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声律启蒙》中石和凹两字的读音及其他一些问题

(2015-03-23 09:07:31)
标签:

传统文化

国学

声律启蒙

平水韵

入声

分类: 砸七杂八

欢迎加入国诗馆网络大厅(QQ群:219429048),凡加群者请说明来意。

《声律启蒙》是一本学习声韵对仗的启蒙书,特别有利于学习格律诗的30个平声韵部。但也有个别韵部字的安排不合理,至少是存疑。比如下平六麻部,就有“优对劣,凸对凹”这样的对子。显然,这里是把凹读wa的。但查平水韵和康熙字典,凹字并无wa这个读音,只有下平三肴部和入声十七洽两个读音。而查前人作品实例,凡是凹在韵脚,都无一例外地与三肴部字相叶,无一例与六麻部相叶。由此可知,wa是个后起的读音。凹字不应该放在六麻部。要放的话也应该放在三肴部。另,在搜索的时候,发现下面这手诗:

内人剖瓜词(元末明初·杨维桢)

题注:为顾瑛题盛子昭画

辘轳索褪垂金井,水殿风来晚花静。美人睡起袒蝉纱,照见臂钗红肉影。

荔子浆酸摇左车,阿母新进朱陵瓜。侍奴手浴井花冷,水冰金盘擎掌窊。

鸾刀未破圆玉斗,斗破红冰惊落手。玉(一作三)郎渴甚故相嘲,可忍食残团月凹(去声)。

末句的去声应该不是作者标的,而是输入者或其他什么人标的。这一标注是错误的。标注者想当然地以为,凹应该与斗、手相叶。殊不知凹是与嘲相叶。这里正是两句一换韵,斗手一韵,嘲凹一韵。

《声律启蒙》上平十一真部,有句“万石对千钧”。很多朗读或吟诵《声律启蒙》的人,把石字读dan(去声)。实际上,无论是平水韵还是康熙字典,都找不到这个读音,所能找到的都只有入声读音。康熙字典在“常隻切,常亦切,音碩。”这个读音下,更明确标示“又量名。十斗曰石”和“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这两个关于度量衡的义项。再查前人诗词,发现石字作韵脚,都只有入声,即使作度量衡的时候也一样。下面是几个实例: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咏怀(唐·白居易)

焚香西望情何极,不及昙诜泪空滴。桐江太守社中人,还送郗超米千石。宝书遽掩修章句,万里空函亦何益。终须一替辟蛇人,未解融神出空寂。——寄大愿和尚(唐·贯休)

富儿菽粟泥沙掷,不必登朝家万石。水陆毕陈方丈食,锦绣还将被墙壁。但资口腹为身谋,问以诗书初不识。——读陈子直短歌三复而悲之次其韵(宋·李纲)

可见,即便是作度量衡的时候,石字也宜读入声,而不宜读去声dan。

另外,《声律启蒙》有些对子也不太合理。除了我提到过的“刺史鸭,将军鹅”外,还有下平十蒸的“将军元晖,莫怪人讥为饿虎;侍中卢昶,难逃世号作饥鹰。”“将军元晖”四个都是平声字。上平十一真的“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行无踪”对“动有时”显然不如“行无迹”对“动有时”,一查,祝明版果然是行无迹,我毫不犹預地改回去了。如果不是我的版本有问题,真不理解车万育为什么要这样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