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行与发明

(2023-09-17 10:52:27)
分类: 科海漫游
                          外行与发明

                      载于《发明与创新》2003年第2期

    说来您也许不会相信,在科技史上不少外行反倒能做出比内行更惊人的发明。

外行与发明

    在十九世纪,一位叫莫尔斯的美国画家,在一次写生旅途中,偶然看到一场有关电磁铁的科普表演,神奇的电吸引了他,从表演者那儿知道电流能以极快的速度奔跑,这位画家忽发奇想: 如果能用电流传递信息,那不是比任何邮差都要快得多吗? (当时电话还没有问世)。从此,这位耶鲁大学艺术系毕业,年已41岁的专业艺术家扔下心爱的画笔,投向了电与磁的海洋,经过几度波折,莫尔斯终于捕捉到了灵感的火花,他用一长一短(即点和划)两种电信号组成编码来表达所有字母和数字,就能传递任何信息,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莫尔斯电码”。
    当他兴奋地去请教当时一位著名的电学专家,能否设计出这样的电报机,谁知专家不屑一顾地说: 这种构思完全违背了电磁学基本原理,这样的电报机是永远不可能制造出来的。权威的打击差点断送了伟大的发明,后来经过不知多少挫折,终于在一位电学工程师的帮助下制造成功第一台电报机,年已过半百的莫尔斯亲手发送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人类从此跨入了电信时代。
    同在十九世纪,奥地利一位默默无闻的神父,修道院长孟德尔,出于对植物学的业余爱好,以毕生的精力发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遗传学基本定律,他满怀希望地将研究论文寄给著名的植物学家内格里,内格里却认为孟德尔充其量不过是一位业余的植物爱好者,数数碗豆不会对了解科学真理有什么帮助,就这样,划时代的发现被淹没了34年,直到孟德尔去世十九年之后,有三位生物学家通过各自独立的研究,不约而同地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经查阅历史资料才知道孟德尔早已发现了这些规律,从此孟德尔定律成为现代遗传学的奠基石。

外行与发明

    又比如,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时如何着陆一度成为困惑火箭专家的大难题,权威们认为,只有用反向火箭使其减速才能安全降落,但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这时有个外行异想天开地说: 用降落伞不就能减速着陆吗? 这个高科技难题竟如此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众所周知,许多少不更事的儿童往往以绝妙的奇想一举解决了工程师都头疼的难题,比如我国一位十岁小学生发明的"梭形绣花针"就是一例,美国甚至有个两岁小孩也获得了发明专利.类似例子真是不胜枚举,这些外行胜过内行的怪事何以能产生?难道说知识越多越无能?“不学无术”反倒成了优势?当然不能这样说,其实“怪”就怪在发明思维具有与一般思维方式迥然不同的特殊规律.因为已有的科学知识会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一种思维定势或思想惯性,而发明和发现实际上就是冲破传统思维,萌生新思想的过程。外行由于对已有知识不很精通,不大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站在外行的地位,用一种模糊的,直觉的,整体的眼光进行观察,反倒洞若观火,生发出内行人无法想到的奇思,正所谓“旁观者清”。
    新思想往往意味着对已有知识的否定。内行由于太熟悉本专业学问,往往对超越现有理论,甚至与现有理论矛盾的新思维无法接受,当然更无从发现、发明,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内行必定不如外行,首先,那些外行发明家大都是契而不舍发的科学迷,所以才能有所作为,而专家内行们一旦能冲破旧思维的藩蓠,往往能达到外行无法企及的深度。
    本文只是想告诉人们,不要为权威的判决所吓倒,也不要为自己的浅陋而悲哀,只要做科学的有心人,条条道路都通往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