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殖民体系和朝贡体系

(2023-06-11 17:30:50)
                  殖民体系和朝贡体系

    在进入现代之前,西方列强对外多采用殖民体系,而中国一直是朝贡体系。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强国大国对付弱国小国落后国的方法,而区别则很多。
    西方列强自诩为文明国家,将落后国家视为土著野蛮国度,先以经商为试探,如果顺利,则将对方做为原料供应地,攫取资源,劳力,如果不顺利,则继之以军队,打服之后,签订条约,强迫弱国按条约割地赔款,最终降为殖民地,宗主国派总督去管理。所以这类关系又被称为“条约关系”。
    中国则不一样,因为在东亚是唯一的大国,强国,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周围各小国或心悦诚服,心向往之,自愿尊中国为天朝上国,或畏其力量,不得不服,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殖民体系和朝贡体系

    第一,中国朝廷的册封是藩属国君王统治合法性的来源。藩属国国王死了,新国王不能立刻登基,必须向中国的皇帝报丧,请求册封自己为新王。中国在这个时候是有选择权的。只要不是弑君自立、臭名昭著或者对中国态度傲慢、不遵守藩属礼节的,朝廷都会承认,颁布册封的诏书。新王在得到中国册封前不能称王,而称世子。如果世子短命,没来得及得到中国的册封,那么他终身都是"世子"。
    第二,藩属国要使用中国年号,奉行中国正朔。中国象征性地向藩属国颁发中国历法,宣教皇帝谕旨。他们对内统治、对外交往时,都要奉中国为正朔,以中文为通商交流语言。
    第三,履行对中国皇帝的“臣子义务”。比如在中国皇帝生日、娶妻、诞子等,藩属国君王都要上表祝贺问候,在重大政治问题、外交事务上更要为中国马首是瞻。当然,中国皇帝下令交办什么事情,或者叫藩属国君王来中国朝拜,藩属国君王是不能拒绝的。拒绝就是抗旨,后果很严重——中国皇帝和藩属国君王类似"君臣关系"。
殖民体系和朝贡体系

    朝贡国当中,根据他们和中国关系的亲疏,也分一、二、三等。和中国关系最近的藩属国有两个,一个是朝鲜,一个是越南。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与越南、与朝鲜就有了外交往来。关系稳定时,两国对中国是一年一贡,贡献的方物都特别多,使臣不绝于道。明清在北京专门修建了朝鲜馆和越南馆,接待两国的朝贡使团。这两个国家在东亚各国中,与中国关系最好,自身汉化程度也最深。两国一度都以汉字为官方文字,中国对他们影响之深,可见一斑。中国为了帮助朝鲜抵御日本的侵略,在唐代、明代两次援朝抗日。其中明代后期,为了援助朝鲜抵抗丰臣秀吉,万历皇帝几乎倾尽全力出兵。历史学家把明朝耗费元气援助朝鲜,看作明朝衰亡的一大原因。朝鲜感激明朝“再造之恩”,明亡清兴后,朝鲜仍旧奉行明朝年号几十年,统治者还暗中祭奠崇祯皇帝。中国人都对明朝灭亡渐渐淡化了,朝鲜君臣还在那悲悲戚戚、寄托哀伤。
    朝鲜、越南是第一梯队的藩属国,万邦来朝的时候两国使节走在前面。接下来第二梯队的藩属国有琉球、寮国(老挝)、缅甸、暹罗(泰国)等。他们大致都是两年一贡的国家。
    爪哇、菲律宾、尼泊尔、中亚诸国等,又是第三梯队的藩属国。他们不是三五年一朝,就是中国对他们的朝贡期限没有强制的要求。一些与中国没有固定朝贡关系,偶尔来朝的国家也被中国归入这个梯队,比如天竺(印度)、锡兰(斯里兰卡)等。
    有一个国家很特殊,与中国主导的朝贡体系若即若离,是整个东亚地区的“另类”。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不一样,它看人。唐朝强盛之际,日本对华恭顺,定期朝贡,遣唐使和留学生接踵而来。后来唐朝分裂了,国事衰败,日本就不来朝贡了。宋朝国力逊于唐朝,日本就不那么恭顺了。这个国家会对比两国实力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它佩服强者,行为有很浓的功利性。朝贡制度的首要内容是政治上,藩属国要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只有中国的皇帝才能称皇帝,藩属国君主只能称王。但日本君主就号称天皇。隋朝的时候,日本天皇给隋炀帝送来一道国书,名字叫作《日出之王致日落之王书》,隋炀帝当场就把国书给扔了。
    至于殖民体系,我们可举英国和印度这对最典型的例子。
殖民体系和朝贡体系

    印度方面:
    政治上瓦解种姓制度,形成较完备的资产主义法治体系;统一印度,培养并壮大了印度资产阶级。
    经济上摧毁农业经济,形成大量廉价劳动力;从英国购买机器获取先进生产资料;修铁路扩大地区影响力。
    文化上推行西式教育并形成高等教育;培养了一系列印度人才;统一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并通过新闻传播扩大影响,进行文化传播。
    英国方面:
    政治上规范法制,形成一套完善的殖民体系供其他殖民地参考;通过殖民地转嫁国内矛盾。
    经济上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享受了极大的发展红利,占有极大的原材料市场及工业品的倾销市场。
    文化上将英语影响力扩散,吸收各殖民地人才,促进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通过输出本土文化增加殖民地认同感,增强其殖民统治合理性。
殖民体系和朝贡体系

    总的来说,我认为朝贡和殖民的异同主要为:
    简言之,笔者认为朝贡体系会更偏向于宗主国用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对藩属国施加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通过文化认同感使二者趋近的;而殖民体系更像是强制性的,殖民地处于被动的地位,宗主国享有一切先发优势,对殖民地施加强制的影响力,如果殖民地不服从则通过军事、法律等条约规范殖民地统治者的行为。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殖民体系不能直接套用于朝贡体系。
    或者说,殖民体系主要着眼点在经济上,主要为了宗主国本身的利益,比如当年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美国征税太高,最终引起美国人的反抗,导致美国独立。中国的朝贡体系着眼点在君主的面子上,而不大在乎利益。往往藩属国只进贡一点土特产,却得到中国皇帝的超值赏赐,殖民体系决不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傻事。许多小国就为了利益,不远万里跑来进贡。比如有些小国进贡狮子,不够数就用犬獒类代替,说这是小号狮子。
    十八世纪之前,中西方尚无交集。1793年,英国使团在马嘎尔尼的带领下,来中国给乾隆皇帝贺寿,因为跪拜礼仪发生争执,马嘎尔尼坚持不下跪,乾隆也就坚持不接见,最终无功而返。
    这可以说是殖民体系与朝贡体系的第一次碰撞,不欢而散。中国不知道西方还有能跟中国相匹敌的列强,把全世界所有国家全都看成来朝贡的藩属国,“蕞尔小邦,到我天朝上国朝贡,岂有不跪之理?”
    待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皇帝才终于领教了另一种不同于朝贡体系的新世界。近百年,西方列强不断打上门来,试图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终因中国太大,而列强分脏不均,未能彻底灭亡中国。
    甲午一战,中国被以前藩属国打败,从此朝贡体系彻底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秩序。
    二战后,西方列强原来的殖民地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也分崩离析。不过双方还都存在着一些残存的理念。
    比如西方各大国,至今还在为各自的势力范围斗个不停。在美国眼中,亚太、欧洲仍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在俄罗斯眼中,原苏联诸国,及东欧诸国,仍应该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西欧不答应,于是俄乌爆发冲突。打到现在仍未停手。
    而在某些国人看来,朝鲜仍然属于自己的藩属,自己仍然是天朝上国,在潜意识中,仍然是过去的朝贡体系,不管怎么,只要你们仍然奉我们为老大哥就行,我们面子有了,赏点儿土地不算什么。
    但现代国家之间,再没有殖民体系或朝贡体系概念了,都是平等国家,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一寸土地都不能给。我们有些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023年2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