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李子的微博
北京李子的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735
  • 关注人气:3,5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实验体的实质和面临的问题

(2012-06-20 18:21:47)
标签:

诗词峰会

檀作文

实验体

旧诗

新诗

李子体

嘘堂

曾少立

分类: 七嘴八舌
此文系檀作文在2008年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上的演讲。
 
主持人:请青年学者、诗人,北京大学博士檀作文先生上台演讲。看来檀先生对今天的演讲很重视,故意没有穿长袍啊,檀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旧体新变与新诗对接:实验体的实质和面临的问题》,同时我们有请三位点评嘉宾。
檀作文:旧体新变与新诗对接,刚才主持人殊同先生介绍,说我曾经编过一本《网络诗词年选》,对网络诗词做出过一些总结,其实这本书得益于网络诗坛的众位诗友的帮助,以及学界的各位前辈的帮助。在这里我也对大家表示感谢。刚才据钟先生说,说好多年前一个冬天,一个冬天的夜晚,钟先生从外地飞到北京,从机场到首都师大,我记得那天我在首师大的宾馆里接钟先生,接到的时候已经好像是晚上一点多了,这一次会开过之后,其实也有很多的遗憾。包括钟先生当年说的,钟先生说希望这个会还会有下一次,结果作为那一次会的主办方,作为那次会的组织者,我觉得非常的遗憾,因为我后来没有做下一步的工作。但是今天呢,我们看到有更大的场面,更多的诗人聚集到这里,我觉得非常的欣慰。还是抓紧时间吧,直接讲我要讲的题目,网络诗词的成绩,苏无名先生已经做了介绍,刚才的三位点评嘉宾也给予了很高的赞扬,关于这些我就不说了。我要讲的是一个相对专门一点的问题,叫《旧体新变与新诗对接》,其实讲的是“实验体的实质和面临的问题”。
本来这个题目我不敢讲,但是曾少立跟我是多年的朋友,曾少立写的李子体我关注过很久,曾少立说你还是来讲吧,我本来想听一听各位网络诗人,尤其在创作方面做出很多成就的,比如实验体的嘘堂,天台,听这些先生多讲,但是少立说,反正你也讲讲你的思考吧,那我就把我的思考拿来在这里说一说,其实我没有太多的自我判断,也没有太多自己要讲的东西,只是想向创作一线的这些诗人们,向他们请教。好,我这次要讲的按照这个PPT的流程来讲吧。
几年前,我大概是从02年开始关心网络诗词,在03年的时候,因为对曾少立的创作——李子体做了一些研读,写过一篇很小的文章,叫《颠覆与突围》,题目就叫《李子体诌议》,这篇小文呢,在诗歌中心内部刊物上发表过,后来也传到海外去了,得到了一些反馈信息。关心这个话题的,更多的是一些什么人呢,更多的是一些进行新诗创作和新诗评价的人,还有一些海外的像哈佛的宇文所安、田晓菲这样的一些学者,他们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个反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鼓励,我觉得实验体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关于那篇文章我就不讲了,因为是好多年前的旧作,也没什么意思。我要讲的这个话题有几个关键词,几个关键词都在PPT文件上显示的,一个问题是诗与思的问题,就是诗歌它和思维思辨有什么关系。第二个讲到语码、项码和思码对诗歌表达系统的问题。后面就涉及到直接进入话题了,就是新诗和旧诗对接的可能性,另外我觉得要解决实验体面临的理论问题,可能要考虑的几个问题,是文体上的优胜性,还有文言与白话,到底谁更有优越性,还有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传统诗词它是封闭性的一个系统,还是开放性的系统,这是我想讨论的话题。
这个话题呢,可能关心实验体的人会比较关注,关心实验体本身,嘘堂下面有演讲,嘘堂的演讲是最权威的,因为他是实验体的一面大旗,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看热闹,有的地方看的不太明白,提出来向以嘘堂、李子、天台这些先生为代表的实验体的诗人进行请教吧。为什么要提诗与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呢,我想对旧体诗人和新体诗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前几年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工作,主办过中国诗歌网和旧体诗人、新诗人都有一些接触,也参加过许多方面的学术会议,大家就讨论一个问题,新诗和旧诗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何为旧诗,何为新诗,怎么会讨论到这个问题。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自己就有一个感觉,很多的新诗人就对旧诗提出一个批评,这个批评是什么呢?认为诗,也就是传统诗词,有一个功能性的缺失,这个功能性的缺失就是旧诗缺少思辨。旧诗为什么缺少思辨,我觉得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讲到中国诗歌的传统,中国诗歌是两大传统。第一,诗言旨,第二诗缘情,这是讲文学批评里最重要的两个诗歌理论,言志和缘情,言志在中国传统主要指情怀,而缘情它更多是作品的情感世界,其实涉及的都是抒情的问题。另外从白居易出现之后,白居易出现一个闲适诗派,曾经有一个学者叫汪学渊,他编过一本叫新式诗选,一共选了八家,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有一天也可以归到这个层面来。但这三块都不涉及一个问题,就是诗的思辨性和思维功能。
我平时和曾少立交流比较多,我们俩老是考虑到这个问题,跟嘘堂当面请教的机会少一点,作品拜读的相当来说也应该算不少吧。我跟李子交流的时候,我们俩有时候说到,就是什么呢,经常遇到新体诗人对旧体诗人的批评,他就说旧诗缺少思辨,言下之意,旧体诗只能抒情,新体诗有思辨。我个人的一个感觉,我觉得传统诗词在这一块确实,传统诗词跟新诗之间的区别,确实有功能上的分野,但是自从网络诗词出现之后,这一点有所改变,这一点的改变得益于实验体。我编的那本网络诗词年选,其实也是网络诗人群,很多人在一起编的,这本书我后来听说有一点,有人直接告诉我,说你这本书实际上是为实验体张本,我觉得很可能说中了我的内心,我确实是有这个想法在里面。但是到底做的怎么样,我觉得是另外一回事。
为什么考虑到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我个人对实验体的认识吧。关于实验体的代表,熟悉网络的人都很清楚,主要是“故乡”诗人群,“故乡”诗人群是以嘘堂为代表的,天台兄好像也经常出没吧,他们编了一本书叫《临歧十二友》,因为不是公开发行的,可能很多人没有读过,我手上有一本,我很喜欢这本书。另外实验体除了嘘堂这一派之外,实验体的另外一面大旗是李子体,我今天要讲的主要以李子体为主,因为嘘堂自己会现身说法,我就没有必要再说了。
讲到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下语码,象码和思码的问题,因为诗歌它是一种语言艺术,最后要用语言来表达,但是语码,就是语言系统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思维的系统来决定的,也就是思码决定的,对诗歌来说,思码和语码之间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就是象码。所以我觉得分析诗歌系统,可以用语码,像码,思码这三码系统来分析,用这三码系统来分析之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新体诗跟旧体诗的区别。而且可以来检验一下诗界革命。我个人的感觉诗界革命还谈不上是真正的旧体诗,为什么?因为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他的主要的做法还是在语码上进行改革,思码上基本上没有变,所以像码没有太多的改变,我觉得诗界革命对于旧体诗的革命是不彻底的,远远比不上实验体。因为黄遵宪为代表的那一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的内心还是中国式的体验方法和中国传统式的熟悉方法。
但是实验体开始,我觉得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实验体的诗给人一个什么感觉呢,我的朋友中间,关心实验体的,更多的是写新诗的人和关心新诗的人,而不是关心旧诗的人。这点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实验体的创作,如果大家很熟悉的话,我觉得里面体现一种旧体诗人对新诗的学习,实验体的出现,证明了新体诗跟旧体诗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而且也可以有对接的可能性,但具体怎样对接,我觉得是需要探索的。我们来讲一些具体的例子,以李子诗为例,现在屏幕上有一首诗,大家看这是新诗还是旧诗。
天空流白海流蓝,血脉自循环。泥巴植物多欢笑,太阳是、某种遗传。果实互相寻觅,石头放弃交谈。火光走失在民间,姓氏像王冠。无关领土和情欲,有风把、肉体掀翻。大雁高瞻远瞩,人们一日三餐。
这是一首新诗还是一首旧诗?
我是分行列出来的,我想当代写新诗的人也可以把这首诗写出来。因为当时诗歌中心出了两本网络诗词年选,一本是网络传统诗词年选,一本是网络新诗年选,像这首诗其实两边选进去都可以,这一看是一首新诗,如果分行排列的话。但是这首诗是什么呢,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词,它的词牌是“风入松”,它的作者就是曾少立,在李子词里面有。这首诗我们把它按词牌排出来就是这样一个效果,我就没有必要再念了,它是新诗还是旧诗。
我再举个例子。
人头落地浑无响,剑气冲天朗。黄庭压枕卧名山,梦见前生打马过秦关。寒枝斜挑荒城月,月下桃花血。鸦声断续草萋萋,九座枯坟一局古残棋。
这也可以入选到新诗里面。这可以是一首新诗,但是这也是一首旧诗,词牌是“虞美人”,作者仍然是曾少立,还有一个副标题,叫“读海子诗演其义”。从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首诗跟新诗的关系,跟海子的关系,是海子原诗的哪一首呢,海子有首诗:当年我打马进城手提一袋青稞,当年我用一袋青稞换取十八颗人头,还有九颗,葬在城中,下落不明。
这是李子早期拟的一首海子的诗。然后我们再看一首诗,这是不是一首朦胧诗。
亡魂撞响回车键,枪眼如坑,字眼如坑,智者从来拒出生。街头走失新鞋子,灯火之城,人类之城,夜色收容黑眼睛。
我觉得这是一首朦胧诗,跟顾城的诗写的非常像,这是什么呢?这是一首词,词牌是采桑子,作者仍然是李子,我讲的都是李子写的东西,著名的黑眼晴,所有人都很熟悉。我们再看一首李子的后现代诗,前面说的李子拟的是前辈的成名的诗人。李子还有一首很后现代的诗叫:
夜斑斓,乌鸦偷走玻璃船。玻璃船,月光点火,海水深蓝。满天星斗摇头丸,鬼魂搬进新房间。新房间,花儿疼痛,日子围观。
这首诗我记得当初在新学院论坛贴出来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当年的新学院里面的那一批人,主要是从事文学研究,研究界的人说,写新诗的人说,他们对这个诗非常感兴趣,这也是一首词,词牌是“忆秦娥”,仍然是李子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后来我们就在下面问李子,说你写这首诗的动机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写花儿疼痛,日子围观。李子就贴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榕树下,有一个作者叫青蛇出洞,她写的一首新诗,具体的我不念了。
其实从这些我以李子体为例,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像李子体这种实验体,实验体主要两大分支,一个是虚堂体,一个是李子体,李子体这种如果我们把他分行排列的话,我记得我当年编网络诗词年选的时候,最后排版我是不同意单行排的,但是诗歌中心的主任赵敏俐坚持要单行排,他说了一个理由我就接受了,他说我们单行排一下也好,让大家看一看,旧诗如果单行排的话,跟新诗的区别在哪里。后来我就接受他这个建议,当然钱是赵老板出的,我也只能同意这个建议。
我今天讲这个呢,就是李子体的诗,我们给他单行排的话,其实也是新诗,这说明旧诗跟新诗之间的距离,未必是截然分开的。旧诗跟新诗可以是统一的,李子已经做了一个证明。但是我觉得新诗跟旧诗的对接,里面可能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也是我跟李子在一起交流的时候讨论的比较多,讨论到跟新诗对接的问题,跟嘘堂这一块讨论的比较少,我回头也想听听嘘堂的意见。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我对实验体的关注,包括诗界革命以来这些诗歌的变革的关注。我考虑的一些问题,我对实验体的一个关注,从文体上的关注,我发现实验体一个特点,实验体在文体选择上,偏向性太强,诗界革命主要是古风,实验体的代表人物嘘堂、天台,古风;实验体的另外一个代表李子,小令词。
不是别的问题,律诗很少写,慢词很少写,为什么避开律词和慢词,而选择古风和小令,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这是关于实验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我说语码、像码、思码系统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提到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我平时跟你们交流的时候,我老跟大家说,我说你的诗也可以当新诗,你为什么要选旧诗,你觉得旧体比新体一定有优胜性吗?你怎么来证明你的优胜性,这是我经常像李子质疑的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我特别想向虚堂、天台这些实验体的诗人提出的问题,文体的优胜性到底在什么地方,文体的优胜性考虑的是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你们选择古风,为什么你们选择小令,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还有一个,尤其是嘘堂兄,嘘堂兄提出文言诗词这个概念,其实这个概念我也在用,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还有讲刚才无名兄讲到新体诗跟旧体诗本质区别一些问题,你怎么证明你的旧体诗比新体诗在文体上有优胜性。或者是相反的,新体诗在文体上比旧体诗有优胜性,当然我这说的在实验体层面,你要表达一些现代性的东西的时候,你怎么证明旧体比新体有优胜性,你表达纯朴的东西。这个是我要提出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实验体实际上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的实验体有没有充分发挥传统诗词的文体特性,传统诗词的文体特性在什么地方,传统诗词几千年的历史,他积累下来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它的意义何在,我们现当代的诗人,我们写旧体的,尤其是从事实验体尝试的诗人,自己考虑考虑,我们有没有把传统的诗词的文体特征发挥到极至,这是我特别关心的文体优胜性问题,为什么提到这个问题,因为我本人是做诗歌研究的,尽管学院派也有很多人的拒绝我,我不太管这一套,我对两位美国学者的研究非常感兴趣,高有工、梅祖麟写过一本书叫《唐诗的魅力》,我觉得他们对律诗的形式功能是目前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