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世民与朱棣

(2023-10-27 10:05:09)
分类: 杂谈随感
                   李世民与朱棣

李世民与朱棣


    李世民虽然号称“千古一帝”,但实际上与名声不怎么样的朱棣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他俩都得位不正,有“篡逆”之名,在太子名分已定的情况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逼迫老爹传位。而朱棣则通过“靖难之役”把侄子建文帝赶下皇位,自己当了皇帝。
    正因如此,这二人都怕背上历史骂名,所以做出了许多不同凡响的大动作,以洗刷罪名。
    先是篡改删除史籍,李世民在历史上首次破了皇帝不得翻看史官记录的当代皇帝言行录的常例,把所有不利于自己的历史档案资料全部删改,贬低李渊的开国功劳,把兄弟二人描写成草包无能且无恶不作的坏蛋,把开国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自己的篡逆好像完全出于被迫不得已,属正当的自卫反击。
    朱棣完全一样,篡改历史比李世民更甚,连亲妈都不认了,硬要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以证明自己是嫡子。而且取消建文年号,否认建文帝的存在,好像他的帝位直接来自朱元璋。
    但千百年后,他们的篡改历史除了给历史学家增加麻烦之外,并没有起到他们所希望的作用,谎言永远无法掩盖历史的全部真相。
    其次,这二人在历史上都大有作为,为的就是赢得一个好名声,压过坏名声。
    李世民一心要当个明君,为此硬着头皮压着怒火接受魏征没完没了的犯颜直谏,还得笑嘻嘻称赞。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朱棣也干了许多大事,但大多是只图虚名的事,比如派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在海外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外,还向国外大把撒银子,不过是为了获得万邦朝贺的虚名,对国计民生没带来任何好处。他也试图开疆拓土,所谓“五征漠北,三犁虏庭”,并没有获得什么实际战果,对北元没造成多少损失,但劳民伤财,严重地耗损了国力,所以才有后世的土木堡之变。
    朱棣还命人编纂了一部卷帙浩繁的《永乐大典》,搜尽民间藏书,但大典本身却在历史中轶失殆尽,最终的实际结果是文化的一场浩劫。
    他的治国策略也以暴政出名,除了大肆虐杀建文旧臣外,还加强锦衣卫,又设立东厂,开启恐怖的宦官特务统治,最终大明就是亡于宦官恶政的。
    李世民和朱棣为防止后人学习他们的坏榜样,造反夺权,兄弟相残,即位后都采取了严厉的削藩。朱棣强迫藩王只能住在封国,且不允许他们出城,不允许藩王之间相互看望,不允许藩王拥有自己的卫队。
    兄弟相残始终是压在李世民心头的一块巨石,他传位于仁爱柔弱的九子李治,而不传于跟他自己类似的文武双全的四子李泰,就是怕性格强硬的李泰对亲兄弟大肆屠戮。但没想到因李治过于软弱,而造成了武则天专权,以周代唐,几乎杀尽李家皇族。也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朱棣在传位问题上同样犹豫不决,一度想传给跟自己相似的次子朱高煦,但终因害怕出现李世民所担心的兄弟相屠,还是传给了仁爱柔弱的嫡长子朱高炽,幸亏朱高炽命短,继位十个月而亡,接替的明宣宗朱瞻基很快镇压了朱高煦,才避免了“靖难之役”的再现。
    总之,得位不正的篡逆,使得这两位皇帝不得不干出一系列相似的后续操作,一要洗刷坏名声,二要采取种种措施,防止后人向他们学习。

            ?2023?年?10?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