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掉了手机关不掉“潜规则”

(2009-09-01 08:00:39)
标签:

潜规则

关闭

手机

交警

天津

杂谈

分类: 时评

  关掉了手机关不掉“潜规则”
  
  雪里埋
  
  连日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都在重拳出击,集中整治酒后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天津为此推出的一条举措是,明令要求领导干部和值勤交警上路前一律关闭手机,严禁接听电话,其目的是为了杜绝说情。
  手机本来是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但是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似乎就有比通讯更广泛的社会功能。比如,在我们这个人情社会,它就成了便捷的说情、勾兑、走后门的媒介。天津有关规定,正好印证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在交警执法过程中,说情的现象司空见惯,令执法效果大打折扣。“盛情难却”之下,只好祭出关闭手机的“法宝”了。


  应该说,天津的规定还是有点“创新”的。如果这个规定能够严格执行,打击酒驾、醉驾的执法效果或许要好一些。问题是,关掉了交警的手机,并没有关掉潜规则。

 

  手眼通天的醉酒驾车者,可以通过说情来逃避处罚,就是一种潜规则。按照学者吴思的说法,“潜规则”是指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对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来说,白纸黑字的法律规定是正式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酒驾、醉酒,都该绳之以法,这本是天经地义、无话可说;交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当然职责,本该铁面无私、理直气壮。然而很多时候,一个电话竟然就能让这套正式规则形同虚设,酒驾、醉驾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什么醉酒驾车等交通违法事故层出不穷?不得不说与这种潜规则盛行带来的执法不力有莫大关系。


  但是,天津的规定对这套潜规则不是迎头痛击,而是采取了一种退避三舍的默认态度。“关闭手机”的潜台词其实是:我惹不起你,只好躲着你。于是,潜规则毫发无损,一有机会仍然可以畅通无阻。


  事实上,说情的途径不止于手机。因此天津不得不同时规定:在检查过程中,一律快速检测酒精含量,一旦锁定违法证据,就快速处罚和上传处罚结果,快速制作案卷,快速申报审批,达到醉酒情况的快速拘留……之所以要快,就是为了抢在说情者的前面,杜绝手机之外的说情机会。那么试问:如果说情者的动作比交警的动作还快,怎么办?是不是意味着潜规则仍然管用?


  潜规则的产生,总是基于现实中人们趋利避害的利益考量。比如,在交警执法过程中,给他们打来电话的还不一定是其亲戚朋友,可能更多的正是其顶头上司。这种情况下,谁会拿自己的前程和切身利益与顶头上司作对呢?也就是说,潜规则也存在于交管部门内部。对这样的潜规则,作为代表法律威严和正义的执法部门,不痛下杀手解决之,而是掩耳盗铃逃避之,实为下下之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