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导介绍大阪城
2018年9月20日晨,我们先去参观大阪城公园。去大阪城的路上,李导介绍:
“今天去的大阪城公园是丰臣秀吉的花园,全用巨石砌成。当时日本人身高1米445,这样的小人儿要把几十吨,上百顿重的巨石拉来,真是不容易。
里面最高的是天守阁,外面看是五层,里面是八层。
日本的葡萄200元一串,新疆水果我们都尝尝。日本的牛肉嫩得简直要融化。鸡蛋都有身份证,每颗鸡蛋来自哪里,母鸡的营养状况,都能查到。
世界上贫富差异最不大的就是日本,年轻人现在都不买房子不买车不结婚,养不起。
我们在免税店买东西,说是退税,实际上是还税。买单时给他护照就能退税。日本商店不打折,多买就能便宜。
日本人现在很务实,不讲排场。很少买豪华汽车,都买普通车,省油,环保,维护费用低,而且体积小,容易找到停车位。
凡是冒烟的产业都拿到外国去做。
街上的汽车一看牌照颜色就知道,绿牌照是公司车,白的是私人,黄的是环保车。
汽车如果早上八点出车,晚八点前必须回车库,否则第二天开不出来,发动不了。
开出租车都是七八十岁老人。日本的行车规则各个城市不同,大阪市靠右走,东京靠左走。”
我在车上看外面的铭牌,最多的就是“什么町”,比如马场町、凑町之类,怪怪的。上网一查,才知本指田间小路,在日语中是地名用字,相当于中国的“镇”。
2、大阪城公园
这个公园实际上是幕府将军丰臣秀吉于1586年所建的别墅。它由雄伟的石墙砌造而成,内城中央耸立着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登上高五层八阶的天守阁,可以瞭望整个大阪市。
丰臣秀吉是日本三国时代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我想其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曹操。传说丰臣秀吉又矮又丑,即使在日本人中也是小矮子,居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让我想到了豺这种动物,一群豺中首领往往是一只最小最机灵的豺,专门爬到牛身上扯出牛肠子缠到树上,众豺一拥而上把牛扑倒。
说起日本人的矮小,我想到日本电影《人证》,里面有两位侦探一起合作,一位是高挑英俊机智的日本小伙子,由身高1米85的松田优作扮演,另一位是矮丑笨拙的美国人。导演用心良苦,令人捧腹。
实际上据网上资料,日本人的身高到现代之所以大大增高,主要归功于美国占领日本,有了良好营养,科学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美国大兵为其改良人种的遗传因素。
早上8点半我们来到大阪城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石城墙和护城河。
在公园我们见到几棵被台风刮断的树,这次台风“飞燕”,据说是25年来登陆日本的最强台风。从断茬粗细可知威力不小,我们幸运地躲过去了。
有个设计有点意思,铁栏杆上蹲着几只铁鸟。李导说这是为了防止游人坐在上面,但又显得很自然,颇有情趣。
公园里有一座“丰国神社”,原来这是专门为了祭奠丰臣秀吉而兴建的。
当我们走近别墅的主体建筑天守阁时,李导先向我们介绍“时间胶囊”,在地面上看只是个不锈钢的球壳,好像是金属墓,但地下埋藏有许多秘密。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在大阪城公园埋藏了一个圆球形时间舱,定于5000年后打开。后来又埋了一个。
这两个舱均由特别坚固的不锈钢材料制成,存放了2098件作为20世纪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作品,来自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技等领域,不仅有植物种子和布匹材料,甚至还有一些制造商生产出的能够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产品,松下公司的电视机和铁锅就在其中。
这个想法非常有创意,跟美国40年前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有异曲同工之妙,那里面装有代表人类文明的金属碟片,飞向浩渺无边的宇宙深处,等于跟人类永远失去了联系。而日本这个金属舱仍然留在地球上,5000年后的人类还能看到它,感觉日本这个更靠谱一些。
此时下起了小雨。我抓紧画速写,只勾好天守阁的轮廓,雨已变大,虽然夫人撑着伞,但纸上已是斑斑墨点,无法画下去。
天守阁不远处是大阪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座欧式建筑,跟天守阁虽然是两种类型,但风格略古旧,砖红色的墙显得色调沉着,总体还是很协调的。
离开大阪公园,等车的时候,看到对面有一座帐蓬,写着“喫烟所”,应该是专门抽烟的地方。我看民国时代读物,“吃”字往往写成“喫”。
网上有一句话:日本是古代中国,韩国是中国的民国,中国则是新中国。这三国象征着中国三个不同的时代。
这次旅日没看到相扑表演,只在街头拍到一幅相扑雕塑。
3、日本最简史
虽然没进历史博物馆,但既然旅日,多少了解一点最简单的日本史还是有必要的,日本史可分四个时期。
一、原始落后:天皇诞生(相当于中国隋唐之前)
包括旧石器时代、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
二、封建时期:天皇与摄政(隋唐至宋末)
包括飞鸟时代、奈良时代(首都在奈良)、平安时代(首都在京都)。
三、幕府时期:天皇虚位,军人掌权(宋末至清晚)
包括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战国时代)、江户时代、德川幕府。
四、天皇掌权到对外扩张:从美梦到恶梦(清晚至今)
包括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军事扩张、二战战败、现代。
4、从大阪去京都
从中国的唐中晚期到清晚期的一千年期间,日本的首都一直是京都。它完全仿照唐长安城而建,也有南北纵向的朱雀大道,这条街把京都分成东西两半,分别称“长安”和“洛阳”。城中心是皇宫的太极殿。京都面积是唐长安的五分之一,实际上就是个小长安。在京都等于看到了最完美的中国大唐时代。
一路上李导继续介绍:
“我们去京都,要参观西阵织会舘,这等于是个纺织厂,还要去平安神宫、花见小路。
京都是四百年古建(实际上做为首都有一千年)。二战时,梁思成说服美国不要轰炸京都,它是中国千年前的历史。
在京都没有进口物品,全穿和服。豆腐有名,因为京都的水质好。
你们知道日本的国花是什么?樱花?不对,日本没有国花。樱花代表人民,菊花代表皇室。
日本只认繁体字,你们注意看日本喜欢挂白灯,其实等于中国的红灯,白色在日本代表纯洁。
京都是日本第八大城市。平安神宫是从第5代到第33代天皇的住所。
和服在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在称为和服之前称“着物”。中国唐代的女装就是这个样子,你看袖子宽宽的,只不过那时还没有腰带,明治维新学外国,受到韩国服装的启发,加了腰带才叫和服,觉得加上腰带很好看,显得身短腿长。
日本也讲孝道,父母去世,三年丁忧,在山上守孝,不理发不刮胡子。到现在还是这样。”
这一点我没想到,日本难道会把中国的丁忧保持到现在吗?上网一查不是这样,现代日本基本没人再丁忧了。也许个别极端的人这样做。
5、西阵织和服会馆
在京都我们最先参观的是西阵织和服会馆,这是展示古老织造技术和手艺的博物馆。
日本俗语说:“吃倒在大阪,穿倒在京都”。在天子脚下谋生的西阵自15世纪起就聚集了许多织工,生产出了华丽高贵的“西阵织”。西阵织是把丝线先染过色后才织成图样的纹织品,是驰名世界的日本代表性工艺品。
现场也有真的古式木制织机,也许中国唐代的织机就是这样?我很想看看《木兰辞》中所描写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现场表演,可惜好像机器出了故障,一位“现代木兰”捣鼓半天也没弄好。
旁边还有一位老太太,也是织工,正在织物上描金线,手握一类似牙膏的小管,里面装的是金色汁液,从前端的小孔挤出,边移边挤,就成了金线。跟做蛋糕画图案差不多。只是难为这样沧桑瘦弱的老人家,戴着老花镜还在操作,真正叫做“一丝不苟”。
参观毕,李导带我们上五楼看艺妓和服表演,其实也就是时装模特走台。
6、平安神宫
京都的核心应该是皇宫,下面去参观的平安神宫是模仿平安时代皇宫的部分建筑修建的。
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得草草转一圈。按我想象京都的皇宫应该跟北京故宫规模差不多,形制应该仿照唐长安城中的未央宫。谁知很令人失望,感觉不过是个大院子。
院子正门叫“应天门”,相当于故宫的午门,院子地面全铺着沙子,因日本雨多,便于渗雨水,不过现在沙地已到处是积水,我们只好踩着积水走过去。
正房就是太极殿,相当于故宫太和殿,主要建筑就院子这一圈,全是绿瓦顶。院外两侧是皇家园林,我们没时间去。
到底是小日本,一切都是中国的缩小版,简化版,没什么看头。大概当年他们自己也觉得应该矮中国一头,否则就是“僭越”。
为什么甲午海战之前,大清国完全没把小日本当回事儿?因为上千年来,你都是中国的臣子嘛。甲午战败对中国人的震动不言而喻。而日本人也完全看穿了所谓天朝上国,原来竟如此不堪一击。从此他们只承认唐帝国才是中国。
为什么侵华时日本人那样残暴?杀他们的老师就跟杀动物一样,原来他们认为中国已物是人非,人不能再算中国人,只不过是“马路大”,劣等人种,只有他们才算中国的正宗传人,所以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大家的兴趣只在院中侧面一方水池上,又是所谓“圣水”,要用木头水勺如此这般地倒来倒去,据说能降福保平安云云。
离开平安神宫,无意中路过汉字博物馆,我觉得这倒是一处应该参观的重要文化景点,可惜我们的行程中没安排。据网上说,汉字博物馆收录了808个中日韩常用汉字,从这里可以了解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
7、花见小路
这是今天最后一处景点,听名子很有诗意。之所以出名,因为它是电影“艺妓回忆录”的拍摄场景。这条小街有许多茶屋,门前立着竹编的栅栏,楼上窗户垂着细密的竹帘,街上不断走过身着和服的女子。想象坐在茶屋中慢悠悠地品茶,身边红袖添香,定有一种清幽古雅的情趣。
唐诗中有许多细雨、竹篱、竹帘、茶香的意境,比如“淮风生竹簟,楚雨移茶灶。”(韩翃)“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戴叔伦)“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白居易)在花见小路所见正是此情此景。
有一处深宅,外面挂着灯笼,上写“温习会”,不知何意,以为是温习功课的地方。上网一查,原来是现存的几乎是唯一一所培养艺妓的“学校”。在古代很可能是那种高档青楼。唐代杜牧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今天还应该有一处行程,叫做“大阪神社”,可能因下雨,或者因为回旅馆很远,时间不够,取消了。
8、李导的身世
游完花见小路,要从京都赶往歧阜住宿,路途很远。路上李导继续介绍:
“现在讲男女平等,我认为不要讲男女平等,也不可能平等。我主张女人伟大,男同志只是挣钱,女同志不光生孩子,整个家都是由女同志支撑起来的(她经常爱用“男同志”“女同志”这类在中国已经过时的词,看来她开始学中文正是中国的文革年代,所以养成了习惯)。
在日本生孩子越多越合算,生一个孩国家给两万五,市、县、镇还要再给。孩子一出生就洗凉水澡(我估计可能是跟西方学的)。
我爸爸是中国哈尔滨人,妈妈是韩国人,我叫李贞姬。爸爸是画家,因为跟我母亲恋爱结婚,想要迁往韩国,所以在文革中被抓起来,三年后爸爸死在了监狱里。
我是在中国怀上的,后来母亲去了韩国,我出生在韩国,母亲一生未嫁。伯伯去了北朝鲜。我妈妈要我把工资的60%捐给哈尔滨养老院,为了纪念爸爸。从小母亲就让我学中文,我在韩国的工作是当老师,教日语。
我在俄罗斯也留过学,现在来日本快6年了。我会五种语言(我想她会的五种语言应该是中、日、韩、俄、英,而母语是韩语,这时我才知道她从血缘上是半个中国人,但从文化上应该算韩国人,怪不得中文有时候说得怪腔怪调,前面我还以为她是日本人呢。)
我有三个手机,分别联系不同的业务,等于三个公司,我给自己当老板,我在“米熊”上开店创业。
日本的教育有特点。学生待遇全一样,体育比赛只有集体项目,不搞个人项目,不排个人名次。
学校实行校长制,用什么教材由校长定,没有统一教材,中韩激烈反对的那些歪曲二战历史的反动教材实际上很少有学校使用。
你们把所有日本人都叫鬼子吗?(大家全笑了)其实日本分两派,主张大不相同。
老师每四年就调动轮换,所以没有重点学校,老师有时甚至调动得很远。
火车全是私企,按理说私企只追逐利益,实际上不是这样。大家看过一个消息吧?有一个小站,只有一位女高中生天天上学要在这个站上车,火车只为这位女学生开通这个站,肯定赔钱。一直等这位学生高中毕业,小站才取消(这件事我去年就听说了,挺感人的)。
在日本,一个男人结婚,要养活女人、孩子、丈人、丈母娘。福利非常好。
韩国人把日本人叫香蕉人,表面看,微笑,鞠躬,很讲礼貌,内心想什么闹不清。
日本的教育不收费,不高考,只看中学的成绩决定是否录取。
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台湾人认为没日本就没有我们。日本统治韩国三十年,就不一样,韩国的老人很苦,对日本人仇恨。
日本人越老越化装,而年轻人因为要养活一大家子,没钱享受,不去百货公司消费。”
晚上住到歧阜長住町的旅馆后,更宽敞,有三张大床。我在手机上看到一篇网文《为什么日本怎么也唤不醒中国人?》恰好是向中国人介绍日本的。其中讲到:“日本的洗手池是和马桶连在一起的,洗手的水会流到马桶中储存,可以冲马桶,以便水的二次利用。”
于是我看了看旅馆的厕所,洗手池下真有储水装置,中国人真应该好好学习。
本想白天只勾了轮廓的速写,晚上再加彩铅,没想回到旅馆太晚,明天又要早起,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