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钢琴必须强迫吗?
大多数人都深信,孩子要想学好钢琴,非得严厉管教,甚至杖责毒打不可。比如郎朗就是他爹打出来的。
我打年轻一直给孩子教画画,用的是快乐教育法,不打不骂,连哄带玩,简直就是玩游戏,效果非常好,教出无数学生。画画本来就无成法,各有各的风格,如果太严格,大家全都千篇一律,反倒不成艺术。但我相信学钢琴跟学画画绝对不同,从一开始就是正规教材,五线谱,小汤、拜厄、车尔尼,手型指法极严格,如果一开始不严格要求,养成错误习惯,以后再想改就难了。
有一年我亲眼见到我上海的表弟正在管教女儿学钢琴,事先大姨和母亲嘱咐我,一会儿你见了表弟教育五岁的女儿学钢琴,千万别多嘴,他有他的一套方法,谁都不能劝。果然,过了一会儿就见到了,表弟拿一根细竹棍儿,只要女儿哪儿弹得不对,立刻照手指头上就是一下,孩子吓得发抖,眼泪汪汪的,还得继续弹。我事先得到了警告,没敢多嘴。我自己不会弹,也没教过。我认为孩子学钢琴只能如此,也没办法。
我的画画学生也多有学钢琴的,有的眼泪汪汪,学了一两年再也不想学了。有的咬牙切齿说,好不容易妈妈答应不再学了,我恨不得拿斧头把钢琴劈了!
后来我看到郎朗自己写的书《我是郎朗》,才知道完全错了,郎朗并不是他父亲打出来的。儿童学钢琴与学画画也有相通之处。首先得是天才,天生就有乐感,热爱音乐,喜欢钢琴,如果没一点儿天才,再打也没用。如果真是天才,教育也一定要得法,决不能暴力强迫,否则也成不了才。
郎朗的父亲的确是他的带路人,是位专业乐师,懂行,而且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没有父亲就没有郎朗的一切。但他的教育方法几乎毁了这位天才,父亲太过凶暴,冰冷,如果不是郎朗在心中始终怀着对妈妈的爱,如果不是对钢琴的极端热爱,绝对坚持不下去。他父亲简直是个疯子,在郎朗遭到重大挫折时,父亲不但不鼓励,反而要他去死,要用药片毒死郎朗,这使郎朗狠透了父亲,甚至一度到了决裂的地步。
郎朗之所以能有飞快的进步,首先是父亲找到了沈阳最好的朱教授,教学方法极为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她总能教在点子上,善于启发郎朗的想象力。
郎朗在北京遇到的第一位教授被郎朗称为“发脾气教授”,教育方法极生硬,不管郎朗弹得多么好,她总是挑刺儿,找别扭,郎朗只能含泪吞咽,最后教授终于宣布:我不再教郎朗了,他连进音乐学院的才华都没有,他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钢琴家!
在郎朗极度失望放弃钢琴时,是一位卖西瓜的汉子赞扬了他,重新给了他力量,而且成为郎朗家中的一员——“二叔”。
所以说,即使是学钢琴,也还是需要轻松快乐的,孩子永远需要鼓励,理解,诱导,启发,即使这鼓励来自外行也行。粗暴和打击对钢琴孩子永远是伤害,尤其当这打击来自专家时就更可怕。
当然,这只是书面上写的,在实际生活中我还没见到学琴不打能成才的。我自己退休之后也在学钢琴,但我们不是孩子,完全是自己想学,用不着谁打骂。再说我们不过是老年娱乐,学好学坏无所谓,不指望学出什么,更不想过级。
我有时也给孙子教几课,胖孙子的性格比较肉,拖拖拉拉,贪玩,并不争强好胜。跟我学钢琴时,稍微觉得有点儿难就不再练,看来不严责还真不行。
最近他妈给他请了专业的钢琴教师,开始正式学琴。他妈也没指望他真学,肯定是不催不练,能拖就拖。主要希望还是放在他妹妹身上。
没想到学过了几课之后,这胖孙子好像忽然变了一个人。对钢琴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让弹都不行,央求他妈:再让我弹一会儿吧!到我家也是这样,见缝插针,不停地弹。有几个地方弹不准,就发急,弹不过去就哭,不把曲子完整弹下来不罢休。
不但弹琴大有长进,而且促进了本身功课的学习,自信心大增,成绩明显提高。学琴不但没耽误学习,反而有好处。
上个月我也陪孩子一起去了钢琴老师家里,亲眼看怎么教琴。这老师甚至比我对孩子还温柔,多是鼓励,几乎没有批评。孩子非常放松,甚至跟老师还开玩笑。他学的是拜厄,我们当年也学过,看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看,也还是那些东西,并没有更多的东西。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孩子愿不愿意学,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激发出他的兴趣。胖孙上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几个孩子在舞台上表演钢琴,有一位女孩弹“梦中的婚礼”,真是棒极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学了七八年还是望尘莫及。孙子也羡慕得不得了,那时他还没开始学,但欲望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过了几年,我给他教了一点,但他提不起兴趣。现在跟老师正式学,交了那么多钱,又是专业老师,他的态度就明显不一样了要认真得多。一开始还是有些畏难,有些拖拉,学不进去。但当他过了某一个坎儿之后,忽然弹顺了,能体会到音乐本身的美感了,有了享受的感觉,游戏的感觉。这时就能激发出他内在的兴趣,而不是外面强加的。跟老师学之前,他已多次向妈妈说,太想学钢琴了,真的想学。
他不但能顺利弹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直接弹新课,从没弹过的新曲子,一上手就能看着上下两组五线谱,双手配合直接弹下来,不像我们当年,非得两个手分别弹会,才能往一起合。
回到家里,还试着把以前会唱的歌,自己配和弦弹下来。到老师那儿汇报了一下,老师非常高兴,说这就是我们弹琴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想弹什么,自己能直接配和弦弹下来。
当然,他现在自己配的和弦还不完全对,我时不时给他提出改一改,但那个感觉已经有了。现在他已经把弹钢琴当作游戏了,其快乐不比电子游戏差。
总之,孩子学钢琴,要看天分,看兴趣。如果家庭有音乐环境,孩子又有天分,可能很早就能产生兴趣。比如像郎朗,三岁就想弹,喜欢弹,稍一引导就能成才,很多有条件的四五岁都能开始学。
如果家里没音乐环境,孩子又没有兴趣,不妨晚一些,等他懂事了,在学校已经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开始学也不晚,比如我这个孙子已经11岁了,这时再开始也完全可以。当然,无法与那些小神童相比,但总比成年后再学要好得多,仍然是童子功。
学钢琴不见得非得要求很小就开始,不见得一定要强迫学习,尤其不能打骂。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先从侧面培养他的兴趣,经常接触一些真正的钢琴演奏,尤其是小神童的演奏。如果他确实想学,有兴趣,那时再学也不晚。当然,最好父母本身也喜欢弹琴,即使弹别的琴也行,总之最好有个音乐环境。
只要孩子能把弹钢琴当成快乐的游戏,一定能成功。打是打不出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