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商”字
“商”字很有意思,含义极为丰富。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商业、商人,在古代这些都是被人瞧不起的,为什么?
还有一个含义是商量、商讨、商榷,这跟经商有关系吗?
同时它又是朝代名,它打哪儿来?
而且商还是地名,比如商丘,为什么叫这个名?
除法运算的得数也叫“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甚至星座和音名中都有商字。
所有这些疑问其实全都是相互关联的。
一、商字的原意
商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本义不明,甲骨卜辞中都用作人名或地名。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商丘,也就是商朝始祖契被大禹所封的地方。
商代建立之后,金文假借为国“殷商”,后来就成为朝代名了。
溯其原意,商只是地名,跟经商还没发生关系,但这之后就开始有关系了。
二、商人善贾
距今大约3800年前的夏代,商国的第七任君主、商部落始祖阏伯的六世孙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肇牵车牛远服贾”,开始用牛羊帛粟等物品与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人们尊称王亥为“商业鼻祖”、“华商始祖”。
跟“商”字含义相近的还有一个“贾”(gu),在甲骨文中,贾字外圈是个容器,里面是贝,整体就是存钱罐,所以也象征商业。“商贾”即指商人。
因为商人重视商品的生产和交易,所以殷商的手工业水平高超,商代青铜器非常精美,比如说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四羊方尊等等,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则远远不及商器;商人要实现与远方的交易,必须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商人始祖相土发明了马车,王亥发明了牛车。
看得出,在商业社会中,生产力发展得比较快。
三、“商量”和除法的“商”都由此而来
古代经商大都采取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方式,实物交换须对双方的物品价值作出评估,所以商又有估量、商量的意思。你漫天要价,我就地还钱,这就有个讨论过程。过去市场上买卖牲口,两人在袖筒里用手指相互捏咕,也是这个意思。
除法运算的得数之所以叫做商,也是这个过程。每上一个数,都要看看多了还是少了?要试一试,商讨一下,所以叫“试商”。
四、周取商而代之
商人重鬼神,好占卜,而周人质直,不好鬼神,这已是学界共识。为什么?因为经济基础不同。
商是以商贸为业的部落,周是以农耕为业的部落。商品经济不同于农耕经济,商品的交易,或赔或赚有不可预测性,所以重鬼神,好占卜;而农业生产,只要尽人力,十之八九,收获是稳定的,所以不好鬼神。南方的渔民为什么也爱信鬼神?也是因为出海打渔,命运不可预测。所以商人与周人是思维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究其源,与地理环境有关。商所在的华北平原,交通便利,无山川阻隔,有舟楫之便,利于经商;周所在的关中平原,依秦岭,傍渭水,东有潼关,西为甘陇,相对封闭,不利经商。
众所周知,欧洲自古就是商业文明,源于古希腊;而我们则是农耕文明,实际上源于周而非商。如果不是周取商而代之,焉知中国会不会发展成为商业文明?
殷商被周所灭后,周成王封其贵族后裔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商丘,称宋国。
徐中舒在《殷周文化蠡测》一文中指出:“殷亡以后,商人土田为周人所夺,故多转而为商贾,商贾名称当由此起。”
这个说法有点不够严谨,商人并非灭国后才开始经商。得胜的周人剥夺了商代后裔的土地所有权,商人没法生活,只得又抄起老本行做买卖。从此买卖人一律称为商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商代后裔。
这跟犹太人的历史很相像,犹太人被灭国后,得胜者也不允许他们拥有土地,他们也只好转而经商。但他们也是本来就善于经商。
五、商业最低贱
过去为什么商人、商业被人瞧不起?士农工商排在最末,比农民还低两级。
首先周是胜利者,商是失败者,失败者从事的行业肯定被人瞧不起。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人是被嘲笑的对象,一切贬义成语故事宋人都是主角,屎盆子全扣在他们头上。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道德观念。古代中国以封闭的小农经济为主,周人生活的关中与商所在的河洛平原相比,交通更加闭塞,更是封闭中的封闭,小农中的小农。
最典型的小农可以一生都不出村,这种环境中,商人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人都是自给自足的生产者,最多也不过以物易物,我家的米换你家的布。如果有人不事生产,专事交换,拿了村东头的米,到村西头去换布,来回倒腾,靠从中挣差价过日子,肯定行不通。
在周人眼中,只有直接生产者才算创造了价值,是良民。而贩运并未创造出任何新价值,却从中牟利,在道德上就是不劳而获,奸猾小人,所以只要是商人,全是奸商、贱民。从汉初到明清都有类似规定:比如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等等。犹太人在欧洲普遍遭到歧视,也是这个道理。
以周人或小农的眼光无法理解买卖人,就算你从县城换来布匹,也应该原价给我,凭什么要加价?
这个我有亲身体会,当年我在南疆小县生活,等于一个大村子。全县职工几乎没有任何外出机会,而我那时是画家,经常去内地大城市出差,结果成了大家的采购员,张家要我买鞋,李家要我买衣,大包小包全得我扛着。有人甚至为了省几毛钱邮费,让我把邮包扛到北京再往天津寄。全都是义务帮忙,一分钱辛苦费也没得,一旦有了损失则由我包赔。
我的唯一收获只是被称为“好人”,只要收一分钱就是奸商。
儒家认为,人如果经商,就会有机心,就失去了淳朴和道德,实际上就是不好管理了。
总之,古代社会虽然无法彻底铲除商业,但一直在打压商人,重农抑商,以官营压民营,市场经济发育极不充分。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接受斯大林计划经济这套东西?与历史积淀有关。
商业思维与农耕思维格格不入。就拿外交和战争来说,具有商业思维的民族,随时可以谈判,可以妥协,可以谈条件,讲价钱,一切以本国本民族利益为重。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而农耕思维的民族一旦交战,世代为仇,言战则为忠臣,谈和必是奸臣,只要建立友谊,必得鲜血凝成,牢不可破。这种思维在现代社会往往碰得头破血流。
六、商还是星座
商字除了以上经商的含意外,还有其他含意。
商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又叫辰星、大火星。甲骨文中的商字像一个底座上插放着火把的形状,象征大火星。不过这只是各种说法之一。殷人崇拜商星,故以商星名其族,进而又名其朝代。
商丘标志
按照天地对应的说法,商星对应地面的商丘。这与商最初的含意“地名”也是相关的,也许商星比商丘的概念更早。商丘所在的河南这些年遭到地域歧视,诬为骗子丛生,是不是也有历史因素在内?
高辛氏的两个儿子阏伯和实沈关系不和,互相残杀。高辛氏就把阏伯迁到商丘,让他主祭商星;把实沈迁到大夏(相当于陕西),让他主祭参星。商星在东,参星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李商隐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正是这个意思。
七、商也是音名
因兄弟相互伤残而迁到商地,所以商又有伤的意思。由此产生了另一项含义:音名。古代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商为第二音,相当于简谱中的2。按五行说法,五音配四季,商音配秋季。秋至而草木凋零,与商的伤残义相一致,故以商音配秋。商音以悲伤哀怨为基调,“商歌”即悲歌之意。陶渊明《咏荆轲》:“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商字的源流和含义太过纷纭庞杂,不敢深入探讨,否则没完没了。中华文明真是博大精深,随便找一个字,就能写一本书出来。
八、题外几句
我是学物理的,我们物理学中有个怪字也跟“商”字有点关系,那就是“熵”。
熵(Entropy)这一中文译名是意译而来的。1923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来中国讲学,我国物理学家胡刚复做翻译,苦于无法将Entropy这一概念译成中文。他根据Entropy为热量与温度之商(相比相除的得数叫商),而且这个概念与火有关,就在商上另加火旁,构成一个新字——熵。
熵是一门广博深奥的大学问,好些文科生都喜欢以此卖弄,这儿就不谈了。有兴趣者请看我另一篇博文《生物进化与熵增大矛盾之谜》。
2022.3.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