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教子之道(下)

(2018-08-25 10:18:43)
分类: 岁月追忆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六、女儿复制儿子的成功道路
    八十年代初有了女儿,等女儿也长大之后,我才意识到,实际上当年对儿子的教育仍未臻理想,一是我望子成龙心情太迫切,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各方面都极优秀的孩子,免不了有时操之过急。二是我仍然难以完全逃脱母亲的教育阴影,虽然比母亲的严责痛打少了百倍,但后来根据女儿的教育结果回想,对儿子责打还是多了,每次想起来就后悔。而且因为缺乏经验,当时跟儿子之间约定的奖罚规则还不很明确,有时比较随意,发现孩子有错立刻就罚,缺少警告机制。
    女儿出生后,我望子成龙的热情已经不那么高了,岁数也大了,工作又比在南疆忙得多,没那么多精力,所以管理松了许多,有时甚至放任自流,比如女儿做作业慢,我基本没怎么催促过,全靠她自己处理,我只在极少的关键节点上严责一下,但后来发现,严责越少,反而效果越好,严责一次赛过百次的效果。奖罚规则更明确,更简单,一句道理都不用讲。即使罚的时候也充满爱心,不生气,不发怒,不任性。结果女儿的学习一点不比儿子差,各方面表现也都几乎一模一样,这时我才意识到,对女儿的教育实际上比对儿子的教育更好一些。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比如女儿上一年级时,因为在上学之前我已经给她把一年级数学教了一遍,所以学习完全不费劲,期末考试本应稳拿双百,但其中一门课却得了零分。原来她看别的同学偷偷翻书,她不懂这是抄袭,是不允许的,竟公然把书放在课桌上抄起来,结果不用说,被老师看到,给了零分。
    怎么办?虽然情有可原,但已经规定好的规矩不能变通,必须惩罚。另一门100分,当然要给奖励。我问她:你是要不奖不罚?还是又奖又罚?任你选择。孩子既怕挨打,又想得奖,犹豫半天,说:要又奖又罚。我只好微笑着打屁股,虽然充满着父爱,但手上还是要多少使一点儿劲。打完后领着流泪的女儿去买奖品。

我的教子之道(下)

    从那以后,女儿就基本再没有挨过打,因为她年年都是双百,只有奖励,没有惩罚。
    女儿有点儿随她奶奶,性子慢,动作慢,每天作业都做到很晚,瞌睡得不得了,第二天早上怎么都起不来床,但又害怕迟到,怎么办呢?她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跟我说:如果我在铃响后五分钟还没穿好衣服,你就打我屁股!我差点儿笑出来。
    结果每天铃一响,我就看着表给她计数,告诉她:“还有三分钟了!”她仍然在被窝中一动不动,享受最后一点睡觉的香甜。“还有两分钟了!”还是一动不动。“还有一分钟了!”她如离弦之箭,一跃而起,飞速穿好衣服,就在我喊:“时间到!”的那一刹那,她扣好最后一粒扣子。天天都是如此,简直比解放军阅兵的动作还要精确,一秒不差。我每次都笑得肚子疼。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她为什么会想出如此奇妙而又滑稽的办法呢?这就是对我赏罚严明的绝对信任,她知道她自己的毅力无法战胜瞌睡,甚至连闹钟也不管事。她同时知道我的法规就跟德国机器那么严密,不管我多么爱她,但只要她超出一秒钟,我绝对会出手揍她,而且巴掌一定是很疼的。所以她可以放心去睡,有这样准确的巴掌在等着,她肯定不会迟到。其结果是她在上学的整个生涯中,从来没有晚起床过一秒钟,我也从来没有执行过如钟表一般准确的“打屁股”。

    七、培养画画和创造力
    女儿也跟儿子一样,从小就给纸笔由她乱画,女孩一般都比男孩更早慧,两岁半就画出了第一幅画,而且画得跟她哥哥如出一辙。以后也是一路顺风,越画越好。
    经常是画了一群鸟在天上飞,每只鸟都是边飞边下蛋,一串接一串,象飞机扔炸弹似的。我决不会给她指出:“鸟不可能边飞边下蛋,只能在窝里卧着的时候才会生蛋。”如果那样就把童趣消灭在萌芽中了,我笑眯眯大加赞赏,知道一定要保持童心,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艺术思维。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女儿上小学时,大概看到老师每次擦黑板很辛苦,就想象出一种“自动黑板擦”,能够自己到处都擦到位。我就鼓励她写成文字,寄到《小朋友》杂志,居然也给登出来了。这事在她们学校可能是破天荒第一次,班主任大觉掌面子,在全校宣扬。后来居然要求我们家长给他们做出这种幻想中的“自动黑板擦”,我们哪有那本事?只好由在汽车修配厂工作的孩子她妈,做一个长把儿的黑板擦,应付差事,班主任还老大不乐意。
    待女儿上到初中,她又因为自动铅笔的圆形的铅芯盒放在斜面的课桌上经常滚下去摔断铅芯,又设想了一种六棱防滚的铅芯盒。我那时正在大搞汉字编码的发明,不断申请专利。明知女儿的这个发明构思大不可能被企业接受形成产品,但为了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也帮她书写了专利说明书,绘制了附图,给她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批下来之后,还带着女儿参加了市上组织的专利推广洽谈会,不管有没有厂家接产,一定要让女儿的创新思维得到鼓励发扬,得到向社会公布的机会,让女儿也体验一把当发明家的劲头。
我的教子之道(下)

    到了女儿高中快毕业时,也跟她哥哥一样参加市上的高考美术班,一大帮孩子挤在大教室里画写生。老师往往不负责,把静物一摆,讲两句就不见了,都是孩子们自己互相观摩。这些孩子每天从早到晚,一画就是一整天,自己带水带干粮,非常辛苦。我只要有空就去看看,给女儿辅导一下。其它学生也都围过来请我辅导。
    女儿也跟儿子考入同一座学校同一个系,连高考分数都一样高。待女儿上了大学,有时我也去学校,帮她看看,讲讲要点,有时甚至还给她改几笔。到毕业创作时,更是让她把画拿家里来画,有空我就给她辅导辅导。
    最后画完,她不知忙什么,没时间把画送到学校去。我一看能帮助女儿的机会来了,不容错过,立刻帮她送过去。那画很大,两米多高,把画放在自行车脚蹬子上,一路推着送到了学校。天热,走出一身大汗,其实一点不累。
    女儿得知后,跟我发脾气,说同学们都批评她不孝顺,大热天让老爹送画,累得浑身流汗。我只好笑笑,反正能帮女儿干点什么,我心里就痛快,就高兴,但无意中把女儿的形象给破坏了。


我的教子之道(下)
女儿的作品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八、辅导学习
    女儿小时候跟儿子不一样,不跟我,只让妈妈抱,我只有羡慕的份儿。为了培养感情,我就经常给她讲故事,猜谜语。那些故事大都是我自己瞎编的,甚至就是拿女儿开玩笑,比如:“从前有个坏娃娃,不叫菲菲,她长一头黄毛,喜欢爬高上低,喜欢吃冰棍儿……”女儿还自己补充:“坏娃娃穿一个花裙子,喜欢滑滑梯……”把自己也补充进去。猜谜语迷底经常是“打一动物”,其实就是人,这种把戏玩多了,女儿提抗议:“不要猜人动物嘛!”故事和谜语中逐渐穿插一些知识,就使她得到最初的教育。

我的教子之道(下)

    就这种破故事她反倒百听不倦,笑得咯咯的。居然跟我感情越来越深,不跟她妈一起睡觉了,要跟我一起。她妈笑道:你把菲菲给笼络了。
    当然,让孩子写故事的方法也用在女儿身上,女儿似乎比儿子更天真更幼稚些,编的故事也就更有趣更引人发笑。比如我们领着她出去玩,在路上看到天空有两架飞机交叉飞过。回家写故事说:“飞行员的技巧真高,两架飞机没有撞在一起。”而且每篇作文都不忘加一句:“就跟喝了蜜一样。”表示又一次品尝到生活的甘甜。
    以往教儿子的那些方法,也都拿来用在女儿身上,因为有了经验,所以她的学习一直很平稳,从来不用我操心。
    我年轻时在学校教过数学物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经常给一些朋友的差下生孩子辅导数学、物理,效果非常明显。我特别想把自己的教学技巧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可惜他俩学习都不错,很少需要我辅导,使我的所长无法发挥。
    女儿做作业时,我就坐在旁边笑眯眯看着她,盼望她有点什么问题来问我。也许我老这么看着她,使她很不自在,总是挥手撵我走,我只好躲得远远的看着。

    九、锻炼身体
    女儿小时候身体也不行,但那时家里的营养状况比儿子小时候好多了。女儿上小学时我工作很忙,没怎么带女儿锻炼身体,到女儿初中时开始给她教游泳。那时我的泳技已经很好了,而且成功地教过不少人,有很多经验。女儿既听话又好学,我很快就给女儿教会了蛙泳,姿势极为标准,比我自己都标准。我后来给其它人教游泳时,如果女儿也在场,我一定要拿她当示范,让大家看看最标准的动作是怎样的。我教过上百人学会游泳,其中游得最好的就是女儿。
    后来我跟女儿一起游,每次我都追不上她。当然,除了动作标准之外,她身材肯定也比我好得多,阻力小。不过因为她平时还是因为工作太忙,不像我经常锻炼,游的时间一长,她就没了后劲。
    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恰好碰上自治区区直机关各单位组织游泳比赛,他们新华社新疆分社女队只有两名队员,除了女儿之外另有一位从北京总社来暂驻的青年,真正到了比赛时,那一位身体有恙,女队员只剩她一人。其它单位都是两男两女参赛,4*50米。等于她一个人要代表两名女队员参赛,要连续赛两场。一场游下来,立刻光脚飞跑回起点,又跳下去游下一场,就这样不停地赛,居然能一直坚持下来。
    女儿在上高中时,有一天说,她们要练习百米短跑,她对技术要领比如:起跑、途中跑、冲刺掌握得还不行,要我帮她,而且要我跟她一起跑。我在学生时代跨栏技巧比较好,百米一般般。再说那时已经年过半百,离退休也不远了。但为了女儿,巴不得能帮她什么忙。立刻愉快答应,第二天跟她起个大早,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父女俩飞也似地来回奔跑。
    后来她体育课又要练习跳山羊,胆子小,见了山羊不敢跳。我说我有办法,就蹲在地下给她当山羊,一开始蹲得很低,让她轻松跳过去,然后逐步抬高身体,最终跟真山羊一样高,也能轻松跳过去,这节体育课就算过关。我能帮孩子取得一点进步,心里特高兴,“就跟喝了蜜一样”。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十、培养音乐和舞蹈兴趣
    女儿三岁时我们调回乌鲁木齐,到底大城市各种培训班有得是。到女儿七八岁时,我们花五百元给她买一架卡西欧电子琴,那时候工资只一百元,五百已算巨款了。然后送女儿去少年宫学琴,学了一两年,这架琴已经跟不上趟,又咬牙花两三千另买一架雅玛哈,就这样女儿学了好几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待我退休后学电子琴时,学了好几年速度和熟练度仍然无法比得上已多年未摸琴的女儿,这就叫做童子功。照文革说法,音乐已经刻在脑海里,融化进血液中了。
    在学琴的同时,还给女儿报了舞蹈班,女孩跟男孩不一样,对舞蹈有天然兴趣。每次学回来还给我表演站位,说这叫“一位”,那叫“二位”,听起来挺专业。后来这帮孩子表演一段什么舞,我们一伙大人在看,大家纷纷议论:那个孩子跟其它孩子不一样,做得最到位,连表情都到位。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我的孩子。里面还混杂着两个男生,简直一塌糊涂,比做操还笨还难看。不知他们家长是怎么想的,让这俩浑小子学舞蹈。

我的教子之道(下)


    十一、教电脑
    当儿子从大学到工作时,女儿也从中学上了大学,我又开始给女儿教电脑。这次再不教编程了,而是直接学软件,女儿也是学美术的,我给她教的都是平面设计用的PS之类,后来到了3D立体作图,连我也不会了。我俩就一块儿参加了一期3D学习班,坐同一张课桌,互相参考笔记,在电脑上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女儿快大学毕业时,我帮她联系了一家电视台,人家交给她一个任务,用3D做一个立体场景,表现新疆草原民族风情,哈萨克毡房的内景,于是,我们开始建模,比如建立一根长长的弯棍子,再复制许多根,把这些棍子交叉搭建起来,就是毡房的骨架,上面再盖上花式毛毡,从网上下载一块新疆地毯,平铺在毡房的地下,再摆上点什么乔滚(铜茶炊)、炭火盆、餐桌、烤馕、花被褥之类,一个民族风情的场景就算建好了,能用在电视节目里。制作过程也很有趣,不次于玩电子游戏。
    结果到她毕业分配时,三家单位抢着要她,因为她是当时班里唯一会做3D,玩电脑美术最好的学生。女儿不像儿子那么迷恋电子游戏,多是在做“正经电脑工作”。
    现在儿子是平面设计专家,女儿是专业的摄影记者,他们在平面设计方面,比如PS软件应用之类,早已远远超过了我。

我的教子之道(下)

我的教子之道(下)
现在已成为成熟的新华社摄影记者


    十二、结语
    总之,教育孩子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我看到有些朋友教育孩子不得法,平时放纵娇惯,孩子无论怎么闹都觉得可爱,等闹得实在不像话的时候,又气得不得了,一顿暴打。我说你教育孩子方法不对。他说我也不是一味惯孩子,我也打呀,打得也非常狠。好像只要打孩子就叫做“教育”,打得越狠就叫做教育越严格。其实完全不对。关键没有一定之规,尤其没有事先跟孩子约定好,这个约定得跟法律一样明白公示才行,而且得合理有度,而且得在上学之前甚至更早就开始执行。而他们管理太随意,该管的时候不管,到了没办法的时候猛打,毒打,已经晚了,不管事了。
    有的人这样教育孩子,因为觉得自己小时候父母总约束自己,总觉得玩得不过瘾,不痛快,决心要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结果孩子小时候管理过于放松,无限满足孩子的游戏欲望,充分撒开玩。等孩子小学上了好几年,才发现没有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经常是整堂课一分钟都没听讲,学习一塌糊涂,家长气得肝子疼,这时才开始毒打,甚至天天打骂,结果是越打越皮,打骂对孩子已经没作用了。
    我总结教育孩子有这样几个要点:
    1、在孩子刚出生甚至还没出生时,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给孩子一个无限的所谓“快乐童年”,满足自己小时候没玩好的遗憾?还是一定要培养成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人才,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实现?或者是量才育子,宽严相济,既有适当的快乐童年,又有适合孩子的才艺培养?
    我觉得不应该从自己出发,要从孩子本身的实际出发,最好选择第三种目标。如果孩子真是天才,在成长过程中是可以看出来的,倘不是天才,就不要勉强。
    2、按照培养目标制定一套简单明确的行为规范,赏罚严明,要有警告机制,决不能让孩子动辙得咎,无所适从。确实犯了,一定要罚,但千万不要带着情绪,不能在愤怒中责罚,千万不能过度惩罚,尤其不要罚了之后再讲许多大道理,罚完就完事,干脆痛快。该赏的时候一定要赏,不能食言,但也不要奖励过度。总之,奖和罚能少用就少用,平时主要靠引导,多表扬,少批评,关键是要带着充分的爱心。
    3、培养学习习惯得从孩子刚懂事就开始抓,用带有乐趣的方法培养,在游戏中培养,最好家长也跟孩子一起学习,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在无痛苦中就已经具有了学习习惯。否则抓得太晚,硬要把一个没学习习惯的孩子培养出习惯来就费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