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里埋
雪里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30
  • 关注人气: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裸油”价格真的比美国便宜么

(2011-04-09 09:09:05)
标签:

财经

中国

成品油

出口导向

人民币汇率

中国“裸油”价格真的比美国便宜么
 
从汇率来看待所谓中国油价低于国际油价,是一个相当有力而且新颖的角度。这也是一个被遮蔽的常识,一点就破。
因为油价的对比,是从油价的美元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价格,来进行对比的。如果按照名义汇率来换算,的确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似乎中国油价真的太便宜了,太需要涨价了。但是这个汇率本身就有问题,至少在油价上面,不能简单地进行这样的换算。
其实我这里,并不相纠结于人民币汇率是低估还是高估的问题,或者说人民币是不是需要升值,更不能从中得出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的结论。事实上,这个人民币汇率本身可以看着是市场交易的结果。至少今天,中国并没有指定一个固定的汇率,汇率本身在变动,当然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央行在市场上买进卖出的手段来实现的。但这是一种市场的手段。
这可以看着是一种经济和贸易政策的选择。只不过,在这种政策导向之下,为了这个汇率,国民承担了廉价的血汗的代价。欧美不会去干这种傻事。因为他们不会虐待国民。他们得到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只是付出了一堆废纸一样的钞票。他们就此指责中国是没有道理的,等于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是中国长此以往下去,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相当于虐待国民。换来了国富,却没有民强。
不仅虐待国民,而且还要掠夺国民。按照这种汇率换算出国际成品油的人民币价格,然后再以国内成品油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来给成品油涨价,就是对国民赤裸裸的掠夺
 
 
    清明节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其在预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所谓预料之中,是因为国际市场油价在攀升,按成品油定价机制,调价是早晚的事;所谓情理之外,是因为发改委刚刚约谈了部分日化、食品以及酒类企业,强调维护价格稳定,相关企业也纷纷暂停了萌芽中的涨价———如果说为了维护价格稳定,这些充分竞争的行业都得接受一定的调控和干预,那么,成品油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行业,为何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发改委解释称,此次调价已经大幅延长了调价时间,也大幅减少了油价上调的幅度。如果按照机制,对应现实的国际油价,此次成品油价格应该上调每吨1000元。也就是说,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并没有到位”,石油巨头已经做出不小牺牲了。
    发改委的证据在于,中国“裸油”价格低于美国。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4月6日,美国汽油平均价(不含税)换算成人民币为5.64元每升。而目前国内93#汽油不含税的平均价仅为大约4.66元每升。
    但是,如果加上税,北京93#汽油调价前的价格7.45元每升,已经比全美平均含税价格6.38元每升高出1.07元,在调价后更是高出1.47元。当然,发改委会说,两国税率不同。目前国内汽油税率大约为30%,而美国仅为大约13%。何况,要说含税价,欧洲更高呢。
    即便如此,所谓中国“裸油”价格比美国便宜,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它的秘密在于,国际油价的美元价格,不能简单根据名义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价格,来等量齐观。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这一政策的突出表现,就是国际贸易不平衡,顺差过大,这意味着大量美元流入国内。同时,在出口导向政策之下,中央银行承担着保持汇率稳定的重任,于是需要在市场上投放大量基础货币,来购进源源不断的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人民币升值进程。结果当然就是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这是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一个基本逻辑。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可以全世界流淌,形成对大宗商品的追逐,再加上中东、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局势动荡的助推,从而导致原油等资源价格上涨。
    发改委的确可以说,全球原油市场是一个统一市场,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能“长期背离国际市场走势”。但是长期出口导向政策下形成的汇率,可能并不存在于那个与原油一样的“统一市场”。也就是说,国际成品油的美元价格,按照这个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也许应该再打一个折扣———比如,1美元不是等于6.5元人民币,而是等于5元人民币。如此,中国国内的“裸油”价可能不是比美国的便宜,而是更贵。
    这样计算的逻辑在于:在长期出口导向政策形成的汇率之下,国民用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中国制造,换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没有理由再要求他们来继续承担由这个汇率换算的成品油价格。因为这个汇率计算的成品油价格,是不公平的价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