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2023-09-13 13:40:11)
分类: 岁月追忆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所谓“昆仑巨鸟”,是产于新疆等省西部山区的一种大型猛禽,于百鸟之中飞得最高,翼展最宽。此鸟姓甚名谁?是什么机缘令我同它一起飞越天山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那是一九七三年,文艺界开始复苏,一年一度的全国美展也终于恢复。当时我是南疆皮山县一名美术工作者,接受上级任务,创作了一幅油画,准备带它去乌鲁木齐参加全疆美展。
    此画名为《塔吉克之鹰》,皮山县境昆仑山深处有塔吉克自治乡,我曾去采风。塔吉克族为中国唯一土著欧罗巴人种,即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那个少数民族。其风尚以鹰自许,“鹰舞”“鹰笛”皆是。我的画面上立着一位塔吉克猎户,瘦削的脸上高鼻耸立,左右镶嵌着一对深邃的蓝眼,挺翘的下巴留一部威风凛凛的深棕色络腮胡,身背猎枪,臂驾猎鹰,腰悬猎刀,金色的朝霞为其钩勒出一道闪亮的轮廓线。猎户足蹬于黑色镶金的悬崖之上,远眺被霞光映红的淡青色的雪峰,警惕地搜索着猎物。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我那幅《塔吉克之鹰》油画原作已佚失,这幅也是我画的塔吉克人肖像,只不过这是位老者,但跟我那幅塔吉克猎人在脸型上有点像
 
    今天我可以悄悄告诉你,这幅画除了歌颂边疆劳动人民的主旨之外,还寄托着自己的一点儿梦想。
    虽然我那时混迹于所谓“文化圈”,却不甘文弱,也许有点先辈尚武的遗传,自幼爱习拳脚,除因工作关系带出一批批美术学生、摄影学生、数理化学生(原专业其实是物理)外,还另有一帮武术弟子。我和几位画友常年下乡写生,或骑马,或骑驴,我除了背画夹,提画箱外,也像画面上这位猎户似的,腰间悬一柄七寸短剑(别误会!只是用来裁纸,切油画颜料的管口,当然,也可切瓜、切肉、切馕,稍带着野外防身。)再加上年轻胡闹,追求所谓“艺术家风度”,所以也像画面上这位猎户似的,留一部络腮大胡,以至当年只有二十八、九岁的我,被许多人问道:“画画的那老头儿是谁?”
    也就是说,我这幅送展的油画,颇有点“顾影自怜”的意味暗含其间。
    正当我因买不上机票,被困在和田发愁时,忽传喜讯,地区文化局刘局长已为我弄到了一张机票,但附有一个条件——负责将一只巨鸟从和田带到乌鲁木齐。
    事情是这样的,地处于田县境内的兵团职工,在昆仑山里下的狼夹,没夹着狼,却意外夹着了一只巨鸟!具有动物保护意识的兵团人立刻向和田文化局打电话报告,说从来没见过这种鸟,浑身黑毛,像鹰,但比鹰大得多,大概有一、二十公斤重!翅膀一展三米多宽!是不是什么新物种呀?
    地区领导也没听说过这个物种,说,那就拿来吧。拿来一看,谁也没见过,不认识。又向自治区文化厅汇报,厅领导也没听说过这个物种,说,那就拿来吧。
    上面一声“那就拿来吧”,下面就得跑断腿。正好,我在文化系统混事,恰巧又要去乌鲁木齐,就这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文化任务”就落到了我这个所谓“文化人”头上。
    当我见到这只巨鸟时,也着实吃了一惊,这家伙被关在一座两米长一米高的粗大木笼中。正用令人生畏的鹰钩大嘴和锋利的巨爪撕扯一块血淋淋的生肉,吃完生肉,因无法舒展它那三米多宽的巨翼,烦燥地用翅膀拍打木笼,“啪啪”巨响伴着呼呼腥风,吓得我等围观者连连后退。它长着一身黑褐色的羽毛,偏偏后脑勺有点秃。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巨鸟正在铁笼中吃肉

    对了,我忽然想起来了,这种巨鸟并非新物种,它的资料我见过,好像我还在哪儿画过!它应该属于鹰科,生活在西北几省的山区,飞得极高,能飞越世界屋脊。它的学名叫什么来着?资料不在手头,一时还真想不起来了,瞧我这“文化脑子”!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既然想不起来它该叫啥,又是从昆仑山捉来的,我就暂时称它为“昆仑巨鸟”,你看如何?
    我指挥四条壮汉,将鸟笼抬上汽车,运往机场,文化局早已为它办好了货运手续,货单上我居然成了巨鸟的“货主”。我亲手将它交给机场人员,盯着他们将巨大的木笼和我的油画《塔吉克之鹰》,一起塞进飞机尾部那狭小的货仓门。
    那飞机实在太小,只能坐16人!型号是“安24”,民航上叫它“安两四”。机场在和田以南的昆仑山麓,飞机很快攀上数千米高空,向下望去,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历历在目,千峰万壑的巨大沙丘此时竟缩成密密麻麻麻排列整齐的细碎波纹,多像冯延已那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想巨鸟此时大概也和我一样,正欣赏着这池春水呢。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在飞机上俯瞰塔克拉玛干沙漠

    飞机太小,必须在阿克苏、库车、库尔勒三起三落,加油续航。当“安两四”掠过库车上空时,恰逢巴扎天盛况,满街筒子的老乡全都抬头看着我们,而我们也往下看着他们。大概因为飞机快降落了,比白杨树梢高不了多少,巴扎上碰鸡蛋的、斗狗的、卖杏儿的、卖冰水的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连老乡“石子棋”的棋盘都能看得清!我想此时巨鸟大概正在抱怨:俺啥时候飞过这么低了?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从库尔勒翻天山,一开始没觉咋的,过一会儿气流来了,飞机被搅得狂颠乱抖,乘客们一个接一个地吐。我自恃年轻力壮,以为能蒙混过关。谁知当飞越天山最高的分水岭时,上升气流把个“安两四”像儿童玩具似的上下猛甩了几把,所有乘客全吐了,“老头儿我”也未能逃过劫难。当降落到乌鲁木齐时,脸色惨白的我们全都腿软得几乎站不起来了。
    当我领回我的“货箱”时,吃惊地发现,能翱翔于近万米高空的巨鸟居然也“吐了”!不过想想也是,巨鸟连个座位都没有,被当做“我的货物”塞进拥挤黑暗的狭小货仓,空气污浊,剧烈颠簸,凡是长着胃的,谁能不吐?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还没等我缓过神儿来,一大帮人将我团团围定,他们是:自治区文化厅官员,以及新疆动物学会、中科院新疆分院生土所、八农畜牧系、新疆鸟类学会等一大堆专家学者,全都向我发问:
    “巨鸟在哪儿?”
    我一指远远的木笼:
    “那不是吗?”
    乌鲁木齐动物园的专家一声长叹:
    “嗨,原来就是秃鹫嘛,什么‘新物种’?本来就是咱们新疆土包子嘛。”
    专家学者纷纷散去,动物园的车把我送回家,再把秃鹫送到动物园。后来我还带着家人去动物园探望过好几次“老朋友”呢,怪自豪的。
    我一听是秃鹫,也想起来了,我这“文化脑瓜”真的进水了。要不然当时我就能告诉和田文化局,甭送了,放飞吧,不算什么新物种。
    回家一查资料,有了。还真让我说着了,真是“隼形目”中的“鹰科”,大型猛禽,颈后裸秃,嗜食鸟兽尸体,体长可达1.2米,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是世界上飞行最高的鸟类,也是会飞的鸟类中最大的(鸵鸟更大,长尾孔雀更长,都不会飞)。分布于南欧、小亚细亚、中亚细亚和印度北部。中国的秃鹫主要生活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西部山区(多属昆仑山系),偶见于华北、西南及华南一带。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徐悲鸿也曾画过好几幅《秃鹫》,我见过,但没动笔临摹过,因为那是国画,跟我隔着行呢。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再往下看:秃鹫又名“座山雕”。嗨,终于想起来了!怪不得当时就发现那眼神儿那秃头极像哪个电影上的土匪,闹了半天,原来就是《智取威虎山》上的“三爷”嘛。对了,我当时画的正是这个样板戏的宣传画,杨子荣端大碗,喝庆功酒,身后虎皮座椅靠背上架的恰是一只巨大的“座山雕”!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我当年在南疆站在桌子上画大幅宣传画“杨子荣痛饮庆功酒”

我与“昆仑巨鸟”一同飞越天山

    我这才明白,原来“座山雕”并不出自“咱东北那嘎瘩”,其实是我们新疆土产嘛!这帮土匪的爪子也伸得忒长了!
    我们兄弟三人也学杨子荣,大碗喝酒(以茶代酒),大块吃肉。第一碗,庆贺我的油画《塔吉克之鹰》展出;第二碗,祝贺我将以新疆美协画家身份,赴京参观全国美展;这第三碗嘛,哥哥编出了一个喝酒理由——祝贺我“驾鹰飞来”!可不是吗,左手提着油画《塔吉克之鹰》,右手提着真的鹰——昆仑巨鸟秃鹫,乘“安两四”,起于昆仑,横绝大漠,翱翔于天山之颠,于数千米高空“驾鹰飞来”!壮哉!把这碗干了!
    饮至“酒酣”,仿李长吉《马诗》,诌一首“昆仑巨鸟赞”:
    此鸟非凡鸟,翼星本是星,铁喙理雕羽,犹自带铜声。
    (翼星:二十八宿之一,属南方赤鸟(朱雀)七星,故云。)
    世界上能高飞九千米,横越三千里的巨鸟,看来唯有秃鹫。咱中国古书上有此般巨鸟吗?我不由想到《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看起来,庄子神话中的“鲲鹏”,于现实生活中,也只有秃鹫可比。怪不得志存高远的悲鸿大师画了一幅又一幅呢。
    如此壮飞,不可无诗。一碗“酒”下去,有了:

        驾鹰消遥游

    七彩丹青鹰剑客,情寄鸿鹄志高山。
    鲲鹏一展垂云翼,扶摇直上九重天!

    注:“七彩丹青”,指油画,以别于水墨丹青。“志高山”: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之,谓其琴声“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2007年01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