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有多种,比如自学、听课、作业、考试等等,而讲课和研究则是更高的学习方法。讲点自己的体会。
一、自学
比如自学,我们当年全国千百万学生全都学落后的俄语,浪费了多少人的青春?到了三十多岁,赶上改革开放,学习风劲,就自学了两本最浅的英语。就这点儿东西,到后来搞电脑编程序全用上了。
即使搞电脑,在还没接触电脑之前,先自学了一本谭浩强的BASIC语言,等一碰到电脑,立刻就能上手。这都是自学的好处。
我当年的自学教材至今还在
但有些东西光靠自学很难,非听课不可。比如理科,中学数理化也许还能自学,大学数理化大概除了天才,一般人不听老师讲课,基本看不懂。
再比如弹琴,家里也有琴,也有教程,也能看懂,但一动手就觉得很难,尤其左右手配合,根本别想。
二、听课
后来上了老年大学,别小看老年大学,老师可都是专业的,无论乐理还是弹奏,都比我们高得多。只是我们那老师废话太多,讲课技巧也不行,肚子有货倒不出来,好些同学都有意见。我不这么看,尽管废话多,十句里只要有一句有用,对我们来说那就等于醍葫灌顶,茅塞顿开,太管用了。
再说人家整个有一套循序渐进的教程,按照教程走,从易到难,最终掌握了双手配合的技巧,增长了许多乐理知识,我一辈子都感谢老师。
三、考试
老师不光布置作业,而且还考试,也就是每学期结束时把我们拉到稠人广众场合演奏,女同学们全都吓得手发抖,这就是又一层比作业更高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平时作业不过硬,只在家里会弹,一上阵就拉稀,那就学不扎实。
上面所讲都是学生式的学习方式,而对于老师和专家来讲,又有更高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讲课和研究。
四、讲课
就说讲课,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想把一门学问真正搞透,那就当老师。我自己体会很深,比如中学物理,自己当学生时,无论再怎么做作业,考试,也学不了多深。等我们当老师给别人教的时候,那就完全是另一个层次了,你必须完全搞透,真正弄懂,各种题都得会做,否则遇到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刁钻古怪问题时就对付不了。因为我们是站在大学物理的角度来看中学物理,就跟中学生看小学算术似的。
其它不管教摄影,还是教画画,都是这样,学生画不好,画不像,你必须得有真本事,一出手就比他强得多,一笔下去立刻改观,这样你才能教他。
五、研究
而搞研究更是一种高级学习方法。什么是搞研究?那不是学一门课,而是找一个课题,为了解决一个全新的问题,搜集国内外各种资料,提出一套自己的全新观点,并以各种证据来论证它。而且还得要做到让业内专家服气,承认,更要求论点论据过硬。
等你把这个课题搞完,对这个领域内的相关知识一定很透彻,因为到了研究这个层次,一定要有相当的深度,不是一般学习方法能达到的。
比如我曾发表过一篇分子遗传学论文,本来我并不很懂,但因为一位钻研遗传学的女人,经常缠着我辩论,我想一下把她驳倒,让她不再纠缠,那段时间买了几十本书学习研究,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完成论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经此之后,对分子遗传学可以说大致清楚了,如果去高中讲分子遗传学也没问题。
发表在《生物学杂志》上的分子遗传学论文
为什么研究生比大学生高?就在于学习方法不一样,中国的大学跟中学其实差不多,还是听课、做作业、考试这一套老方法。只不过内容深些罢了。而研究生不一样,一切都为研究课题服务,跟着导师找参考书,搞调查,统计,计算,有时是社会上很实际有用的题目,研究出结论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几个课题下来,研究方法就学会了。
据说美国从中学就开始搞课题了,老师出一个题目,一周时间,同学们自己跑图书馆,自己写论文,出观点,一周后再组织起来宣读各自论文,展开辩论。老师并不判定谁对谁错,只看谁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了方法。
按理说,这才是素质教育。不过这个办法恐怕没法运用到中国,一周不上课,孩子们还不全放了羊,玩了游戏?一周下来,从网上下载一篇论文,或者找个枪手给点钱攥一篇,糊弄事。
六、写作
最后一个我要说的学习方法就是写作。对作家来说,写作是展示他们才华和情感的寄托。我们不是作家,只是一般退休老者,离开了科研所,已不搞研究,也不再教课。现在只是写点知识性的小品,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继续学习。
我发现写文章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我写的多半不是我本专业的东西,而是自己本来不大懂的,文史百科,科普小品,杂七杂八。如果对某种东西感兴趣,只凭看书,看网页,动脑子想想,是没什么深度的,有时仍然稀里糊涂,搞不明白。即使能想出点什么东西,如果不写出来,也随即就丢失了。
这时我就写文章,有点儿像上班时写研究论文那样,立论,搜集证据,从正反各方面进行论述。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往往也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比如我忽然对算盘感兴趣,想想中国算盘如此久远,如此神妙,那是世界最早的计算器,怎么到后来没能顺理成章地发明出计算机,反而由洋人发明出来?于是查资料,条分缕析,最后得到结论,中国的算盘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另一条路,而且过于早熟,注定不可能演变成计算机。这与中国的文化类型有绝大的关系。
文章写完了,我对中国算盘的发展史,及电脑发展史也就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知识也就学到手了。
写成的东西不一定发在博客上,比如不够幽默,或过于艰涩,别人不爱看,只要自己学到知识就足够快乐了。
再说,现在网络研究条件比传统方便太多了,以前跑图书馆,查目录,搞检索,那是个专门学问。而现在人人足不出户都能搞研究。比如我因老家在北京,所以很早就对北京话的来源非常感兴趣,但因不干语言这一行,多年未得其解。现在掌握了网络,输几个关键词,所有你感兴趣的资料全出来了,包括各种不同观点的权威说法全都历历在目,只要互相比较分析排除,就能得出你想要的研究结论。现在我可以自信的说,对北京话的来源我已经基本了解,终于解了多年的一个心中之谜。
怪不得当年德国人跟中国人说,你们没有互联网怎么能搞研究呢?真是这样,有了互联网,人人都能成专家学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