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待人温和,是一种高级修养

(2020-01-03 14:17:57)
标签:

人生

感悟

哲理

心态

情感

分类: 人生感悟

待人温和,是一种高级修养

《道德经》:待人温和,是一种修养。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待人温和”。待人温和的人内心没有戾气,抛开那一份偏激,即便身边出现风雨雷电一般的嘈杂与繁复,自己只能保持一份镇定,这也叫做自然之道。《道德经》中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句智慧就是说:“善于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打斗人的人不会轻易被人激怒,善于战胜对方的人不与对方正面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叫做对人谦下。

这就是人生最好的心态和举止,让自己的心性有一份温和的道理,待人温和,秉持的是一份不怒不争,这样的人可谓是大修养,大格局之人。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情绪过于激进,不懂待人温和,就如同小孩子一般,有情绪就哭闹,这样的人成不了大事。即便是“伪装”出来一副温和谦下的姿态,对于别人来说,都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在为人处事之中,会让你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

当年陈仲弓的儿子陈纪,在11岁的时候去拜访袁公,袁公就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为官的时候远近闻名,很多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什么事?”陈纪就说:“家父在太丘,对于强者用德行安抚,对于弱者用仁慈体恤,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自然受到尊敬。”袁公说:“我以前也任过县令,做的也是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呢?”陈纪从容的回答:“周公和孔子也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相隔甚远,但是为官处世的态度却是一样的,周公也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当时陈纪年龄虽小,只有11岁,但是他听得出袁公的话里有话,袁公想用言语诱导陈纪评自己和他的父亲。

这个问题其实很让人难回答,稍微有不慎自己的家父不仅颜面丢失,而且还会得罪袁公,袁公并不是想知道谁学了谁,而是有意的为难陈纪。但是陈纪这个时候却能镇定的说:“周公和孔子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为官和处事却是一样的。”他在这里巧妙的用周公和孔子比喻了自己的父亲和袁公,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父亲的体面,袁公听了这个回答,想必也非常佩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学习的都是以强硬的姿态来对待对方。但是殊不知,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一种温和与谦下。

《道德经》中说“强梁者不得好死”。以强硬姿态为人处事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埋下的也是一个祸患,难以保全自己,也会惹致灾祸。《孙子兵法》中说:“用强硬的手段驱除士兵攻城,是最下等的策略,只有不战而胜方为大胜。”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和睦,待人温和,不要挑起争端,否则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待人温和并不是一味的懦弱,而是选择退一步,在看似成全对方的基础之上,成全的是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良好的素质和修养,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道德经不争的核心智慧。

以不争的姿态,来成全我们自己更好的人生。当你不与天下去争的时候,天下自然没有人能与你争夺,放下眼前短暂的利益之争,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己长久的人生。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