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2023-07-26 13:56:57)
分类: 文史钩沉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编者按]龙起源于水龙卷这种观点,据我所查,目前尚没有任何一位学者持这种观点,我这种看法可以说独一无二。我认为我的说法无论从文字学起源还是文化传说起源分析,都持之有据,能解释许多以往不好解释的疑点,所以可能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一种观点。

    关于中国龙的最初起源,众说纷纭:比如什么“图腾说”“蛇演变说”“鳄鱼说”,还有什么“蜥蜴、牛、马、猪、虎、闪电、彩虹”等等,不一而足。但我认为这些文化上的东西都是后来才附丽上去的概念。
    因为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对龙形成那样一个形状和功能的概念呢?即:它是极其巨大的,远超过所有动物,而且是长形的,弯曲的,能在水里游,能上天,会飞,扭摆游动,能腾云驾雾,能行云布雨,甚至能喷火,能发出电闪雷鸣。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有那些形状和功能,上述种种动物都只是取其一点,没一个真正像龙,差得很远。那么,这个最初的概念和形状是从哪儿产生的呢?
    我认为最初的起源应该是大自然界存在的“水龙卷”,但几乎没人指出这一点。

    一、水龙卷完全符合龙的所有特点
    水龙卷又称“龙吸水”,是由积雨云底部伸展到海面上的漏斗状云及其所伴随的强烈的旋风。当它伸到海面时,能吸起高大的水柱。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漏斗状中心由吸起的尘土和凝聚的水气组成可见的“龙嘴”。
    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当它移动到别处时,便形成降雨。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注意看它的头部多么像龙头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每条水龙卷都有个龙头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注意看似乎还有几只龙爪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注意看它的头部多么像龙头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我们想想看,当原始人类看到从水面上忽然升腾起一条黑色或灰色、青色的,类似于蟒蛇,却比蟒蛇大得多的“怪物”,蜿延扭动,飞上天去,然后天上出现了乌云和降雨,甚至电闪雷鸣,他们能不惊骇得目瞪口呆吗?
    他们肯定认为这确实是水里的一种动物飞上天去了,他们不可能知道实际上不是动物,只是旋风卷起来的水。因为他们分明“看到”这个“怪物”是从水里面冒出来的,是活的,是能飞的,它吸足了水,所以能行云布雨。一切都那么“合理”“自然”。
    而且它的形状也非常符合后来创造出来的那个龙。它的头部因为在急剧上升时受到空气阻力,激起水花,形成一个比较大的,乱七八糟的十分凶恶的“头”。或者,如科学解释所说:龙卷风漏斗状中心由吸起的尘土和凝聚的水气组成可见的“龙嘴”。
    它的身体非常像巨蟒,可能有时伴随着水柱有一些浪花,很容易把浪花看成“龙爪”,有时还有一些云伴随着水柱翻滚,而水龙卷飞上去的空间中往往有大片的乌云,这就是所谓“腾云驾雾”。有时水龙卷甚至还带着电闪雷鸣,还可能冒火,非常可怕。人们便很容易认为,是龙目造成了闪电,龙啸造成了雷鸣。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水龙卷往往夹着电闪雷鸣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红色的水龙卷很像火龙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水龙卷有时还伴随着火灾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闪电穿越水龙卷

    如《山海经》中记载说,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一座山,称为章尾山,山上有一条“烛龙”,这条龙人面蛇身,体长千里,两眼立生,就如两条直缝。它以眨眼来控制昼夜的变化和时光的流转,闭目为夜,睁眼力昼。晋人曾有诗云:“天缺西土,龙衔火精,气为寒暑,眼作昏明,身长千里,可谓至灵。”
    《说文解字》对“龙”是这样说的:“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从龍。”
    这些特点全都与水龙卷相符合。


    二、“龙”的文字演变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网上的《象形字典》中对龙字的演变是这样描述的:
    “龙,甲骨文在大口曲身的动物头上加“辛”,表示“龙”头上长着锋利的角,整个字形像长角的爬行巨兽。造字本义:中生代一种头上长角、大口利齿的巨型爬行动物。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的写成“辛”,并在兽身上加“匕”加“彡”,表示“龙”有利爪、背上长鳍。
    隶书误将篆文的“辛”写成“立”。
    俗体楷书省去正体楷书的“立”和“月”,并依据草书字形将右边的楷化成。
    当“龙”这种威猛的动物成了中国先民的图腾后,又被人为地赋以海陆空的优势:狮头,虎舌,鹿角, 蛇身,鹰爪,鱼鳞鱼鳍,无可匹敌,威武完美。古人将巨蟒视作“龙”,因此王孙贵族在家豢养巨蟒,以祈吉祥幸福。”
    这一段解释很好地描述了龙字的演化过程,但有一处过于牵强,说甲骨文中的龙字,其造字本义:中生代一种头上长角、大口利齿的巨型爬行动物。古人哪里知道什么“中生代”、“爬行动物”?这不过是现代人的穿凿附会。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古人哪里知道什么“中生代”、“爬行动物”?

    我们都知道,多数解释都认为龙最早起源于蛇,甲骨文中的“龙”字虽然身驱有点像蛇,但头上多出一团复杂的图案,说是“辛”字,显然,这与蛇的形象就不相符了。
    如果我们以水龙卷来象形,那就一切都清楚了。水龙卷身驱像蛇,但顶部有巨大而复杂的“头”或者“龙嘴”,恰好与甲骨文中的“龙”字相符。再说,蛇一般都是平卧的,很少有立起来的,而甲骨文中的“龙”字,其身驱则是立着的,恰与水龙卷立着飞天的形象相符。
   或者可以说,中国最早的龙字,实际就是人们照着水龙卷画的写生画。
    钟鼎文与甲骨文大同小异,到了篆字才附加上了许多东西,比如“肉月”,象征《说文解字》中所说的“肉身”,并在兽身上加“匕”加“彡”,表示“龙”有利爪、背上长鳍。
    这个过程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龙形象演变的全过程,先是一个单纯的身驱像蛇,头部复杂的水龙卷,然后再一步步把各种动物的形象附加上去。最终才形成现代的龙字。这表明龙并非一开始就是各种图腾的组合,而是先有一个原形,后来才把各种图腾附加在这个原形上的。所以“图腾说”并非龙的本原。

    三、“龙”字发音之谜
    另外,我们从“龙”字的发音也可寻出端倪。有人说:“此种动物的真实形象如何,今已不知。但当它奔跑的时候,可能发出滚动ㄌㄨㄥ,ㄌㄨㄥ的声音.所以古人便称此种动物为ㄌㄨㄥ long”。
    显然这纯属猜想,因为事实上并没有这样一种动物,再说人们所附会的蟒蛇、鳄鱼、牛、马、虎、蜥蜴之类没一个能发出这种声音。六千万年前的恐龙奔跑时也许会发出“隆隆”声,但古人不可能知道中生代有过这样巨形的动物。
    但如果我们认识到龙的原形是水龙卷,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无论旋风吸起水柱升空时,还是伴随水龙卷发出电闪雷鸣,都是这种巨大的“隆隆”声,所以人们便把这“动物”称为“龙”。就像用虎啸声称呼虎,用鸭叫声称呼鸭,用流水声称呼“江”“河”等等,都是同一个道理。
    总之,只有水龙卷才能最完美地解释龙的来源。

    四、其它解释都是后来附会上去的
    人们面对这种巨大的怪物只有颤栗、恐惧和膜拜。对这种从水中冒出来并升空的“动物”,他们只能在自然界寻找与之相象的动物来附会,来拼凑,比如鳄鱼,蟒蛇等等,并给它加上鹿的角,鹰的爪,蛇的麟甲,喷着火,吐着水,人们最初造的“龙”字,基本就是这个形象。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于是龙的形象渐渐被描摩得越来越清晰、复杂、恐怖。被赋予了种种神奇的功能和威力,成为中国人的图腾。但不管怎么发展,龙的基本功能仍然是大自然中的水龙卷的功能,比如从水中飞天,能行云布雨。所以中国的龙王主要的职责是管水,有时还附带管一管打雷闪电和喷火。总之,水龙卷本身已经具有了后来的龙所具有的一切形状和一切功能。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自然现象,任何一种生物比水龙卷更像龙的了,所以,只有水龙卷才是中国龙的最初来源,而不是其它东西。
    所谓这个起源,那个起源,都是在水龙卷的基础上逐渐加上去的,它们都不是真正的源头。比如“图腾说”认为: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在消灭了牛图腾、鹿图腾的氏族之后,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头上,后来又加上了猪的头或马的头,加上了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子、鱼的鳞、花的尾巴,经过长期的发展,众多图腾的集合就形成了中华龙图腾的形象。
    这个说法也很有道理,但我认为这是在先有了水龙卷所形成的刍形之后,才逐步产生了“图腾说”。因为无论是蛇,还是鳄鱼,牛、马、猪、虎等等,没一个能飞上天去,没一个能行云布雨。鹰虽然会飞,但鹰爪却不是龙的主体,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五、东西方龙文化的相同起源与不同演变
    其实西方的龙也有类似的起源,在拉丁语中,“draconem”也可以指巨大的蛇,而在古希腊语中,“drakon”则指巨大的海蛇或海中怪兽。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可以看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龙的形象与蛇的形象相近,主要表现为强大的力量以及长生不死的能力,这与巴比伦神话中的迪亚马特的形象有关。
    而迪亚马特的后代怒蛇则被认为与龙有更密切的关系。根据新巴比伦时期建造的巴比伦城伊什塔尔城门(公元前6世纪)上的浮雕显示,怒蛇的形象接近于麒麟,头部、颈部和躯干都覆盖着蛇鳞,前足为狮足,后足为鹰爪;头顶长角,尾部有蝎尾针。
    总之,东西方关于龙的形象都很相象,而且也都是从水中冒出来的蛇类怪物,披麟长角,狮足鹰爪,所以很可能西方人也是看到水龙卷才产生的这种猜想和附会,再者,西方是海洋文明,看到水龙卷的机会更多些。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西方人眼中的水龙卷

    东方的龙始终保持着蛇形的修长身驱,靠云雾飞翔,腾云驾雾是中国的传统飞行梦;而西方的龙则演变为插着翅膀的四足动物,类似飞虎、飞狮。可能西方文明中没有腾云驾雾这一说,要飞只能靠翅膀,比如神话中的天使全都长着翅膀。
    东方的龙似乎不大能上岸行走,不在天上飞的时候只能潜伏在水中,而西方的龙因为有强大的四足,所以可以在陆上奔跑。我想也许是因为西方经常有英雄屠龙的故事,英雄是人,上不了天,入不了海,只有在岸上才能与龙搏斗,所以西方的龙必须能在陆地上奔跑。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东西方的龙所象征的意义也大不相同,东方龙随着帝制皇权的加强,龙的形象越来越变得高贵、尊严、神圣,早已脱离了原始的恐怖怪物的观念。这也许是斯德哥尔摩症在作怪吧,被帝王压榨残害的小民,最终爱上了他们头顶上那位恶魔。
    而西方龙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恐怖凶残的恶魔形象,神话中多有屠龙的英雄,龙是一个负面概念。这可能跟他们自古以来王权就没有达到过东方皇帝那样的高度,没有真正神圣过有关。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中国的神怪中有许多是这种恶神


    六、龙与皇帝
    那么接下来,每条河流,每片海域都各有一条龙王管着,比如东海龙王、北海龙王、泾河龙王、渭河龙王,等等。当然,水里还得有“龙宫”,以便龙们平时居住在里面。龙王爷当然也得生儿育女,于是又有龙子龙女。龙家族管理着水中的所有生物,包括虾兵蟹将之类。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天下的江河湖海这么多条龙,总得有一个总头目来管他们吧?于是天上就有了玉皇大帝。因为天总比地要高贵,大地上的山川湖海,花草鱼虫,全都有各自的神,包括龙王爷、土地爷,山神、树神、花神,等等,全都得由天上的皇帝来管理。就像人间的皇帝管着各州县的父母官和黎民百姓一样。
    而中国的皇帝呢?自然也不是人间凡物,而是他母亲与天上的龙感应交配所生,所以叫做“龙子”。比如传说刘邦未出生之前,刘媪(刘邦母亲)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刘太公(刘邦父亲)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龙的原形应该是“水龙卷”

    于是他就可以代表天上的龙来统治人间,就跟耶苏代表上帝一样。皇帝的一切东西都叫做“龙”,比如龙颜、龙准、龙须、龙袍、龙廷、龙床、龙辇……
    中国的神不是像其它文明的神那样,宣称自己是为了救民,爱民,保民,是崇高的神,中国则是以凶恶为神,是要使小民恐惧、害怕,匍伏,不得不向恶神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而且更诡异的是,比如某小民们哪天忽然作个梦,显个灵,宣扬自己也是龙种,也有做皇帝的资格,于是改朝换代的斗争就开始了。而不像西方,没有一个人敢宣布自己也是上帝的儿子。
    也就是说,在中国,龙虽然高不可攀,神秘莫测,但“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大家都有希望,都有资格,都有可能是一个“潜龙”,是一个未来的“龙种”。所以我们整个炎黄子孙也就全体都是“龙的传人”了。

              2017年11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