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三”中“三”字的平仄
(2014-01-07 09:55:21)
标签:
诗词诗歌平仄国学国诗 |
分类: 砸七杂八 |
国诗大赛,有参赛者诗词中用了“再三”一语,把“三”字当平声,有评委以平水韵质疑。平水韵确实在去声二十八勘里有“三[再三]”,但平水韵也是对前人用韵实践的总结,是先有创作而后有韵书,而不是先有韵书再根据韵书来写诗。因此,最靠谱的不是看韵书,而是看古人的创作实际。以前也发现过平水韵有不准确或错误的例子。如莫言的MP诗“唱红打黑声势隆,举国翘首望重庆。白蛛吐丝真网虫,黑马窜稀假愤青……”,有人指庆字是仄声,此诗属平仄通押,也有人说庆字在平水韵中可平可仄,不算平仄通押。“庆”字平水韵里确实可平可仄,但在唐以后的诗词创作实际中,却基本没有作平的例子。回到“再三”,在某会结束后,我曾经写过“再三鼓吹罗鹦鹉,第一神奇出哈蟆”,当时也对“再三”的“三”字有些疑惑。于是搜了一下前人的作品。
1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唐·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2 宫词一百首其五十二(唐·王建)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别(一作宣)敕教歌不出房,一声一遍奏君王。再三博士留残拍,索向宣徽作彻章。
3 晚蝉(唐·卢殷)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4 赠康叟(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
刘驸马水亭避暑(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瑩更通风。
赐冰满盌沈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可见唐人再三的三都是用作平声。再看宋人。
1 和邵阳张茂才青莲花韵(宋·史弥宁)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昨夜群仟宴十洲,再三招我伴清游。酒酣忽跨长鲸去,碧玉杯盘散不收。
2 送刘大谏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赵左司(宋·仲并)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胄甲汉中垒,声高昔谏垣。几年清议在,万事此心存。
临遣再三意,褒嘉数十言。疾驱公未可,半路趣回辕。
3 虞美人 其三(宋·向子諲)
序:中秋,与二三禅子方诵十玄谈,赵正之复以长短句见寄,乃用其韵语答之,兼示栖隐宁老
澄江霁月清无对。鲁酒何须醉。人怜贫病不堪忧。谁识此心如月、正含秋。
再三涝漉方知处。试向波心去。迢迢空劫勿能收。谩道从来天地、与同流。
4 登岳阳楼(宋·赵蕃)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几思假日赋登楼,风雨连连不肯休。待得晴时又成去,再三举手谢沙鸥。
可见宋人也是平声。再看明清人。
1 兴田驿读邓汝高题壁诗(明·徐熥)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故人半载天涯隔,得见题名胜梦思。今日经过驿亭里,再三吟咏壁间诗。
2
仲冬十八日同王玉生陈伯孺幼孺兴公弟送屠田叔使君自芋江登舟至渊关时积雨初收川原竞爽促膝翻书扣舷觅句香绕笔床烟笼茶鼎情景清绝偶忆少陵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因令玉生绘图共拆杜句为韵各赋一体以纪胜游余拈得三字(明·徐熥)
五言排律 押覃韵
击汰芋江上,前峰日半含。山容晴亘翠,水色净拖蓝。
帆饱行偏驶,舲虚坐正堪。榜歌喧浦口,渔唱隐溪南。
鹳鹤追残照,牛羊下夕岚。石棱冲浪瘦,枫叶醉霜酣。
沈水香烟细,烹泉茗汁甘。云霞诸子共,丘壑众情耽。
名理交参伍,新诗改再三。风波童稚狎,港路长年谙。
身入图中景,人为物外谈。浣衣临曲渚,洗砚觅深潭。
清福閒能受,玄言静可探。杜陵诗句好,此境果无惭。
3 鹊桥仙(清·吴藻)
押宥韵
题注:沈湘佩女士属题红白梅花卷子,图亦女士所作
断桥流水,小窗横幅,一样黄昏时候。和烟和月写生难,定寒了、玉人翠袖。
红罗曲罢,缟衣梦醒,枝上霜禽觑逗。随他羌笛再三吹,吹不到、十分清瘦。
4 送家叔回台 其一(清·林朝崧)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客中聚首慰蹉跎,饯别匆匆唤奈何。第一伤心歌黍麦,再三致意慎风波。
中年陶写宜丝竹,遗老栖迟合涧阿。莫向黄公垆畔过,旧时朋辈已无多。
5 题文津阁(清·乾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四阁书城四库藏,再三不碍校雠详。今兼荟要核以就,此则问津到每常。
摘咏唯公经拣择,立言那肯涉荒唐。简明目录从头阅,向若已惊徒盳洋。
可见,至少从唐以后再三的三就是平声。平水韵所称的仄声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