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2023-07-18 12:48:58)
分类: 杂谈随感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奥巴马只能惦脚跟蹲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前者才能叫做真正的蹲,西方人多半只能像后者那样

    蹲,这个姿势,对中国人来说太容易了,谁都会。但对西方人来说非常困难,根本蹲不下去,强行蹲下去就要后仰跌倒,最多也只能惦起脚跟儿蹲,摇摇晃晃。不可能像中国人似的,双脚完全放平在地面。所以西方人把“蹲”称为“亚洲蹲”,好像只有亚洲人才会蹲。
    中国人会蹲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知道西北农村老乡聚到村头吃晚饭,一定要蹲着,端着大海碗边吃边聊。我在火车上亲眼见陕甘老乡有座椅不坐,直接蹲在上面,而且一蹲就是一路,腿不酸,脚不麻,似乎蹲比坐更舒服。我上大学时曾在北疆农村搞社教,一到开会时,那些农村干部,全部蹲在长条凳上,没一个坐着。当时我非常奇怪。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而西方人不会蹲到了什么程度?据说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时,西方人来中国旅游,有时深入城乡,免不了“上旱厕”,旱厕之脏已令他们无法忍受,而他们对旱厕中的蹲坑更无法理解,不知该往哪儿坐?只好直接坐在肮脏的蹲坑上。据说这是当年西方人来中国旅游最大的痛苦。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为什么中西在这个动作上有这么大的差别?一开始很容易归结为人种不同。比如西方人腿长身子短,蹲下去重心不稳,后仰跌倒。或者西方人跟毽比较短,蹲时很难把脚后跟踩到地面。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是长期生活习惯不同所致,具体说就是如厕姿势不同。


    我本以为西方的坐便姿势和坐便器是近现代才发明的,其实非也,西方人从古罗马时代就有公共坐厕。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1596年,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第一个水冲式马桶——一个有水箱和冲水阀门的木制座位。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军队建立的野战厕所也采用的是坐厕,有时在战场临时设立的一种简易排便设施,用木头搭成一种双层栏杆,人可以坐在上层栏杆上,用脚勾住或踩在下层栏杆上以保持平衡。坐姿如厕比较省力,腿的承重能力不大,重量都转移到了便器上,毋庸置疑坐姿如厕更加舒适。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西方皇宫中的坐便器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也就是说,西方人很少蹲着方便过,没这习惯,所以不会蹲。
    但即使在西方,也不是都不会蹲,还是跟贫富有关。波兰人因为过去比较穷,用过蹲厕,所以在欧洲大家都开玩笑说,波兰人擅长蹲着。东欧和俄罗斯因为也比较穷,也用过蹲厕,所以西方人又把这姿势称为“俄罗斯蹲”。
    那么中国呢?是不是从古代就一直是蹲坑,到近代才从西方引进坐便器呢?其实不是这样。
    中国汉朝就有马桶,当时叫虎子,是皇帝专用的。据说“虎子”是受高祖刘邦以儒生之冠当溺器而受到启发才发明出来的。
    后来到了唐朝,因为皇族有人叫李虎,为了避讳,把虎子改名为兽子或者马子,再往后就演化成马桶。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也就是说,古代中国贵族使用坐便器,而老百姓享受不起,只好地下刨个坑蹲着,专制社会连如厕都有等级差别,蹲还是坐,主要取决于贫富。。
    即使到了近现代,这种贫富造成的差别都很明显,江南比较富庶,所以我们看到上海江浙家家都有马桶,一到清晨,江边便是一片用竹刷子刷马桶的合奏曲,导致苏州河又黑又臭,这是我第一次去上海留下的印象。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而北方,尤其西北,是中国最穷的地方,所以全是蹲坑。当然,农民之所以更善蹲,还要加上另一个原因,舍不得直接坐在田间地头,以免裤子被磨损。久而久之,练出超级蹲功,蹲着反而比坐着更习惯,更舒服。
    过去有些农村孩子来大城市,第一次见到抽水马桶,不习惯坐,只好蹲在上面。
    我们去日本旅游,发现日本厕所里的图示上,画出几种错误姿势,其中就有直接蹲在马桶圈上的“亚洲蹲”,估计也是某些国人的不文明行为。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蹲?

    据说现在有些打小没见过蹲坑的城市孩子,也同样不会蹲,跟西方人一样。这说明“亚洲蹲”并非人种结构不同导致,只是长期习惯造成的,而且主要跟贫富有关。
    如此看来,恐怕再过几代,亚洲蹲就会从中国消失,中国人将“彻底站起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