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哪类皇帝爱杀功臣?

(2023-10-24 18:49:42)
分类: 杂谈随感

                         哪类皇帝爱杀功臣?

 

    开元五年,唐明皇为了把功臣手中权力夺过来,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连哄带吓:“西汉诸将,以权贵不全;南阳故人,以悠闲自保。

 

哪类皇帝爱杀功臣?
 
    意思是说,西汉开国时,韩信诸将不愿放弃权力,结果不是遭到刘邦夫妇杀戮?而东汉开国时,跟随刘秀起兵的那批南阳故人,早早放弃权力,归隐享福,结果都得以善终。
    实际上古代每位开国皇帝都要面对如何处理功臣的问题。功臣随自己打天下,不就是图个坐天下,封官荫爵吗?但陆贾向刘邦提出:“(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这话很有道理。打天下的功臣不外文臣武将,打仗靠武将,得天下之后,让这帮糙爷们儿治天下显然不合适。即使文臣,也多长于运筹帏幄,阴谋诡计,让他们搞行政管理,经济财务,显然又成了外行。所以,一旦四海宴平,肯定得另换一拨行政专家和财经专家来治理国家。
    比如唐玄宗,靠功臣帮他政变夺得了皇位,但到他真正执政时,意识到留着这帮爱玩政变的主儿,不定哪天玩到自己头上。于是连哄带吓,解除了他们的权力,任用姚崇、宋璟等治世能臣为相,终于创造了开元盛世,
    再说,功臣们手握重兵或大权,对皇权也是威胁。所以每一位开国皇帝都必须要解决功臣问题。如何解决?无非两大类。


    一类皇帝简单直捷,大杀功臣,最有名的就是西汉刘邦和明代朱元璋。

 

哪类皇帝爱杀功臣?


    当年被刘邦杀的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舞阳侯樊哙(还没来得及杀,刘邦就死了)。
    朱元璋杀功臣远超刘邦,与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老战友,几乎无一幸免。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杀了三万人;李善长案,满门抄斩;蓝玉案,杀了一万五千人;郭桓案,杀三万人,杀得六部只剩下尚书一人、侍郎两人;其它还杀了宋濂、傅友德、朱文正、朱亮祖、廖永忠等。至于刘基(刘伯温)和徐达,基本是被朱元璋逼死的。


    另一类皇帝则有涵养得多,善待功臣,相安无事。如东汉刘秀、唐代李世民、宋代赵匡胤。
    刘秀集团功勋最卓著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有11人是南阳人,被称为“南阳故人”,刘秀解除了他们的职务,给以优厚待遇,得以安享晚年。
    唐代李世民的功臣大多画形于凌烟阁,被称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如我们熟悉的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尉迟恭、程咬金、徐茂公、秦琼等。全都得以善终。

 

哪类皇帝爱杀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

    宋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罢镇改官,以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

 
    为什么有这样两类皇帝?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看出,这两类皇帝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的出身。
    刘邦、朱元璋是草根出身,这类人打小没接触过权力,待尝过皇权无上的甜头后,对权力的渴望特别强烈,对威胁皇权的势力极为敏感,再加上从小没教养,缺少礼仪的约束,从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小时候饱受侮辱和白眼,报仇心理也特别重。待有了权力之后,性格中的人性恶便发作得格外狠毒,杀起人来一点儿心理障碍都没有。
    即使那些半吊子皇帝,出身草根的黄巢、李闯、张献忠,杀人更比刘邦、朱元璋惨烈百倍十倍,当年天府之国的四川几乎被张献忠杀空,清朝建国后不得“湖广填四川”。

 

哪类皇帝爱杀功臣?
 
    其实我们分析现代贪官的出身也能清楚看出这一点,有统计数据表明,他们多数小时候过于贫穷,所以对金钱的渴望特别强烈,一旦有了贪污机会,便一发不可收拾。

    而另一类皇帝的出身则大不相同,刘秀是皇家远亲,虽然已沦落为农民,但贵族精神仍在。李世民一家更是当朝皇帝隋炀帝的表亲,世享爵禄。
    赵匡胤出身官宦世家,祖父赵敬,曾任营州、蓟州、涿州刺史。父赵殷曾为唐庄宗的禁军军官。庄宗败亡后归后汉,拜护圣都指挥使。
    这类皇帝出身较高,从小对权力习以为常,渴望度自然没有前一类皇帝强烈。再加上有教养,有文化,有贵族精神。为人处事讲分寸,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即使要解除功臣的权力,也很少采用极端手段,总是想办法维护功臣的颜面,起码要给一个养尊处优的地位。

 

    总之,出身寒微者一旦得到最高权力,往往更残暴,更无章法,更少同情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