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寿有无止境?永生有无忧虑?

(2023-08-17 17:31:57)
分类: 科海漫游
          长寿有无止境?永生有无忧虑?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牙科,从安装活动假牙到种植牙是一个大进步,而种植牙本身也在进步,现在的技术有时需要植骨,用时好几个月,新技术则不需要植骨,可即种即用。据说将来更高的技术有可能用自己的干细胞直接培养出从口腔中生长出来的“自己的牙”,到那时估计牙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无论多老的老人也全都是一口自己的好牙,吃嘛嘛香。

长寿有无止境?永生有无忧虑?

长寿有无止境?永生有无忧虑?

    现在癌症是人类大敌,但在古代基本没有什么癌症,还没等癌症出现已经死去了。听说现在已经有了高效而简单的癌症早期诊断技术问世,也有各种特效药出现等待验证,将来也许癌症不再是个事,全都能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说到干细胞培养,从它的前途展望,可以说将来所有器官包括心脏、肝、肾等等都可能用自己的干细胞培养出替代品,从此不用再等待它人贡献的器官,也没有了排异反应的麻烦。就连糖尿病也可望彻底根治,在实验室培养出自己的胰岛细胞,植入胰脏,就能完全恢复正常胰岛功能,这种技术据说最近已经有了进展,不久的将来很可能真正实现,从此世上再无糖尿病人。也许将来断了一条腿,有可能培养出一条“自己的腿”长上去。今后也许用不着再换钢铁膝盖了,就用“长出来的自己的膝盖”换上去。

长寿有无止境?永生有无忧虑?

    不过,就算全身所有零件都能换新的,是不是就能永远不死?恐怕还没那么乐观,就算连血管中的斑块也全都能用微型机器人清除,但血管本身还是会老化,硬化,脆化,大血管虽然也能换,但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微血管恐怕就不那么好换了吧?尤其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更不好换,就像电线一样,就算电线皮坏了也会漏电无法使用,比如三叉神经如果漏电就会造成“天一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尤其微神经更不好修理。
    就像一辆汽车,虽然各个零件都能换,但所有管道材料本身老化,电线系统老化,都是无法彻底修好的。
    即使人体的各个器官包括所有管线、微循环甚至包括皮肤全都能换,但仍然有一样东西是不能换的。那就是脑子。什么叫“自己”?一条船如果把所有船板都换了个遍,这条船还是不是原来那条船?船的灵魂在于它的设计,它的记忆,只要这东西还在,那就还是原来这条船。一个人如果把脑子换了,那就不是自己了。
    因为我们的全部设计,全部记忆都隐藏在脑子里面。如果把脑子挖出来,装进另一个人的脑壳里,那这个合成的人应该属于脑子所代表的这一位。因为这个合成人能记起来的老朋友,包括童年时代经过的每一件事,全都属于这个脑子。
    也就是说,其它器官都能用干细胞技术造一个新的,只有脑子不能使用干细胞技术,就算造出一个新脑子,但那里面没有任何信息,没有你自己的记忆,所以它不是你的。
    很久前有篇科幻小说,说一个大奸大恶的富翁,想长生不老,全身器官全换了,有一天感觉脑子也不好使了,就把一位科学家的脑子装进自己的脑壳,结果出来的这个人,外形虽然仍是大奸大恶,但本质上却不是那个富翁,而成了那位善良的科学家,知识广博,与人为善,大家都喜欢他。而且看起来外貌也逐渐变得不再是大奸大恶的样子。而那个花了钱的坏蛋却消失了,只留了他的一套驱壳。
    不过就算你能掌握换脑术,但脑细胞也会老化,死去,不可再生。终有一天,换了驱壳的脑子也还是会死去。而且你把脑子换到另一个年轻人的驱壳中,就意味着要害死那位年轻人的生命。仍然不人道。

长寿有无止境?永生有无忧虑?

    当然,医学也有可能做到用干细胞培养出一个人的全部器官和组织,最后把原来保存的脑子装进去,这个人就真正死而复生了。而且,不人道的问题也没有了。
    据说爱因死坦的大脑就保存在富尔马林溶液中,假如脑皮层中的信息物质没有被破坏,也许有一天能让爱因斯坦又活过来。但复活之后的爱因斯坦恐怕很难理解将来的社会。那时的技术进步,文化变迁,已经大不同于二十世纪,一个已经老化的脑子恐怕很难学进新知识,尤其很难与新习惯新文化相容,他很难认同那个已经变异了的社会。
    我们知道,所谓脑子只是载体,而不是信息本身。什么叫“自己”?真正的“自己”不是那个臭皮囊,不是那堆物质,也不是脑子本身,而是储存在大脑皮层中的信息和记忆,即所谓灵魂。当然,还要包括小脑甚至脑干中的记忆。比如你打年轻时就学会了游泳,这些肌肉记忆保存在小脑中,如果只换了大脑信息,将来不会游泳,那这个人仍然不是你自己。
    听说大发明家马斯科就已经考虑到这一层,已经把自己脑子中的记忆存入了电脑硬盘,试图将来把这些信息装进另一位年轻人的体内。这个消息有点令人不大敢相信,现在用电子方法把大脑中的记忆信息导出的技术还远不成熟,记忆信息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储存,这里面的字母单词语法究竟如何对应,信息之间相互的联系是怎样的方式,恐怕都是我们现在的科学还远远无法掌握的。许多事情还没搞明白,真正搞明白的事恐怕还占不到百分之一。
    就算马斯克能复活,但复活之后的他恐怕很难理解将来的社会。那时的技术进步,文化变迁,已经大不同于二十一世纪,一个已经老化的脑子恐怕很难学进新知识,尤其很难与新习惯新文化相容。
    所有细胞都将不断老化,这似乎是不可逆转的天命,但也有消息说,好像细胞的老化也有一个专门的开关在管着,只要找到这个开关,把它关死,细胞就不再老化,所有的血管从此不再变硬变脆,可以永远保持着年轻时的柔韧和弹性,所有的神经就不再老化,但你无法保持神经的导电皮层永远不会被外力破坏,只要有了一点破损,漏出一点电来,就会让你痛不欲生。到那时,永生对他来说已没有任何意义,所谓永生就等于永远受罪。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各种意想不到的外力损伤都难以避免,甚至可以说随处都是,危机四伏。
    据说动物的寿命一般是它的成熟期的五到七倍,人的成熟期是25岁,所以理论上人的寿命应该可以达到125岁到175岁,也许通过各种医学进步,将来人的寿命真的可以达到这么高,想想确实很幸福,现在活到九十就是高寿,活到一百就是奇迹,但到了那时,活到九十不过刚刚退休,幸福的退休时光还有将近一半岁月可供享受。
    动物寿命为什么不用医学帮助就能达到五到七倍,而人类却远远达不到?这里有什么玄机?是不是人类因为大脑太过发达,耗能过多过快,使人类的老化比动物更速更甚?或者人类有老之将至的心理暗示?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有趣话题。
    但我们想想,一个社会真的到了那么老龄,就全都是好事吗?到了那个时代,幼稚可爱的童年,牙牙学语的孩子,青春浪漫的青年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稀罕事,大街上到处走的都是老年人,虽然也许健步如飞,但头脑中的东西全都老化固化,任何人都经历过许多挫折失败,一个个全都变得老成持重,不再犯错误,每句话每个想法都是正确,每一步都踩在保险安全的点子上,所有文学艺术都只是在回忆,在重复已经有过的过去,没有任何新点子,新艺术,新观念,甚至多数人类都开始变得痴呆,混乱,胡作非为,胡言乱语,这样的社会多么可怕!孔子曾说:“老而不死是为贼”,里面也包许包含了这层意思。

长寿有无止境?永生有无忧虑?

    一个人如果活得太老,脑子中的信息太多,多到没有空间可以储存,而且太多一定会乱,会出问题。如果科学技术有可能使我们的脑子“格式化”,又是一个新脑子,那么这个新脑子空空如也,原来的记忆、知识、经验完全清空了,那么这个人也一定不是原来的你,而是另外一个人。
    一个社会是否美好,不在于它总是那么正确,而在于它总在变化,总在创新,才能总在进步,才能给人以希望。如果缺少了年轻人的冒险和犯错误,世界将变得老气横秋,创新其实就藏在错误中,错误是相对的,今天看起来是错误,也许明天就是正确。不听话的年轻人踏过没有路的街边绿篱,踏坏草地,看起来是错误,但如果我们把他们踏出来的捷径修成路,那么踏上去就不再是错误。年轻人粘上鸟的翅膀从悬涯跳下去,丧生谷底,也许将来人类真能造出人脑能控制的仿生翅膀。如果没有年轻人跳进激流被淹死,也许永远都发明不出来游泳技术。
    为什么上帝原谅年轻人犯错误?就因为年轻人的错误和无知是最可宝贵的,创新就在这些错误之中,他们的幻想也许代表着人类理想的未来。
    如果人类的寿命变得175岁那么长,许多观念都将改变,战争和车祸将变得极其不能容忍,本来每个人都预期活到175岁,但你让十七八岁的少年死于战争死于车祸,只活了预期的十分之一,这是不可饶恕的犯罪。到那时,只要发动战争,不管你的理由是多么冠冕堂皇,多么理直气壮,多么大义凛然,都将遭到全人类共同的谴责和制止,任何国家之间冲突矛盾都将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通过国际法院来裁定。到那时,为了减少车祸,人类将不惜代价改善交通状况,改善无人驾驶技术,任何打架斗殴都将遭到严厉制止,也许会遭到终生监禁。
    总之,人类很可能无法实现永生,而且一旦实现,是好是坏很难说,社会会不会从此停滞不前?从个人看也许是享受是幸福,但从全人类看也许是灾难?依我看,如果真能达到175岁,就到了人类的天花板,对人类来说已经足够幸福了。所以该死的还得去死,如果没有一批批老人的死去,哪有一代代年轻人和孩子的未来?

                  2023年8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夏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