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世恩堂
秦世恩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103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2012-12-03 10:08:58)
标签:

漳州窑

克拉克瓷

明万历外销瓷

明代克拉克瓷

清代克拉克瓷

分类: 瓷器收藏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克拉克瓷器----明末到清初漳州窑瓷器的辉煌



公元17世纪,葡萄牙“克拉克”号商船在海上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截获,船内所载的主要是明万历年间生产的瓷器。这批约十万件中国瓷器被运往荷兰的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拍卖,在欧洲引起轰动,东印度公司因此赚了300多万荷兰盾。但没有人能够说出瓷器的产地和准确称谓,由于这批中国瓷器是从“克拉克”号商船上截获的,所以被称为“克拉克瓷”。后来,人们将中国古代外销瓷统称为“克拉克瓷”。

据漳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阮永好介绍,漳州窑瓷器的器形制作都比较规整、端正,线条流畅。装饰纹样与图案内容丰富多样,题材广泛生动,体现了晚明至清初的强烈时代特征和多种艺术风格,最常见和最有代表性的青花纹样是各种开光图案,一部分较大的器物如大盘、大碗等在口沿上绘各种图案的宽带边饰,内容有绶带、云头、卷草、杂宝、火焰奔马以及各种锦地等。器物的内腹多留白,有的绘对称、成组的卷云、杂宝、花鸟、折枝花等。在器物的内底,通常都绘有主题纹样和图案,“南澳一号”出水文物中最多的还是折枝花、麒麟和仕女图案。

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胎薄。万历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画师们熟练地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 克拉克瓷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国外收藏的克拉克青花瓷也是中国的珍宝

专家认为,一方面,克拉克瓷的输出,促进了中国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其作为文化使者,传播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影响了欧洲的艺术从巴洛克风格转变成洛可可风格。另一方面,欧洲人对克拉克瓷的喜爱以及贩运克拉克瓷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导致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波斯等国纷纷对克拉克瓷进行仿制,这种大规模的仿制促进了欧洲陶瓷产业的发展,最终生产出真正的瓷器。

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盛产于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罕见收藏。尽管克拉克瓷出名了几百年,但源头究竟在哪,一直困扰着中外瓷器专家。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寻找名为“漳州器”的米黄色釉瓷器及其窑址,故宫博物院曾派出一个考察小组到漳州进行调查,却意外发现这一地区生产青花瓷的南胜(历史上平和县城所在地)、五寨等古代窑址,出土了与克拉克瓷形制相仿的残片。1984年,考古人员在平和发现烧制克拉克瓷的窑址,20世纪90年代经过考古发掘研究,最终确认克拉克瓷的原产地在漳州。克拉克瓷有了为业界所公认的名字“漳州窑”。

目前,已考证生产克拉克瓷的窑口除福建漳州平和五寨、南胜窑外,还有福建德化窑、江西景德镇窑等100多个窑址。做工精细者为景德镇窑口出品,销量最大者却是漳州、德化窑口出品。

据载,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著名的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漳州月港海上贸易十分繁荣,瓷器又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主政知县赋予瓷业优惠的税收政策,组织民间大量生产烧制。尤其是明正德以后,月港的海外贸易远远超过周边港口。明万历年间,月港的对外进出口发展到最高峰,漳州平和生产的瓷器也源源不断地从月港远销至世界各国。

清朝初年,由于清政府实行“海禁”,月港衰落了,平和制瓷业也因销路受阻而衰败。随着清三代以后彩瓷兴盛,青花逐渐走向衰落,克拉克瓷随之在海外销声匿迹,带给后人一连串遥远而美丽的遐想。

专家认为,克拉克瓷主要是外销瓷,其中很多来样加工的产品,花纹装饰迎合外国人的审美需求。在当时是昂贵的瓷器,销往海外的克拉克瓷总会被当地的王室贵族抢购一空。当时除了中国商船以外,还有来自日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贸易船队,因此克拉克瓷遍布亚、非、欧各国,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目前发现的克拉克瓷上,能够看到郁金香、骑士、城堡等异域风格图案,由此可判断它们是针对国际市场生产的。这也是专家推测克拉克瓷在国内极为少见的原因之一。

“克拉克瓷多数为国外订单生产,由国外设计图案或在我国画风中加入异域元素,有的甚至由国外来料生产,这也是克拉克瓷有别我国传统青花瓷的地方。”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何云强介绍,克拉克瓷的一个特点是“满弓”,即将瓷面画满了图案,它不像我国古代传统瓷器以典故为主,或山水、人物等类别区分开,而是山水、花鸟、人物混为一体,强调形象之美、丰富之美。“至清代,克拉克瓷的青花逐渐以淡雅的中国画风格为主,但人物与花卉相结合的风格只有在出口瓷器中才见到。”何云强说。

开光分格样式在国内瓷器中较少见,但克拉克瓷多以开光为特色。因盘之大小有八开光和二十开光不等。开光有扇形、菱花形、椭圆形等,开光之间的间隙铺绘锦地纹,开光内多折枝花和扁菊纹、榴实纹等。从已发现的克拉克瓷可以看出,画风率意,了无拘谨,绘者心态从容闲适;纹饰繁简得当,满而不乱,疏可走马,继承了明末民窑瓷器中大写意的画风。这种画风曾被世界写意大师毕加索称为“抽象画派的先行者”,和景德镇细腻、严谨的画风有很大区别。简单说,景德镇瓷器上的手绘细到人的眉毛、花的花瓣,都很像,而克拉克瓷则是“人不像人,花不像花”,有些抽象。这种风格主要是符合当时国外的审美标准。

还有一种情况,欧洲人为了使中国瓷器更适合当地人的欣赏口味,在瓷器运到欧洲后由当地工匠进行“加工”,一些被镶嵌上贵金属,一些则在原有图案上加彩绘画,比如,在青花瓷器空白处加画彩色的菊花,加红描金,营造金碧辉煌的效果等。

   与明末清初同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相比,漳州窑克拉克瓷总体不够精致。其均为薄胎,特点是折沿、开光、锦地纹,盘底多为简笔变形人物、动物、花鸟,且器底多有粘沙、塌底现象。另外,克拉克瓷瓷盘薄、易碎、不耐用,所以在国内并没有很好的销路。而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些瓷器更多被当作摆设,由此也造成克拉克瓷在国内罕见收藏。另外漳州窑红绿彩也是相当罕见的,据说日本人很是推崇。笔者参观福建省福州市博物馆展出了很多万历年间的漳州窑瓷器,非常的大气。喜欢研究福建陶瓷的朋友应该去更多的了解漳州窑。(第三图康熙克拉克冰梅边饰的花卉大盘是笔者的藏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