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济南五龙潭秦琼祠
2002年十月的一天在济南闲逛,信步来到五龙潭。以前也来这儿玩过,正在犹豫,进还是不进?门口地图吸引了我,发现里面有秦琼祠,以前来怎么没听说?是不是又是什么人造景观?
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中,军阀张宗昌他爹说:俺们山东也有英雄秦琼,凭什么他山西的关公到咱们山东来杀人?可见在山东人心目中,秦琼是山东第一条好汉,超过武二郎(武松老家其实在河北清河)。

关公战秦琼
不过印象中秦琼只是个评书演义人物,怎么会在这儿建祠呢?难道此地真有什么说道?或者真有文物?难道秦琼老家恰好在济南?在五龙潭?
怀着好奇心走进五龙潭,迎面五条龙耸立,口吐泉水。传说元代有好事者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用来祈雨,自此便称五龙潭。


五龙潭公园的西北角便是秦琼祠,建筑是座四合院,一看就是新修的。不过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秦琼还真是济南人,说是“齐州历城人”,历城就是现在济南市的中心区。
进入秦琼祠,大殿内有一座秦琼的雕像,这尊3.6米高的秦琼塑像身披戎装,手持令节,腰插军配,威严庄重。据介绍,塑像的甲胄、服饰及配饰均是根据国家军事博物馆专家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而成。也就是说,唐代武将就是这副打扮,不过据我看起来,好像跟明代武将没什么区别。我小时候经常画武将盔甲,长大后才得知那都是明代样式,也许从唐代到明代盔甲样式没变?

秦英雄的面部雕塑面目狰狞,满脸横肉,远非我们心目中戏台上秦琼的英武模样,也不大符合秦琼忠孝善良,谦和好义的性格。根据流传下来的秦叔宝的画像,秦叔宝长眉朗目,风姿秀美,是个气度不凡的美男子。估计这位山东工艺美院雕塑系教授并不很了解秦琼,只知凡是武将就得统统一个标准的凶狠。
更遗憾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秦琼所使兵器——“祖传的两条一百三十斤镀金熟铜锏”并没有出现在此处,当然,也没有那匹著名的“秦琼卖马”的黄骠马,看来雕塑作者少年时并未像我们似的熟读《说唐》,不了解隋唐英雄崇拜者的心理。
雕塑两旁有一副对联,做得很有意思,真假各半,值得玩味。
上联是:“民间传说
为朋友插刀两肋中义薄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宝”,说的全是演义故事,秦琼在《说唐》中,只排在隋朝第十六条好汉,武艺并非超群,真正突出的是一个“义”字,最主要的“光荣事迹”就是他当“捕快”时,在办“劫皇纲”的大案子中,当着众朋友把“捕批牌票”(逮捕令)销毁,故意放走程咬金等响马,为的就是朋友义气,跟宋江私放“劫生辰纲”的晁盖几乎是一个版本(也许《说唐》抄的就是《水浒》)。所谓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句成语,一开始说的就是秦琼。
当然,在这前后还有“当锏卖马”“贾楼聚义”等许多有趣故事。在秦琼祠也有展现,西亭廊处有十幅线描石刻,内容为秦琼演义中的“秦彝托孤”、“临潼救驾”、“当锏卖马”、“幽州认姑”、“计降敬德”等。


而下联是“历史记载
擒敌酋撄锋二百次血出数斛三军皆服胡国公”,跟上联相反,说的是历史。秦琼祠中刻有历史年表,前不久又听了一部《隋唐英雄传》的百家讲坛,方知在历史上秦琼从十几岁就开始参军,班、排、连、营,一级级升上去,征高丽,镇压起义军,参加瓦岗军,从来就没当过什么“捕快”,当然更没有什么放走响马程咬金之类故事,连什么“秦琼卖马”“贾楼聚义”的故事也全都子虚乌有,更没有一个表兄弟叫罗成,所谓罗府公子,风流倜傥,历史上的罗成叫罗士信,不过是跟秦琼打年轻时就在一起的战友。程咬金、单雄信这帮哥们儿也都是真人,但那些有趣的故事全是编的。程咬金没劫过皇纲,单雄信也没买过秦琼的马。
尤其令人扫兴的是,爱玩“三板斧”的程咬金并不使斧头,而是“善使槊”,专家说,那个时代的战将大多使槊,而槊其实就是长矛。看起来《说唐》所形容的五花八门的兵器,什么“烂银锤”“流金铛”“金装锏”“囚龙棒”之类全是说书人为哄孩子高兴瞎编的玩艺儿。

“擒敌酋撄锋二百次”倒是真的,秦琼的确是个英勇的战将,武艺高强,经常冲入敌阵斩首级于万军之中。“血出数斛”出自史书,他晚年常对人说:“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创。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意思他这一生流的血加起来有数斛(一斛五十升),算算起码一、二百升血,即使一个卖血的,一生怕也卖不了这么多血。所以秦琼晚年基本是个老病号。演义说他“吐血而亡”,基本符合历史。
与西亭相对应,东亭廊处也有十幅线描石刻,全是真实历史,包括“初勋建节尉”、“聚义瓦岗寨”、“黎阳义救主”、“归唐事秦府”、“高祖赐金瓶”、“陪葬昭陵”等。
不过,不管演义还是历史,秦琼的性格还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正直、善良、忠诚、孝顺,尤其是义薄云天,勇于担当。无论当黑社会老大(比如瓦岗元帅),还是当官府走狗(比如秦王爱将),义气都是最重要的品质。所以大门与正殿门之间有一个高2米的铸铜三足大鼎———“五字鼎”,沿鼎外围铸有“忠、孝、义、勇、信”五个大字。传说秦琼最终因举鼎吐血而亡,这座鼎可能也蕴含着这个意思。
据说秦琼在晚年已不再受李世民宠爱,原因是在李世民与兄弟争位中,秦琼站在中立立场上,也就是唐高祖的立场,并没有像尉迟恭那样搀和这事,所以最后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只排到最后一位。这也更说明秦琼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君子,不愿意看到兄弟相残的宫廷血腥斗争。

秦琼祠的真正看点其实在两件过硬的文物——石碑。
1982年,工作人员对五龙潭进行两侧清理时,曾挖出一块清代石碑,上书“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现在这块石碑就在秦琼祠里。从元代就传说当年的秦琼府邸在五龙潭,所以五龙潭里早就有秦琼祠。看起来秦琼跟五龙潭还真有些渊源。
第二块石碑更牛,1995年在济南市某银行宿舍楼施工中,发现一座唐代石室墓葬,考古人员发现了《秦爱墓志铭》。秦爱是秦琼的父亲,这块碑正是秦琼为其父亲立的碑,这可是秦琼亲手抚摸过的珍贵文物!这块唐代墓志铭推翻了五龙潭即秦琼故宅的误传,真正的秦府在历城怀智里,即出土石碑的经七路小纬六路一带。

秦爱墓志铭

秦琼故居碑
这样一来,两块石碑闹矛盾了,到底秦琼故居在五龙潭还是怀智里?原来清道光时,秦琼后人闹分家,卖老宅,将顺治年间立在怀智里的老宅石碑移到了五龙潭,这才造成历史的错误。秦琼一世英名,想不到后代竟如此不肖,闹得连老宅石碑都没地儿搁。
既然秦府不在五龙潭,为什么又要在此建秦琼祠呢?原来济南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秦琼帮李世民平定天下后,在老家五龙潭上建了一座府邸。但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秦琼府陷入地中,化为一潭深不可测的潭水,这就是后来的五龙潭,这也成了新建的秦琼祠落户五龙潭公园的缘故。
不管怎么说,秦琼祠建在五龙潭,也算有点儿因缘,是恢复重建古代已有的秦琼祠,不能算无中生有。再加上两块真实的文物石碑,也算不虚此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