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电影院》观感

(2023-07-17 10:12:07)
分类: 杂谈随感
             《天堂电影院》观感

《天堂电影院》观感

    最近看了《天堂电影院》,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电影发展史。
  那时候电影好像刚刚问世。意大利南部小镇,调皮聪明的小男孩多多特别喜欢看电影,为此没少逃学,把母亲给的餐费买了电影票,不免经常挨打。放映师艾佛特似乎特别喜欢多多,总是罩着他。
    那时的电影好像还是默片,无声电影。为让观众看得懂,喜欢看,演员只好以浮浅夸张的动作表情来表演,惹得观众开怀大笑,比如早期的卓别林就是滑稽喜剧大师。
    本以为西方对性很开放,看了这部电影,方知那时西方也有严格的审查制度。牧师负责审片,凡是接吻镜头一律命令删除。艾佛特只好把“不宜”胶片剪下来。多多最喜欢从废片箱中拣出一段段胶片,对着光线看,笑眯眯的。多多耳聪目明,很快偷会了艾佛特的技艺。


《天堂电影院》观感

    那时的胶片还是老旧的硝酸银底片,速度还是较慢的每秒16格,强烈灯光烤在胶片上,很容易失火。艾佛特经常向多多讲授这类知识。
    我记得我小时候还看过这种胶片的电影,看着看着,忽见银幕上的形象不动了,开始融化,中间出现一个洞,然后融洞扩大,整个银幕便一片亮白,大家齐喊:“电影片子着火了!”
    影片中还有许多有趣的镜头,只举一例,比如学算术。聪明的多多大概因经常旷课,在学校里算术没学好,简单的乘法口诀怎么都背不下来,五五二十五总是背错。我有点奇怪,印象中只有汉语才适合于背口诀,西方语言不如汉语这样容易编成整齐精炼的口诀。闹半天,原来西方人也背九九表。
    后来政府要扫盲,艾佛特这类完全不懂算术的成人也得跟小学生一起参加考试。这一幕多像我们刚解放时办扫盲班,那时的成年人也是大多没上过学,得从“人口手”和“123”开始学习。考场上为难的埃佛特赧笑着向多多求助,多多偷偷给艾佛特递纸条,既逗乐,又温馨。
    后来观众越来越多,室内坐不下,改成露天场,电影机转向院中一面高墙。不料胶片忽然失火,放映室内火光冲天。观众纷纷外逃,独多多一人逆着人流冲进放映室,把艾佛特从里面拖出来。
    电影院烧了,但电影还得看。大亨投资,把电影院翻修一新,但小镇会放电影的只有被烧伤的艾佛特和多多,还是小学生的多多只好辍学,换了制服“参加工作”,成为养家糊口的男子汉。
    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技术进步,硝酸银胶片更新为醋酸银,用火直接烧胶片都烧不着。每秒16格放映速度进步为24格(我们有时看历史记录片,用24格来放16格的电影,所有人都那么脚步匆匆,动作夸张,尖声怪叫,引人发笑),更不易失火。无声电影也进步为有声电影,演员的表演也更加深刻真实。
    电影技术的每一进步,在这部电影中都清晰可触。
    已经失明的艾佛特还经常来放映室坐坐,陪着多多恋栈怀旧。他只要听一听,就知道放映机有没有问题,正在演的是什么内容。
    多多从孩子成长为青年,经历恋爱、失恋,在艾佛特的鼓励下,最终离开这座使他热恋和伤心的小镇,参军入伍,去外地奔波。
    三十年后,已功成名就,做了导演的多多故地重游,忘年老友艾佛特已去世。电影业被新兴的电视取代,这座古老的“天堂电影院”将被拆除。多多最后一次爬上放映小阁楼,一一浏览那些熟悉的旧物:放映机、放映孔前面的狮子头,坐了多少年的凳子……终于,多多看到了那一箱被剪下来的接吻胶片,仿佛一切都重回过去的岁月,看着这些镜头,多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理解了生命中的一切。 把它拿走留做了纪念。
    第二天,小镇所有的老观众,加上放映员多多,以送葬般庄严沉重的心情,参加了老影院的爆破仪式,目睹熟悉的老建筑在硝烟中灰飞烟灭,“天堂电影院”终于回归天堂。


《天堂电影院》观感

    这时我发现人类真的有共同情感,原来西方人也跟我们一样怀旧,恋旧,而且他们的怀旧似乎更具仪式感。
    总之,这部电影表面上虽然轻松幽默,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无穷的情感寄托。
    整个20世纪是电影业最兴旺的时代,电影从兴起到没落,不过短短一百年时间,我们恰好见证了它的后半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