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束星北画像
这次为西南联大大师们画像中,物理学泰斗束星北先生是特殊的一位,因为我也是物理学学子,中国的物理学建立时间不长,只有几代人,师生都能拐着弯挂上钩。
我在学校学的《热力学》用的是王竹溪的讲义,所以我也可以算王先生的学生,而束先生与王先生有过一场面对面的直接交锋,二人因对热力学观点不同,争论不休。束先生素有“束大炮”的外号,他针锋相对,寸土不让,搞得王先生下不来台。束先生却不以为然,说“过去大学都是这样做的。”
束先生在学术上也不得了,当年他在欧洲求学时,曾直接参与当时的物理学前沿研究,比如他对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有过深入研究。曾导出一级近似的复数黎曼线元,实数部分正好代表引力场,虚数部分正好代表电磁场,并由之进一步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仑兹作用力方程。这样得到的理论特别简单,而且使电荷、电流密度和电磁势之间的关系立即变得清楚明了。
但后来因为战争和其它原因,使得研究未能深入下去,硕士论文也没有发表。
束先生于1945年春,领导研制成功中国首部雷达。所以束先生又被称为“中国雷达之父”。
束先生不但与王竹溪论战,还与哲学家校长华冈就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争论不休,这样的性格在高校历次运动中不可能不受到冲击,而且冲击得很厉害,被划为异类。打扫厕所十几年。即使这样,他还不忘呼吁国家开展核武器研究。1964年,我国原子弹爆炸,束星北激动得大哭,说:那本该是我去做的!
程开甲曾说过:在美国原子弹上马前,国内就有人提出过用裂变的中子轰击,那个人就是束星北,一个被人渐渐遗忘的天才物理学家。
1972年,束星北的学生李政道归国,总理请他为国家推荐国外人才,李政道说,不用推荐国外,我们自己就有束星北。
束先生从物理教学转为海洋研究,导弹研究,当年国家发射洲际导弹,要求尽快打捞出弹头数据仓,与西方争时间,海洋局问束先生,数据仓冲入大海,激起200米高的浪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平静,以便打捞,束先生只思考了一下回答,不超过五分钟。事后海军打捞部队只用了5分20秒便打捞成功。本来这是一个需要拨款立项才能解决的高难问题,束先生只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就解决了。可知其功力之深厚。
画像组织方只给了我一个奇怪的照片,束先生在寒风中白发飘零,只裹着一件旧棉衣,瑟瑟发抖。
我把束先生整个画成黑白形象,看起来像一座大理石雕塑。凸显他的刚毅性格,而背景则涂成暗红色,代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气氛。最终使得束先生的画像与其它所有人物都不同,成为最独特的那一个。
2023年8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