷底开始回升,互联网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有战略眼光的公司,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6月9日,雅虎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在北京高调成立,宣称将“主要致力于雅虎公司的全球平台及产品的研发。”
肖容说,此举就是雅虎突围之策。在中国成立雅虎研发中心,这手棋有两层意义:从长远来看,是其要进行新的中国战略部署的信号;从眼前来看,更多是为了控制成本,支援雅虎亚洲的发展,为将来开发中国市场做探路。雅虎亚洲的市场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印度以及中国的台湾与香港。在这个市场上,雅虎大有可为。
此外,中国市场也是近在咫尺的。
雅虎中国实际控股股东阿里巴巴集团负责人昨日证实,按照协议,美国雅虎目前不得在华从事任何互联网领域业务。
这个协议的约束,其实是无力的。第一,两家目前依旧友好并无业务冲突。资料显示,2005年8月,美国雅虎宣布将其在中国全部资产“打包”,再出资10亿美元,并提供“雅虎”品牌及雅虎全球技术在中国的永久独家使用权给阿里巴巴,以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权。雅虎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换句话说,阿里巴巴差不多就是雅虎旗下企业,卡罗尔就是马云的老板,自家人跟自家人叫个什么劲?第二,协议约束并非是无期的。风传马云试图将阿里巴巴从雅虎剥离出来。阿里巴巴回购了那40%的股份,那约束大概就可以自动终止了。想想看,40%股权,岂能拱手相让整个中国?
未来变数很多的。但只有进入中国,雅虎才能获得真正的突围。
老太太卡罗尔,是否有如佘太君一样的魄力,带领她的雅虎军队,来华征杀一番呢?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