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簡錦松:2013年中華大學生研究生詩詞大賽詩組獲獎作品點評

(2013-10-05 00:43:50)
分类: 七嘴八舌

 在网上看到台湾简锦松教授的对大学生诗词大赛的点评,深以为然,特转贴如下。

 

你的身心在哪裏
           ——2013年中華大學生研究生詩詞大賽詩組獲獎作品點評
            簡錦松(臺灣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兼韓國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中華大學生研究生詩詞大賽的評選工作終於結束了。我是評審之一,由我來撰寫對詩組獲獎作品的評審意見。
    我從臺灣來,和所有作者都沒有淵源,看到這次獲獎的學生以南京師大和中山大的人數居多,應該是兩校平常努力推廣的成效,實至名歸。其他來自澳門有兩位,鄭州、四川、上海、韓山、日本、馬來西亞、香港各有一位,都恭喜他們。比賽成績揭曉後,我也看到了寥寥數篇臺灣同學的作品,恰巧並無佳作,臺灣學生中愛詩的優秀人材也不少,慚愧沒有好好鼓吹他們參加。
    今年的兩個題目,一是詠明史,一是詠初戀。前者有具體的《明史》作依託,寫者可以憑藉史事,發揮議論,而且,因為古史本身具有典雅性,修辭古雅不成為缺點,反而見出作者的功力。初戀這個題目,難在寫得出「初」字,大多數作品雖然表現出失戀,但看不出是否初戀。也有很多人使用典故,或是多用一些古舊的戀愛慣用語,在這樣的題目下,缺點就很明顯呈露出來了。
    下面我將逐首檢討這次的得獎作品。
    首獎是以〈詠明太祖〉為題,作者用了一個注,表示他首句「亦豪亦賊亦軒羲」的見解來自趙翼《廿二史劄記》,一起手就露出了以學問為詩的博士性格。接下來七句,都圍繞著明太祖一生的事蹟,給予評價性的歌詠。就詩句的寫作功力來看,這位作者無疑是高手。中間四句「大抵高皇能將將,莫教冢宰自師師。分藩豈是治安策,傳國終須類我兒」,句型有變化,虛字也得力,音節更深得李商隱含茹幽咽的語言風味,雖然「能將將」中間這個將字的平仄,可能有很多人質疑不妥,不過,以如此高妙的文字功力,若去議論這一字平仄,已經沒有意義了。末聯指稱明孝陵邊陪葬的功臣中,忠魂冤魄都有,也符合史實。整體來說,這是一首詠物類型的詠史詩,作者成功的展現了他對朱元璋史料的熟悉,以及學詩煅練的功力。但是,整首詩中只看到才學,看不出作者的身心在那裡? 
    第二名是〈初戀〉的系列,這首詩設定的場景是兩個戀人,在分手二十年之後重逢了,一二句指出相逢的時空,三四分寫男子落魄,女子垂淚,五六也是分寫女子瘦損,男子苦吟。結束處以「相逢漸已無多話」來描寫兩人見面的表情,確實寫出了相戀到分手二十年間,雙方身心變化。由於二十年的時距,可以符合題目的「初戀」要求,而此時言語難入的不堪,則點出「初」字,十分傳神。不過,讀者如果細心的話也會發現,三四五六的「還驚冷月披霜客,卻道梨花帶雨眸。瘦損春光何處覓,吟余秋色有時休」,和第八句「陌上斜陽早白頭」,都是古典詩中常用的語境,令人有虛假之感,作者如果身在現場,不能去寫真實的場景嗎?
    第三名也是〈詠明史〉系列,這位作者所詠的對象是明史的編撰者萬斯同,他先以短序重點介紹了萬氏的生平。全詩從萬斯同的遺老身分入手,三句和五句,感慨他的死於降清之後,四句與六句,感慨他編成明史的功績。本來,像這樣詞旨重複的作法並不好,但是作者的筆力甚佳,這些句子讀起來,在精熟中見輕巧,可以掩蓋缺失。最後,他感傷現在沒有像萬斯同這樣的人,只好倚樓歎息。如果從文字表面來看,修辭已達到高度技巧。但是,全詩對萬氏的降清與編成明史的功罪,看法並無新異。最後一句「萬里風煙各倚樓」,也是古詩中常見的老套,仔細求實的話,便不堪其弊,例如:萬斯同的書並未佚失,「董筆今何在」就無根柢,而且,萬里是誰和誰萬里呢?各倚樓是誰和誰成各呢?總之,還是同一個問題,在很美的句子背後,只看到作者的才學,虛語空辭,絡繹流出,不知道他真實的身心在那裡。
    在優異獎的9名中,第一首是 〈詠明史之建文削藩〉,首聯就切入明太祖留下分藩的後遺症,三四句感歎建文欲削藩而無人才,五六句以漢代的推恩之法,比較建文方法的不合時宜。最後以成敗異地,是非顛倒作結。這首詩,不論在章法結構,用典比擬,或是句型音節上,都有傑出的表現,與前兩首明史作品,在伯仲之間。評審是集合多位教授意見求得的平均值,實力相當的作品,名次高下的取決,往往在毫釐之間,沒有道理好說。這首詩精準的寫出了建文削藩之事,但同樣的問題也值得反思,作者在那裡呢?特別是全篇的感慨放在末聯「叛離難準春秋筆,閏統殘編扼腕悲」,事實上,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建文的失與明成祖的得,不過是他們家庭內的小事,扼腕悲,顯得不切實際。因而沒有了作者真正的身體參與感。
    第二首也是〈詠明史〉,所詠的是明朝崇禎帝自殺後的殘局。詩的一開始就用「飄零大樹海山秋,一局殘棋忍入眸?」指明了要寫的是殘棋,「擊楫仙槎憐楚戶,揮戈晚日負清流。」上句似指鄭成功率軍入台,下句似指史可法在揚州抗清。五六句說,明朝終於滅亡,清朝終於代興,天意不因華夷而有限制,今古一例。結束處用杜甫拜杜鵑和柳敬亭的悲哀作結。這首詩的寫作功力,以及對晚明史料的熟悉程度,與前面三首詠明史詩,優劣相距也不遠。同樣的,我們也只看到作者的才學,看不到作者的身和心在那裡?這首詩附了很多注,讀者可以看清楚的看到他的寫作方法,他忙著把前人的詩句重新組織成新的句子,忘記了自已是在作詩,不是在編輯。
    說到這裡,我想多談一點寫詩的基本問題。
    從漢魏到明清,中國寫詩的人真多,對於寫詩的觀點,也有多次變化。唐人寫詩如寫信,是以自身之事去向別人報告,所見是我當下之見,所思是我現在之思,所以,我的身體和我的心意,明白可見。宋人一方面承傳了唐詩的本色,一方面開始了以才學和議論為詩的作法,但是,在展現才學、放言議論的同時,宋人也不忘了把「我」拿出來。到了像王漁洋〈秋柳〉詩,才變成只看到陳列古代典故佳語,編輯成詩,而完全看不到作者身在那裡,這不是作詩的正道。
    當然,作者也可能反駁,以詠晚明這一位作者來說,他可能主張,我寫鄭成功和史可法的故事,是我對晚明歷史的擷取,我在詩裡面的議論,因為那就是我的看法,可是,你的議論不出於眾人之外,能說有自我見解嗎?這也罷了,「望帝春啼誰再拜?江潭故柳雪盈頭」,你有像杜甫一樣拜杜鵑嗎?你像柳敬亭一樣白頭如雪嗎?既然不是,就不能以杜柳自喻,不以杜柳自喻,作者的身體就不曾在詩中出現。
    下一首〈初戀〉,看得出初戀的,是末聯的「飄零莫怨塵緣薄,第一番花不滿枝」,這一聯確是巧思。但是,其他六句使用了春繭、雨蕉、密柳、新鶯、曉荷、清露,來比喻戀愛,都是陳舊的古典詩詞殘渣。我今年六十歲了,記得在十六歲那年,看一個香港電影,中間男女主角將要上床去作愛,導演不拍人,只拍魚缸裡面兩條魚接吻,然後拍雙鶯在柳樹間飛來飛去,最後拍荷花,從含苞到初開,然後盛開,然後一片花瓣掉到池面,然後男女兩人出現了,正在穿衣服,根據後來的劇情,這一天,她懷孕了。經過了四十四年,仍然如此,不覺得陳陳可畏嗎?我這樣說,並無意貶損這位作者,而當年那部電影,也是賣座冠軍的。我的目的,是要提醒各位年青的愛詩朋友,作詩究竟是在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呢?還是在組織古人的陳詞故句,編造空幻的假象呢?
    下面還有一首〈詠明史弘光事〉也寫得很好,前六句把弘光朝的各種現象,一一舖陳出來,句子也作得好,六句用了四種句型,句型和句型之間的起伏搭襯都好,可見其功力。我再說一次,這次詠明史的詩,除了第一名的氣魄較大,其他各首差距實在不遠。評審綜合各家意見,名次不免有高有低,同學們既然參加比賽,信天由命好了。不過,如果你要檢討自己的話,請你想一想,弘光朝的故事和你有什麼關係?你說「小腆澌消秋晼晚,烏啼舊苑最堪悲」,小腆澌消,用了典故,表面看似有學問,其實也可以不必這樣做作。至於說到悲,弘光亡了,清朝興了,你悲什麼呢?
    最後有四首〈初戀〉,一首詠明史,比起前面各首,比較差了一點。這五首的共同優點,就是詩句流暢,顯示作者都經過相當時日的練習,已達到一定的水平。共同的缺點還是內容用語太陳舊,不是從真實自我的身體去寫詩,因為這樣,也衍生了其他問題。
    如其中一首寫出:「還將淺淺深深意,且作長長短短詩」,這兩句情味很好,這首最後接上「傷心最是無情語」,是寫初戀失敗了。但其他「種相思、月下花前、沉魚落雁」,實在像古人像得沒道理。
    至於下面這一首:
    東風無賴種相思。紅豆生成一樹癡。過眼榴花空曖昧,留春心事自參差。
    情迷弱水舟難返,夢入桃源路更歧。忍向蓬山重問訊,況當梅雨困人時。
    用了東風、紅豆、榴花、弱水、桃源、蓬山、梅雨,都是詩詞中美麗的用語,可是,和你的初戀何干?再從內容的統一性來看,前兩句是春天,榴花是夏天,承首聯紅豆下來,完全不相干。留春心事承夏天的榴花下來,也不知所云。情迷和夢入兩句本是虛幻;蓬山與前面六句不相干。梅雨不是春景,也不干榴花時節。整首詩中,用來編組意境的詞語,不斷的互相衝突。
    至於其他三首,得失與前面都很相似,不再一一點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