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能否可为扩大内需出力?
(2008-12-10 10:10:00)
标签:
无线城市扩大内需天下媒体运营模式中国神舟通信it |
扩大内需的数万亿投资规划为无线城市发展带来重要发展契机。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刺激经济发展。这些措施中,第六条就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这个消息于IT产业发展利好,无疑也将大大刺激无线城市的发展。
在中国,无线城市的发展已经形成一股热潮。
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常德等国内大中小城市都陆续确立了建设无线城市的规划,无线城市也因此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的热议话题。业界,激烈的竞争已从产品和技术层面上升到资本层面:据资料显示,今年11月,天下媒体集团(香港交易所代码:8167)已就意向收购中国神舟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舟通信”)一事发布公告。如果收购成功,天下媒体将通过神舟通信联合深圳市坤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无线城市、增值电信、固网三大业务的建设。
据了解,神舟通信是一间香港注册成立,专注于无线城域网建设的公司。为了确保其于内地建设十多个无线城市的计划顺利实施,特地邀请到的北京邮电大学学位委员会主任宋俊德与北京邮电学院管理工程系教授梁雄健两位作为公司高级顾问。而其合作企业深圳市坤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好像也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两者基于进军内地无线宽带市场而达成合作。深圳市坤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还以其正在开展的多项电信增值业务著称,其长话会员通业务有望实现三年内用户达800万,利润8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无线城市为信息社会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一般而言,无线城市需要为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等重要业务提供无线宽带网络平台,还要向用户提供无线宽带公众业务和内容服务。在其覆盖范围内,用户可以通过无线上网服务,看新闻、查邮件、远程医疗、旅游预定、接受网络教育等;进而,公交电子站牌、公交调度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候车亭电子监控、多媒体信息播报等多项城市信息管理业务,也会通过这张网成为现实。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无线城市”展示了无限前景和巨大潜力,然而它现在也进入了冬天,正面临一股强大的寒流。能否从寒流中突围,将决定无线城市的概念能走多快,走多远。
芝加哥、休斯敦、巴黎、伦敦、新加坡等地都曾陆续开展过规模不一的无线城市建设。但这些城市里,目前除了新加坡运营良好外,其他地方都面临着运营与建设困境:有的难以为继,有的长期搁置,有的则陷入与当地运营商的诉讼当中。无线城市在互联网发展的热潮中,遭遇了寒流。
无线城市在中国如何运营发展呢?目前,主要有4种运营模式。
第一,政府企业合作模式。政府委托建网,运营商通过自己建设或者与政府共同建设无线城市网络并运营,再将业务批发、零售给用户、企业以及政府。
第二,企业独立运营模式。企业自行建设、运营网络为主,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的、带宽较低的服务,通过广告支持免费服务。此外,ISP也向企业、团体和政府批发带宽较高、服务质量较高、无广告的接入服务。
第三,政府独营模式。投资、建网到网络维护和运营都是政府主要负责,直接提供服务给城市各个部门以及市民。
第四,合作社模式。所有拥有Wi-Fi(无线相容性认证)AP(接入点)设备和宽带接入资源的人或机构,通过加盟的方式开放自己的资源,使公共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Wi-Fi网络连在一起形成虚拟的“无线社区”。
这些模式,无一不需要面临投资回收问题。
于是收费还是免费,就成了令人生寒的难题。一方面,如果无线城市计划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公众免费使用,很难解决高额的建设及维护费用由谁买单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由企业投资进行建设,企业势必要对公众收费,那么又会遭遇到用户需求被抑制、网络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烦恼。
“北京无线城市”曾在奥运会期间以完全免费的方式,开通试运行,为公众和来华国际友人带来极大便利,获得很高评价。但很可惜,随着奥运会闭幕,就开始收费,原本非常热闹的网络很快冷落下来。原因很简单,运营商称无线城市不能免费运营,否则投资无法回收。
无线城市有“免费公共无线互联网”之称,这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无线城市之所以吸引无数眼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免费。免费模式成就了谷歌这样伟大的企业,我相信,必然也会在无线城市领域催生出优秀的运营者。前不久,广州无线城市宣布采用“政府投入、购买服务;企业参与、建设投资”模式建设运营,到2010年,全市将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最重要的一点:市政府将为市民在公共场所(包括广场、公共图书馆等)的WIFI费用埋单,“任何个人在公共区域对WIFI的使用都将免费”。
目前,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已经超过1000个,但是无线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仍在不断摸索和变化当中。显然,只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成熟模式,无线城市才能走出这个寒流,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