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地区饮食小吃丛谈
此篇为先父王孟扬遗作,最近从故纸堆中翻出。
回民因饮食风俗习惯不同,故各地回民多经营饮食及小吃零食营业。牛街回民数以数千户计,在方广近一公里的地区内自成风气。千百年来,饮食小吃世代相袭,花样别开,莫不业有专长,风味独具。谨将笔者居留家乡时期(大致为民初至公元三十年代)牛街地区饮食小吃及糖果零食,择其最著称而值得回味者,覼缕叙之,以示不忘先辈劳动人民以其劳动果实,赐福于人类后生者之生活享受,固不能专以为博蝇头小利而鄙视之也。

在整个北京,回民经营的烧饼铺,充斥街头巷隅,而为汉、回人民所共需的食品供应者。在牛街地区,烧饼铺不下十来处,有名者如卞石头、马有、詹有、马四巴、刘六巴、侯有、张四及黄少龄等。实际上,烧饼铺不专卖烧饼,而是包括很多品类,兹一一叙之:
1,烧饼
此为早堂也是全日供应的食品,以发面抹以香油及椒盐、芝麻酱,卷制成圆饼,又涂以糖稀,拍蘸芝麻,先烙以铁镗,再围置炉火四周,文火炙之即成,其味酥脆可口,做为早点及午、夜补充食品最佳,行销量亦最大,成为烧饼铺主要产品。

2,麻花
麻花状如油条而成圈状,和面酌加白矾及少量食盐,以油裹之,然后投入香油沸锅内匀炸,使呈金黄色即成。其上选必须用芝麻油,则色香均臻上乘,如用花生油或胡麻油,则香气逊。早点以芝麻烧饼佐香油麻花,几成为北京汉、回人民的习惯及典范的食品。(多年来,直至解放后的今日,麻花早已成为历史名称,今多以炸油饼代之矣。)

3,牛舌头饼
以发面和椒盐烙饼而成,这是一种极为朴素的劳动人民食品,且价极廉,终日出售。

4,马蹄烧饼
与芝麻烧饼不同之点即在于只有上下两层而中空,便于切开而实以麻花。但在二十年代前,牛街地区只有输入胡同中间路北马家烧饼铺独家生产,该铺由马四巴经理,其终生鳏居的长兄马三巴,独擅烤马蹄烧饼。其燃制之具为一砖砌之特制烤炉,将制好之烧饼,趁湿贴于烤炉内壁,然后取下围炉旁烤其内面。三十年代初,马三巴物故,而牛街的马蹄烧饼亦即绝于人迹矣。

5,油炸薄脆
用面抻之使外缘微厚而中部极薄,以热油炸之,其薄部松脆可口,别有风味。

6,豆沙饼
(自此以下,均为早堂点心卖过,下午及晚间供应的食品。)用薄面皮内实豆沙(北京俗称澄——音凳——沙),周遭粘上芝麻,上盖红印记,并微裂一孔,俾免烘烤时因豆沙膨胀而整体破裂。

7,糖耳朵和蜜麻花
糖耳朵很松软,上面似有豆面,蜜麻花则炸制后再罩以糖稀(饧),二者均味美可口,较之细点铺产品,虽较粗而风味不减,且价较细点降半。

8,脆麻花
用糖和面,绞成绳状,以热油炸透,迨吹凉后,极酥脆味美。

9,排叉
用硬面擀成薄片,中部切成条,然后以两层互相圈套,热油炸之,酥脆有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