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曹操墓争论看中国文人

(2023-09-19 11:59:41)
分类: 文史钩沉

         从曹操墓争论看中国文人


从曹操墓争论看中国文人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曹操墓有新进展,曹操遗骸已基本确认。我想起了七年前那场曹操墓争论,几乎是一片质疑。考古界只好不吭声,眯了七年,今天再来确认,已没人质疑,连感兴趣的人都没了。这就是科学,不需要热闹。

    为纪念这场争论,重发七年前的博文。

==============================================================

    在曹操墓争论中,网上质疑反对几乎到了一边倒的地步,独老夫不以为然。

    曹操墓这次为什么争得这么激烈?因为它占着一个“中国之最”——有史以来最有名的“出土人物”。

 

从曹操墓争论看中国文人

    北京定陵出土过明神宗朱翊钧,级别倒挺高,可谁听说过这老小子?
    南方还出土过晋代著名将军,那个“除三害”的周处,名气还是差得远。
    还有长沙马王堆汉墓那老太太辛追,就更没名儿了。
    中国历史能跟曹操名气有一拼的,大概只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再加上孔子、老子、诸葛、关羽、岳飞、李白、杜甫,可惜这些名人到现在一个都还没出土呢。
    因为曹操名气实在太大了,又有“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大家总觉得,要想发现曹操墓几乎不可能,一旦发现,一定得“惊天地,泣鬼神”,起码也得争论个十年八年,光“七十二疑冢”就得争个昏天黑地才够意思。
    没想到悄没声儿的,河南考古界忽然宣布,曹操墓已经发现,并且已经完全确认。完了,没什么争头了!,居然把“七十二疑冢”一口否定了!那么多专家学者还没开口表现呢,那还行?
    于是,各路专家,历史的,文学的,国学的,全来质疑了。

 

    一开始,在下也觉得,这么大的事,争论质疑也应该的。后来一看双方观点才发现,水平高下差得太多,这些质疑的所谓“专家学者”也太叫人失望了。
    举个例子,质疑者问:曹操墓中怎么没发现墓志铭?考古专家回答:因为东汉时候还没开始流行墓志铭,这就跟问“古尸为什么不穿西服”一样可笑。
    又比如质疑者问:出土石牌上“魏武王”的称号不对吧?应该是“魏武帝”吧?
    经考古专家一解释才明白:曹操刚死时,确实被汉献帝封为“魏武王”,这个称号只用了几个月,儿子就篡汉了,才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所以石牌刻“魏武王”,恰恰符合历史,证明是真的。
    可知质疑者们连基本历史知识都没有,一驳就倒。
    再比如,质疑者问:有的石牌是从盗墓者手中缴获的,谁能保证没作假?
    考古专家回答:盗墓者手中只有一两块,绝大部分石牌是我们从墓中亲手挖出来的,包括好几块做为铁证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

 

从曹操墓争论看中国文人

    你看,这些质疑者连起码的事实还没弄清楚,道听途说,就急忙质疑,又叫人家当头一棒!
    我们虽然不懂考古,但只要把双方观点一比较就全明白谁对谁错了。
    这就好比康熙不懂天文历法,但把西洋天文家和“国产天文家”放一块堆一辩论,数据一对比,康熙就听懂了——“我中夏历法”跟天象根本对不上号。

    报刊和网络多倾向质疑者,一说就是两帮专家打嘴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际上这一帮确实是专家——全部都是考古专家,而另一帮也叫“专家”,却没有一个考古专家,全是搞文学的,搞历史的,跟考古好像都沾点儿边,但考古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远非外行能精通的。所以我认为是一帮专家跟一帮外行在打嘴仗。
    最后考古学家得出结论——目前看来,对曹操墓真伪提出质疑的大部分是一些外行人士的外行言论。如果是“业内人士”提出异议,就不能说外行话。
    这句“外行论”惹恼了所谓“业内人士”,群情激愤,说:考古不是考古一家的事!我们也有发言权!
    他们指责考古专家“证据不足”“操之过急”“太草率”“学霸”,总觉得没经过充分争论就匆匆确认了似的,必须要由他们再“补充争论”。
    其实考古界内部已经讨论一年多了,多学科国家级专家参与的论证会已经举行过多次。由于六大证据确实充分——
    墓葬地点与曹操遗嘱完全一致;
    墓葬规格完全符合汉末王侯级;
    制式也完全符合曹操一贯提倡的节俭薄葬;
    再加上有过硬的第一手证据文字石牌,以及男尸骨龄基本符合曹操本人死亡年龄。
    所以考古学界内部意见达到少有的统一,一致确定为曹操墓,就连没参加讨论的,到现场一考察立刻就清楚了,这才敢于发布。
    而这些过程圈外人不清楚,所以一听到消息,大感意外,惊奇,甚至气愤,好像把他们给“甩了”。但“质疑学者”们吵了半天,再也拿不出更有力的质疑,终于消声匿迹。
    我的看法,不是说外行学者们不能发言,不能质疑,而是首先要考虑自己对群众的导向作用,一定要质疑到点子上。先把文献弄清楚,对考古先补补课,确实发现真有问题再质疑。从现在看,这些外行学者还没有一位能提出一个站得住脚的真问题。
    我并非盲目信服考古专家,关键是考古专家说的全都在理,而外行专家们说的没一条能让我信服,我服的是理而非人。
    外行学者们说,河南省考古专家说的不算数,为什么考古的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没说话?证明有猫匿!后来最高权威机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领导出来讲话了,赞同河南省所的结论——这就是曹操墓!外行学者仍然不服,仍然闹了个天翻地覆。不知还要什么人出来说话他们才信服?
 从曹操墓争论看中国文人


    至于网友,谁也控制不住,闹得也更凶,说:“当年考马王堆汉墓主人,证据很多,也花了几年才明确公布结果,而临沂银雀山的墓地至今都没有确认墓主。”
    网友这话毫无道理,须知长沙马王堆墓主太没名气,历史几乎无记载,考证当然困难。而曹操名气大,文献多,墓葬证据又明确,自然就快。没必要非得跟马王堆比赛谁耗时长。
    网友还说:“如今居然在这么短时间内,证据链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就发布这样的定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而且很可能涉及商业利益。”简直就是河南的“周老虎”,
    网友的质疑有的到了胡搅蛮缠的地步:
    “这个墓也许正是疑冢之一呢?墓里躺的也许是个假曹操呢?”
    “仅凭曹操的兵器就下结论太简单了吧?如果这个兵器是曹操给了许褚在用呢?”
    “石牌上写‘黄豆两升’,这大概是仓库吧?”
    “曹操墓?打死我也不相信!”
 
    不过,质疑者的气急败坏也可以理解,总觉得名气越大,应该发现过程越困难越长才相称,凭曹操那么老奸巨滑,你们几个月就搞定,这也太容易了吧?网友们一听发现了曹操墓,直觉上简直就是在“搞笑”,不能接受。
    当然,反过来,考古方也有点儿缺乏经验,总以为证据这么明确,考古界一致确认,不宣布还等啥?事先没有估计到因为曹操名气太大,竟造成圈外观众如此强烈的心理反应。等质疑声起,一看尽是外行话,不由心头火起,讽刺了几句,于是被大家骂了个狗血喷头。
    我看考古方也应该理解质疑者的心情,不用着急上火,等质疑者实在闹不出什么新花样,也就自然接受了。究竟这么伟大的曹操,不让大家热闹热闹也不行。大家关心文化,质疑科研,总是好事嘛。
    地方政府说话也不妥,去年讲“河南需要一个帝王陵墓”。没想到就这么巧,今年果然发现了曹操墓,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而且明摆着,如果曹墓为真,带来的利益可想而知,不怪大家怀疑考古成果。
    但这些都与考古专家无关,专家们并不是在政府提出号召后主动搜寻曹操墓的,而是先有村民盗墓,倒卖石牌,才引起考古专家注意,进行抢救性发掘,如果不保护不发掘就盗光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再说,不管政府和村民靠曹墓发了多大的财,也发不到考古专家头上。
    近年来学术腐败严重,造成公信力下降,无怪外行学者与网友纷纷质疑。但他们不懂专业,质疑不到点子上,尽说外行话。尽管考古专家一再回应,无奈外行们听不懂,不相信,闹个没完没了。
    看来,腐败不除,科学难兴啊。

 

    最后还有一点遗憾,此次发现曹墓,虽说震动极大,但从考古科研的角度看,曹墓的价值并不高。
    银雀山竹简,最终破解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历史疑案,功莫大矣。
    三星堆使我们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以前从不知晓的巴蜀文明。
    长沙马王堆汉墓,虽然墓主属无名女流,但出土之丰富令人惊叹,揭开了更多的历史谜团。
    而曹墓出土文物实在太少,没有为大家带来任何新东西,也不大可能揭开任何未知疑团。
    这首先要“归功于”曹操的薄葬主张,没葬什么值得挖的宝贝;其次也是因为曹操名气太大,相关文献太丰富,未知秘密不多,连三国演义中所说被曹操焚毁的《孟德兵书》,现在出版的《曹操集》中也有相关内容,其实并未焚毁。


[匿名] 新浪网友

顶! 拜读了大作。不懂考古,赞成你的科学思维方法。

2011-4-4  15:24回复(0)

老神

王老师说得好,的确是曹操太有名,谁都想插上一杠子,显示自己懂得多。如果,在楼兰古墓再挖出个“美女”来,保证没有二话,因为除了考古专家外,没人能搞明白。就像《坎曼尔诗签》,新疆博物馆两名工作人员伪造的骗局不是把郭老都骗了吗?

2011-4-4  17:50回复(1)

凉月轻风

拜读!感动于朋友的用心之良苦!祝福朋友!

2011-4-4  19:47回复(0)

[匿名] 新浪网友

王叔叔,这有个链接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caocaomuzang/detail_2010_08/22/2063898_1.shtml。为啥看着又是那么的和逻辑呢.

2011-4-4  21:51回复(0)

绿虾

您科学严谨的精神令人佩服!

2011-4-5  00:17回复(1)

松园

拜读大作,赞赏博主的思维逻辑和钻研精神。赞同你的分析和结论。

2011-4-5  05:32回复(1)

关山明月

    1.曹操墓发掘伊始,我当时看到那座“魏武王碑”,就觉得不会是伪造的。发掘现场非一人一事,谁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造假?特别是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安金槐研究员参与了发掘,他是个极受尊敬的资深考古工作者,在他的督导下也绝不会作假。 

    2.我一直关注着曹操墓的发掘情况,编录了几十篇相关文章。虽感到安阳方面不排除有经济利益的心态

2011-4-5  08:39回复(1)

关山明月

不知道地方政府为何要说“河南需要一个帝王陵墓”? 

    1.这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 

    2.河南不仅有“帝王陵墓”,而且还是“陵墓群”。郑州西边的巩义就是“北宋帝陵”的所在地,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300余座,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

2011-4-5  09:05回复(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